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时候,合乎礼的东西被强调得过了头,就不再合情了;反过来,看似不合礼的行为,往往反倒是真情的流露。所以,不管曹丕在历史上的形象多么不堪,我都要为他这一刻的表现喝彩。在他让大家“驴鸣送葬”的这一刻,他浑身上下都充满了人格魅力。这一刻,外在的身份和地位都被剥除掉了,只剩下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性的“真我”!(编注:公元217年,王粲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当时的曹丕还是世子,亲率众文士为王粲送葬。因王粲平生喜爱驴叫之声,为了寄托对他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一片驴叫之声。具体典故请见《世说新语》)
2、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传奇性、超越性和浪漫气质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传统士大夫的心灵世界中,隐逸,有着远比出仕为官更高的精神品性。
3、老子说过一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够洞察他人的品行与才能者,可以称作智慧;能够觉悟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者,可以算作高明。后来就有个成语,叫做“知人之智,自知之明。”
4、清议,从字面上看,也就是清正的议论。具体说,也就是以激浊扬清、弘扬正道为目的,以批评现实政治和当朝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清正的议论。清议的发起者,是以儒家道统自居、具有正义感的士大夫和广大忧国忧民的太学生;清议的形式,是公开或半公开的,其中最流行的形式就是民谣和谚语,当然也包括上书、奏议和口头的议论;清议的性质,则是批评性的,无论议论朝政还是臧否人物,往往言辞激烈,不留情面。
5、像孔融这样的读书人,在中国历史上虽不算多,也不算少。有人经常奚落这些如飞蛾扑火般与专制暴政对抗的读书人,说他们不够聪明,“不懂政治”。孰不知,有些中国文化人坏就坏在太聪明,太懂政治。人一聪明,便容易失掉良知;人太懂政治,便容易失掉正直。要我说,聪明不聪明不要紧,有没有良知很重要;懂不懂政治没关系,正直不正直很关键。
6、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孔融死后,知识分子的士气就低落了,嵇康死后,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的清议就断绝了。每一次杀戮,对于知识分子的元气都是一次重大的摧残。嵇康死后,历史进入了“后清议时代”,也就是读书人不谈政治、只谈玄理的清议时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187068.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