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佛家经典著作《心经》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很早知道这部经,这次有缘在光旭的推荐下配合着注释版的《心经》可读,似乎是有人已帮忙打开一扇窗,就看你是否愿意在窗边驻足,赏景怡情。

同时很有幸,听了几位名家大师讲心经,似乎也更多对心经这260个字加深了不少了解。更顺带的,对佛法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叶曼老师说,传说释迦牟尼出生时,脚踩七步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要当一个寓言来看。“唯我独尊”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实相”。这也其实是人人具足的。只是蒙尘太久,按佛教说法是世世代代,几辈子积攒的污垢,所以导致并不能发现这原本存于内心、存于万有的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自性。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明白心的本体,见真如的本性。这段话说其实让我想起,以前多次被人传福音,对方也会说,基督一直在,但是你并没有真正认识他。在这一点上理解,两者可能也是类似的。

但是,据我目前粗浅的理解,佛法是求诸己的,诸佛并不能带给人什么,只是在觉悟众生。佛者,觉也。觉什么,从六度开始修,或者说前五度都是为了最后这一度,得般若。般若大经六十卷,全部浓缩在这心经260个字里。南怀瑾先生说,心经260个字,开篇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已传法完毕,全经全部浓缩在这第一句中。而叶曼老师更是说,“观自在菩萨”五个字,就已概括这篇心经,更是说尽了这六十卷般若大经。

修行如何修,就是“观”,原本我以为这个观就是自我察觉,察觉到自己在做什么,情绪如何,做事情过程的行为和结果是否正确无失,但是似乎我想得太简单,叶曼老师说,这个观,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得”。有“观”才有“照”,照见五蕴皆空,也是在观之后的得。

观自在菩萨,是意译,其实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译成“观自在”,是因为菩萨的名字和其所修的法有关,或者说在本经中是和想表达的意有关。原本没有听到叶曼老师的讲法的时候,就很想就“自在”二字写读书笔记了。想要得自在,很不容易,尤其是现在社会这形形色色种种。因为心经就是讲“性空”的法,所以这个自在,就是要放下、要解脱,要得清净。世事烦扰,得清净自在相当不易。如何看破,如何放下,如何解脱?其实就是要了解这个空的道理。心经全经都在说空,五蕴是空,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因缘六度四谛诸法都空了,“以无所得故”。但说空也不能执空,太执着又不是空了。讲这些不容易懂,说简单点就是我们在追求的财色名食睡,有没有升职加薪啊,有没有情爱色欲啊,吃的如何睡的如何啊。所谓人生汲汲求苦,万般皆是苦,只是众生以苦为乐。所有都是虚妄无常,只是众生以为是有常。说到这里似乎好像很消极了,但是我的理解是,放下不执着,是放下得失心功利心,努力追求尽力做好的心,却应该是一样的。只是到了境界,“只异旧时人,不异旧时行履处”。追求的心、精进的心是一样的,只是不因果而果,不为求而求。万物皆是缘,也许就因此而得了。

菩萨,是菩提萨?的简称。菩提,即觉悟,萨?,即有情众生。菩萨即上求佛法下度众生之人。不仅自我觉悟,还觉他人,这就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了。

而后经中即是在说哪里空如何空,如何得般若,得般若又如何。每次念到“故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时,总觉得有些法力似的,比起最后的咒语更让我有不寒而栗之感。也许因为佛教已经成为一种宗教了,这种种礼种种道,总是有其独特神秘之处,不然哪来那众多信徒。

总而言之,很高兴读到这部经,也有幸了解佛教这一点点。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184583.html

相关阅读:《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