《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戍校本读书笔记
高1505 朱宁洋
自己读红楼,虽常有人夸“奇书”,却没人说得出奇在哪里,自己只是感觉书中的一种气氛,让人沉醉,但说来说去,总也脱不出“小说”的低范畴,把故事讲的动人而已。
事实上,红楼表面也确乎如此,大而论之,与篇头作者贬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底子,但是被奉为经典甚至“红学”出现也是事实,那么它必有与众不同之处。
从前知道的,一是大背景——荣宁府由盛转衰,小背景——曹先生医学成果。但真正看时,这两件事离自己都很远,并且,若仅仅是如此,也太普通了,盛极而衰而已,个人身世性格反映而已,这样的书世面上虽不多,却也不少,既如此,有何稀奇。
答案就在脂斋评本里,尤其是评论最多的甲戍十六回。
若说红楼是个密码本,脂斋的评就是原文,没有原文,旁人看到的就是密码本的胡编乱造,纵是察觉诡异,也不可能明白内涵。因为这本书与曹雪芹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他用这本书一边讲述着一边掩藏着。
这样做的坏处是,往往明珠暗投,珠玉蒙尘,读着不明就里轻薄于它,那么作这绞尽脑汁的隐喻岂不成了笑话吗,而胭脂所评便是一个桥梁,虽不宽阔总好过盲人摸象。将表面的歌舞升平和现实连接在一起,把曹雪芹沉重而深刻的感悟透出一角,可以说他二人是共生体。
可惜的是,“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又有“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两人相继早逝,书稿由另一亲人留存整理、发布,此时已没有了脂评。世人已不知“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没了解谜钥匙的红文,真如作者所说“谁解其中味”呢?
以上读邓遂文先生“走出象牙之塔”后论。读时,真有曹雪芹是独上英雄路之感,脂胭更是“化作了星尘了无痕”。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壮举,甚至亲人不敢将之发表。如今,应当重见天日了,可惜的是,又有几人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191577.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