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大脑开窍手册》中,桑德拉·阿莫特和王声宏两位顶尖脑科学家从育儿角度出发,为父母讲解孩子的脑是如何发育、成长的,内容涵盖从母亲怀孕到孩子上大学期间脑发育的整个过程。我感觉这本书很专业,大部分脑科学术语听不懂,但结论我都整理好了,感觉很有收获。
收获一、基因和环境相互影响,环境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基因突变。
很多人争论:一个孩子很优秀,是由于遗传爸妈的优良基因呢?还是因为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作者给了个明确的答案,两者都有。这可能给了无数家长以希望,或许自己不是很聪明智商不是很高,但是如果给孩子好的教育,那么他应该比自己强!
收获二、让孩子吃点苦味的东西怎么做呢?
A吃了苦瓜后9秒内吃糖
B吃了苦果以后奖励孩子一颗糖
答案是A,因为根据作者对大脑的研究,如果9秒内吃糖孩子对苦味的抗拒会更小,时间长了以后会慢慢适用,并逐渐可以接受苦味食物。
收获三、孩子越动越聪明
1、笔者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可以让大脑变聪明,因此,老年人运动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2、孩子运动要小心,篮球、足球等运动让孩子有可能脑震荡,从而严重影响大脑发育。(那么,打羽毛球得了)
收获四、电视机的坏处大于好处
笔者认为电视机将影响儿童语言发展,虽然电视机可以让孩子增加认知,但坏处还是比好处多。(那么,有空出去玩,尽量少看电视机吧)
收获五、游戏对儿童发展好处多。
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提升注意力
角色扮演类游戏有益于培养孩子自制力
可以增强孩子的生活经验
收获六、孩子的将来取决于4个方面
1亲子关系
2制定的家规及如何执行
3教给孩子的各种生存技巧
4帮助孩子找到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条的基础是家庭和谐,夫妻和睦,再上一层是孩子感受到了来自家长的关心关爱。
第二条我理解为言行一致,给孩子立的规矩自己先执行。
第三条首先想到的是吃饭、穿衣等小孩子技能,然后是做饭、洗衣等生存技巧,再有高一点的应该是生活习惯(比如整理归纳、生活规律),然后可能升级到人际交往、学习求职技巧类。想来,大部分是家长潜移默化中培养或者影响的。
第四条应该是情商,如何处理调整情绪是有些成年人也做不好的,面对负面情绪如何处理、应付,面对压力如何减负,面对不如意如何看待,这些都是很深的东西,源于家庭结构、经济条件、个人经历。
收获七、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笔者的建议是家中要有藏书。我想不是肯定买一堆言情、玄幻小说放家里吧,可能各种适于孩子年龄,或者稍高于孩子年龄的书,又或者是历史、文学类的吧。书不仅需要藏,更需要读,需要分享感悟。
收获八、学习音乐和戏剧的好处
笔者认为学习音乐可以让孩子提升专注力,学习戏剧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9岁时孩子的音乐天赋已成型,若无大才,则可放弃。在我看来,学个钢琴、架子鼓的首要是按照乐谱来演奏,认识、执行带来好的结果,孩子能理解这一层就很好了。学音乐需要环境,享受就好,不必强求。学习戏剧有点专业了,目前能做的是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我们都是演员,我是巴克队长,呱唧,你的虎鲨艇快过来…
收获九、正面引导帮助孩子修正行为
1、笔者认为惩罚带来的效应比较短暂,且跟当前行为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
惩罚会引起恐惧和焦虑,进一步导致孩子情绪方面的问题。(这一点我深表赞同,因为小时候我被父母惩罚,更多考虑父母对我不公平,很少考虑我是哪里错了,以后会怎样,即使考虑也是以后要小心,别被逮到)
2、惩罚的反面:奖励。
笔者认为:充满热情的表扬,拍一拍肩膀或者击掌庆祝比饼干、糖果更有效。最容易训练的孩子是那些希望取悦父母的孩子。(前阵子,儿子自己完成了对他而言不得了的一件事,就问我:为什么没有夸奖他,可见,他愿意做好,并希望得到我的认可,这样家长更容易对他进行正面引导吧)
3、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就干预,避免眼泪满天飞。
笔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对于爱吃糖的宝宝在超市里家长可以选择不去摆有糖果的收银台结账(这个几乎做不到嘛);再一个是在长途驾驶前让孩子在外面玩会儿先(这个可以有,也很容易做到,不错一般出发前家长是各种忙碌,除非提前做好外出准备)。我的理解是在孩子大哭前迅速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要让他歇斯底里时再想办法惩罚或者贿赂孩子,那时已经晚了。
4、消退:忽视孩子的吵闹行为,让双方都冷静一下。
如果孩子已经大哭大闹,或者到达你的忍耐极限,那么,笔者的建议是大家都去换个环境冷静下(但是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必须要以保障孩子安全为前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127602.html
相关阅读:《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