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袁伟时著《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这是袁伟时先生的一篇老文章了,再来读时,对比当今的社会现状,以作反思。

讲大国兴衰,需要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大国?光是从土地和人民来看,中国老早就是大国了,俄罗斯土地也很大,美国原来土地不大,13个州,360万人;英国原来也不大,是个岛国,人口也不算多,究竟标准在哪里?所谓大国不是以领土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为标准的,它应该以这么几方面来衡量:一个是它的制度,有没有一个自我更新能力很强的制度,这个是最根本的,第二个是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是不是居于世界的前列,第三个是生活水平,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不是富裕的,第四个,即使是世界上很富裕的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上没有影响,那也很难称为大国。

第二个问题:大国兴衰的关键究竟在哪里?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说过的一句话:“扩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它的主要手段。”这句话十分精辟,将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都说清楚了,1640年英国革命,这是一个国家;就在那个时候,1644年满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帝国,版图是1200万平方公里,中国历史上除元代以外最大的;还有一个俄罗斯,17世纪80年代彼得大帝开始执政,励精图治,一直到18世纪初,结果将一个国际上影响不大、版图也不是特别大的国家建成为一个俄罗斯帝国,这三个国家的兴衰蕴藏着历史的秘密。先讲没有真正成为大国的两个国家的历史经验。首先是俄罗斯,彼得大帝励精图治,为什么后来没有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国家呢?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彼得大帝建立的是开明专制,他要把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上,国家没有民主,人民没有自由,它兴盛不起来,虽然它的某一些方面很发达,18世纪就创建了俄罗斯科学院,创建了莫斯科大学,给世界贡献了元素周期表等重大的学术成果,但是没有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因为它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充分发挥。再回过头来看大清帝国,17至18世纪的中国有一个机会吸收全人类的思想文化,但是明末清初的时候,西方学术、文化的传播一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决抵制,他们以为这样就能保持中国优良传统,但其实那个传统就是皇权的专制,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分作两个部分:一个是非制度性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里面有很多瑰宝,另一部分是制度方面的,基本架构是以三纲为骨干的,整个中华法系就是建立在这个架构基础上,在这样的制度下,个人的自由是受到压制的。那英国呢,它从1215年颁布《大宪章》开始,一直下来就探索实行议会制度,实行法治制度那样一个道路,最初很不完善,但是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它慢慢完善了,同时它有封建制度,那些封建主对国王的权力是牵制的,再加上教会的牵制,所以有什么事它不能不开会讨论,迟到制度就从贵族平民慢慢发展下来,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终于到20世纪变成大众民主,法治制度也是不断地探索,不断完善,后来慢慢上升为一个世界一流国家,不同文化传统带来不同的结果,所以这一条是不能含糊的:大国兴衰关键就在自由不自由。再来年苏联的历史经验,苏联历时71年,表面上很发达,但是最后垮下来了,真相大白于天下,不过是纸老虎,原因很简单,就是它剥夺了老百姓的自由,自由的基础是财产权,在苏联这个财产权是剥夺了的,同时公民的各种自由是需要有政权保证的,需要有法治的保证,苏联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制度。大清帝国同样没有这样的制度,大清帝国承认私有制,但是他没有从法治方面去保证你这个财产是可以允分利用的。

最后一个问题:妨碍中国上升成为一流的大国、世界最发达的大国的障碍究竟在哪里?主要有三个障碍:一个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第二是民粹主义,第三是极端思想。任何国家的传统文化都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弱点,儒家文化一方面有它好的地方,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制度确实是儒家文化的制度化,所以中华法制就是礼法体系,不是一个法治的传统,而是将中国儒家的所谓礼制,就是以三纲为基础的那个制度,贯彻到法律里面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确实一贯是做惯臣民,就是皇帝的奴仆、权威的奴仆,没有真正地转化为现代公民,这不等于中国人没有优点,世界上没有劣等民族,只有劣等的制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184518.html

相关阅读:《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