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先生游历欧洲后写了《行者无疆》这本书。欧洲是很多中国人向往的地域,我读完这本书,欧洲已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大家如要到欧洲,恐怕都要去一个地方----世界水城威尼斯。在那里,半数以上的游客都是中国人。人们看到这里,定然会觉得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然提高了,可经济水平提高了,文明呢?保护环境的意识呢?
其实威尼斯早已不是水流环绕,遍处古楼,而变成河水污浊,河道干涸,建筑被严重破坏的“问题”城市。近三十年来,海潮淹城已一百余次,河水早已变的污浊不堪。各种古建筑到处都刻着“* *到此一游”的字样。大街小巷中中国游客乱扔垃圾的场景。。。。。。
看到这里,很多中国人都会为之心寒。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就是这样。
在德国洪堡大学的图书馆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用德语写着:一九三八年,一群被纳粹思想迷惑的学生在这里燃烧了图书馆中大部分藏书。在石碑前,有一块与地面嵌起来的玻璃砖,透过玻璃砖,可以看到地下存放着几个已经被烧毁的旧书架。
这是洪堡大学永久的耻辱,而洪堡大学却将它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时时刻刻警示学生。再回到中国,我们经历的战乱比欧洲要多得多,可留下来的遗址却少之又少。就算有像圆明园这样大型的遗址,里面真正从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却是次要的,而主体是很多现在的娱乐设施,处处充满了虚假与掩饰。我么们真的不如欧洲吗?
当然,欧洲也有缺憾。
法国巴黎,是很著名的文化之都。卢浮宫,收藏着世界上千千万万的顶尖画作与雕塑,让卢浮宫大放异彩。
而绝大部分游客的目的是欣赏《蒙娜丽莎》与断臂维纳斯。而其它的作品虽也出自名家之手,可与这两个“名作中的名作”排列在一起,就只能屈居配角了。正是由于精美作品的堆砌,好象卢浮宫可看的作品只有这两件。而其它作品看不看都无所谓。可要将这些作品挪到其它博物馆,都可成为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看着这些名作虽身处名地却不得其位,深感惋惜。
在欧洲的文化领域少不了明争暗斗,可说来说去只不过是嫉妒,彼此依然是好友。米开朗基罗与达芬奇是欧洲最著名的两位艺术家。一次,米开朗基罗得知达芬奇为教堂画壁画的酬劳是一万个金币,而自己雕刻塑像《大卫》只得到五百个金币,愤怒的他与达芬奇打赌,谁先画完同样的壁画,另一个就给对方一万个金币。可没过多久,达芬奇因病去世。按常理来说,米开朗基罗应该高兴少了这个强劲的对手,可米开朗基罗从此之后郁郁寡欢,在失去达芬奇的悲痛中度过了三十年,在这段时间内,他再没有创作一幅作品,米开朗基罗对好友的情感可见一斑。
欧洲的精髓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欧洲经历了如此多的变故,仍能保持这样,不会败落?答案是肯定的:欧洲人的心没有被污染。在欧洲内战时,交战双方都会以不破坏文化古迹为前提。这正体现了欧洲人民对历史的景仰,对文化的热爱,对每个人的尊敬。他们的纯朴,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消磨,他们坚信:历史、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018035.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