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她来说革命不只是身外发生的一件事,而是流淌在她自己的血脉中。她一生都在反叛——反对暴君,反对法律,反对习俗。她心中涌动着改革者对人类的热忱,其中包含的恨和爱一样多。法国革命的爆发表达了某些她最深切服膺的理论和信念。在那个火热的特殊时代里,她一挥而就,写出了两部大胆而雄辩的著作——《答伯克》和《为女权一辩》,它们都是些至理名言,以致今天看来似乎已毫不新鲜—— 当年的独创新颖之论已经成了我们的老生常谈。不过,当她只身在巴黎独住于一所大宅中时,她亲眼看到自己一向蔑视的国王在国民卫队押送下乘车经过,而且,出乎她的意料,他保持着颇多的尊严,于是,“说不清由于什么缘故”,泪水涌进了她的眼眶,“我正要上床睡觉,”她在那封信结尾时说道,“平生第一遭,我不愿熄灭蜡烛。”事情毕竟不那么简单。她甚至不能明白自己的情感。她目睹着自己最珍视的信念付诸实施—— 她却泪水盈眶。她赢得了名声、独立和按自己意愿生活的权利—— 可她却渴盼着别的什么。“我不想被人当作女神敬爱,”她说,“我想成为你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人。”因为,她的收信人伊姆利①,那个迷人的美国人,曾经对她很好。她确实热烈地爱着他。然而她的信念之一是:爱必须是自由的,“相互的,爱恋就是婚姻,一旦爱情死亡—— 如果爱情死亡的话—— 婚姻关系就不该维系下去”。然而,就在她渴求自由的同时,她也祈望着安定。“我喜欢‘喜爱’这个词,”她写道,“因为它意味着某种习以为常的事物。”
所有这些内在的矛盾和冲突都在她脸上表现了出来,她的面容既坚定又恍惚,既性感又聪慧,此外也很美丽,有明亮的大眼睛和浓密的长鬈发,所以骚塞②认为这是他所见过的最富于表情的面孔。这样一个女人的生活注定要充满疾风暴雨。她每天编造出指导生活的理论,她每天都在他人的成见上碰壁。而且,因为她并不是书呆子,也并非冷血的理论家,每一天她的身心都生出一些新东西,把她的理论推到一旁,迫使她重新构建那些理论。她根据理论行事,认为自己对伊姆利没有法律权利,拒绝和他结婚,但是当他扔下她和他们的孩子离去,一星期又一星期仍不归来,她却又痛苦得不堪忍受。她本人是这般意乱心迷,甚至连她自己都难以理解,也就无法苛责那个背信弃义的凡胎俗子伊姆利没能跟上她的快速变化,以及她忽而理智忽而不理智的情绪周期。即使一些不偏不倚的朋友也常为她的自相矛盾而不安。玛丽激情洋溢地热爱自然。有一夜晚,天空的色彩无比精妙,玛德琳·史威泽忍不住对她说:“玛丽,来吧——来呀,爱自然的人—— 享受一下这奇妙的景象—— 这不断变幻的色彩。”可是玛丽却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德·瓦尔佐根男爵。“我得承认,”史威泽夫人写道,“这种性爱的专注给我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印象,我的满心愉悦顿时烟消云散。”如果说那位多情善感的瑞士女人是因玛丽的情欲而不安,精明的生意人伊姆利则是受不了她的心智。每当他见到玛丽,便被她的魅力征服,但随之感到她的敏锐、洞察和她毫不妥协的理想主义在不断骚扰着他。她看得透他的借口,她能回敬他所有的理由,她甚至能料理他的生意。和她在一起简直没有安宁—— 他只能再一次离开。这时她的信就会追踪他,以其真挚和洞见折磨他。那些信都十分坦率,都热切地请求他讲真话;还无比蔑视肥皂、明矾、财富和安逸;她曾再三地说,只要他表了态,“你就再不会听到我的消息,”他担心事情真会闹到这地步,他觉得受不了。他本想逗逗小鱼,结果钓上只海豚,那家伙把他一下拖进水里,搞得他头晕目眩,只想逃脱。虽然他也玩票涉猎理论,但归根到底是个生意人,他依赖肥皂和明矾谋生。“生活中次一等的乐趣,”他承认说,“在我来说是必要的享受。”而其中有一种是玛丽嫉妒的追究眼光所一直不能猜透的。是什么使他不断地离开她?是生意?是政治?是别的女人?他徘徊不决,他们见面时他很可爱,但不久他又消失了。最后,玛丽气急败坏,疑心重重,简直有点神智失常,从厨子口中逼出了真相。她被告知说,某巡回剧团的一个小姑娘是伊姆利的情人。玛丽丝毫不爽地贯彻了采取决断行动的原则,把衣裙浸了个透湿以确保自己一定下沉,然后从帕特尼桥纵身投河。她被人救了起来。在经历了一番无法描述的痛苦以后,她那“不可征服的伟大的心灵”又康复了,她那小姑娘气的自立理论又占了上风。她决定再一次尝试争取幸福,并且自己养活自己和女儿,不要伊姆利的一文钱。
听这个站在文学前沿的女人讲笛福、谈奥斯汀
她——
用作家的眼睛看名家杰作
用女人的心灵识人间百态 书名:伍尔夫读书笔记
作者:(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黄梅 刘炳善
分类:文学/笔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063569.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