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块旱地上,一年内接连或套种三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简称旱三熟。中国早在18世纪,就有三茬套种的记载。
旱三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10 ℃的积温在5 000~8 000 ℃以上,无霜期250天以上至终年无霜,年降水量900 mm以上的长江流域和西南部分地区,为了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和土地,常用带状套作或留行套作的方式,将三种不同季节种收的旱地作物组成套作三熟。在热量条件充足,≥10 ℃积温在6 500~8 000 ℃以上的珠江流域,一年之内可以连续种收三季旱作物,成为复种三熟。
旱地套作三熟,系由三种不同季节种收的作物组成的复合群体,其种植技术比旱地复种三熟和非带状套作三熟要求更高。以四川省比重最大的小麦/玉米/甘薯三茬套作为例,其技术要点为:按1.6~2 m复合带距为一单元,对等分为甲、乙两个种植带,第一年,甲带种小麦?甘薯,乙带种冬绿肥──春玉米+大豆?秋绿肥(或秋豆、秋菜),第二年甲、乙两带交替茬口,换带种植。如此往复循环,形成定期带状轮作。
旱地三熟制高产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三季作物共生期间的矛盾。(1)选用矮秆、早熟、高产的品种,合理搭配。(2)采用管理方便,有利三季作物均衡增产的带距和带比,建立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与密度。(3)因地制宜,安排好多种作物,合理实行带状轮作。(4)适时套种,加强共生期的田间管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919603.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初一地理亚洲人文环境知识点总结
“苏拉”“达维”即将登陆中央气象台首发红色预警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复习资料
最大的岛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