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六月偶入书门,至今已十个月。最初数月主要是与惯性和惰性作斗争,每天挣扎着从原有的生活节奏中抽离出两三个小时,搦管勾临,练习不辍。虽然辛苦,但作为初学者,眼界和要求都不高,写完之后常常心满意足,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因此并不觉得心苦。待三四个月后入得门来,才深深地感到“一入书门深似海,从此清闲是路人”,时常困惑,时常受挫,饱受煎熬。对着颜鲁公和王右军的碑帖,低头再看自己写的,简直惨不忍睹,不能直视,后来竟至战战兢兢不敢下笔。幸亏有邈老师和诸位老师同学的陪伴鼓励,又得其推荐一些名家书论,略微解了一些惑,才能硬起头皮坚持下去。
读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打算将近期读过的一些书法学习的书做些摘抄放在这里,与同我一样初学且有困惑的书友分享。因水平和悟性有限,所摘内容无论深浅,但凭切合我自己当下的学习状态而选,请多理解。同时也欢迎书法同好者在后台留言交流。
《启功谈艺录》的作者张志和曾师从启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书中内容主要是他读书期间及毕业后在启功先生家聆听其讲书法创作、谈文学艺术的记录,形似日记,细节十分生动充实。
启功说:
学书切忌苦练。临池写字如同打台球、下象棋一样,是要有兴趣去“玩”,学问也是玩出来的,如当做什么重大的事情来做就坏了。
方法很简单,譬如一本字帖,可以先看着写一遍,然后在要写的字上面覆盖一层塑料布,塑料不沾墨,可用肥皂水抹一下,在上面写,这就叫“摹”。然后再临写,字的结构就容易掌握了。这样来得快。不要看书论之类的东西。我告诉你一个学书法的秘诀,叫三多:有钱多买帖,有时间多临帖,没有时间临帖就多看帖。我的看法,少临碑,多临帖。石碑上的字是刀刻过的,失去了原样;帖,也就是墨迹,容易看出运笔的真实情况。
在书写汉字时,不管是结构简单的字,还是结构复杂的字,都有黄金分割的比例问题。
每一个字各有其“势”,整体又要贯通有行气,米元章的字即注重取势,故生动好看。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比《醴泉铭》好,《皇甫诞碑》有活劲儿,《醴泉铭》写得太庄重严谨。但《皇甫诞碑》中有错字,如“东泰”实应为“东秦”,“须”字被刻工刻成“顺”等。
入古出新是出之自然,不是有意求新。创新必须是继承前提下的创新。只有多临帖,临好帖。你的字脱离不了你自己的时代氛围,自然就有自己的面目。
作字当如东坡所说“胸中当先有一天大的字”,这样则点画结构俱可交代清楚。
作书不能在细枝末节上用功,要看大处。迷惑人处在头尾之用笔。临帖临碑,有些虽模糊不清,但能够见其大概,也是可以临写的。小节不拘,大节不亏嘛。
写字不要拘泥于某一家某一体,不管它是哪种体,只要将点画和架子都写到家了便好。
所谓“正”绝不是笔不“歪”,而是每写一画乃能顺势用笔,这就是“正”。从总体上说,字的结构,一定要写得上紧下松,左紧右松,方不呆板。
学书不可急躁,但能持久,自然会好的。有云:米芾曾有一诗,后加题拔,云:此诗三四次写,方得一二字好。试想三四次写,七绝也有百余字了,但只一二字好,可见其难。像米芾这样的大家,尚且如此,足见学书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何为形?何为神?点画结构好,字自然就好,未有“形”好而无“神”的,也没有只有“神”而无“形”的。
刘墉说:“骨气膏润,纵横出入,非吾所难。难在有我则无古人,有古人则无我。奈何,奈何。”这一点实在是难,写字既能融会古人,又能有自己的新意,只能靠长期探索。
字能写正了之后,还需有滋味,有意趣才会更佳。
以柔翰临石刻,仅能得其间架。
坐着写和站着写是不同的。坐着写时,眼睛与字面成四十五度角,笔画看起来较短,挂墙上看时也许就长了。站着写时眼睛是正对着字就比较准确,所以坐着写的字必须挂墙上看,方能看出好坏来。
(临帖)只需要选适合自己的去写,便能形成自己的体段。平均用力,反而找不到自我,明代的祝允明一生就没有找到他自己的墙壁。如果在写某一家时,连带看到另一家可学,那样写就会好一些。各人气质禀赋不同,勉强为之,那是跟自己较劲儿。
每一个字的点画之间的这种呼应关系,在字与字之间也是有的。
写小字易见其气脉连贯,作大字易得其结构精严。
字的结构极为重要。所谓字的体,拿人作比喻,都不过是衣裳而已。其骨架全都一样,如人,虽然有高矮胖瘦之别,但骨架大体都是一样的。所以,掌握字的结构至为重要,而点画的粗细往往是用来补结构之不足。
学书法,临、摹是两种不同的方法,光临帖不行,还要将“摹”的方法用上,结构便会大好。这种看似小孩子学书的方法,对小孩子确实有用处,例如因为不识字,不知道笔画顺序,需要用描红的方法。其实,对于成年人学书法,这也是很重的方法。入了门的人再用这种方法,那是大有好处的。
颜体和欧体的笔画有相向和相背的不同,这种不同叫做“取势”,看笔画的不同,就不必管它上边的虚尖儿。
赵字既有柳字之味,且高妙在他用行书笔法写楷,而写行书有楷书意味则不乱。这是说,写行书时结构和点画都要到位才好。
临帖当入无我之境,临写之法,主要是为了“得势”。赵孟?的字以《胆巴碑》最为上乘,因为这是他受皇帝之命而写的。其中有柳公权笔意,又有唐人写经笔意。还不如唐人写经好。赵字难学之处在于他有“偷手”,即 补救之笔,也有他的毛病,如“未”字等,但他的特点也就在此,妙处也在此。
临帖不必管它像与不像,只要写得顺溜就好,写字不可在头尾虚处用意太多。
成熟的字都有个性。
凡眼高手低时,就是你该进步的时候了。有时干脆有一段时间不写,等你突然再提笔时,会感觉有一个升华。
用笔所谓的悬腕,乃是指力从上边来,不在于执笔之高低。过去说苏轼写字用枕腕法,真是枕腕,他怎么写得了《丰乐亭记》那样的大字?所以,用笔凡能做到力从上边来字便活。
凡写字,切不可有意求好。刻意想写好,结果肯定写不好,即“无意于佳则佳”。
用笔方法不正确,则点画难以写到家,胸中则必然有窒碍。用笔得当,则会影响到结构,使字显得结实硬朗,行笔也会有“游刃有余”之感,写字不仅是技巧问题,更是新型的修炼。
写行书,不可界格,要放的开,胸中无窒碍,就会好一些。
什么叫好?看每个字、每一笔,没有过头的地方,也没有不到位的地方,这就是好。书法的文野之分就在这里。
能与古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启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080275.html
相关阅读: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