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教委最新制定的高中课程方案,高中将在三个年级开设地理课,并于1996年5 月颁布了新的《全 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新的教学大纲在继承了原大纲优点的基础上,又根据普通高 中的性质、任务,从我国的国情和21世纪初期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从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出发,从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大纲的指导思想、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有了新的 思路,特别是思想教育,更比原大纲有了切实的教育成份。如何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我想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地理学科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思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而思想教育应使学生正确地 认识客观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学生 思想品质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应是知、情、意、信、行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是 知(获得概念),然后产生情感,意是解决内心矛盾的和行为支配,树立信念即为信,最后的表现为行。按照 上述观点,传授知识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因为这些知识在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世界观的形 成。通过地理思想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均衡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 ,以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高中地理学科思想教育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以及全球观念的教 育。
二、新大纲与原大纲思想教育要求的对比
新大纲与原大纲高中部分的思想教育要求相比较,无论是从内容、具体要求上看都有较大的区别(见下页 表)。原大纲对思想教育的要求不够明确,只是提出了总体要求,而没有具体的章节要求;新大纲对思想教育 要求比较明确、具体。采用了:认识、领会、提高、树立、培养、激发、规范、见诸行为等词汇来加以表述。 这样分类,层次清楚,使教学要求变得更加明确。新大纲除按必修、选修分别提出了思想教育的总体要求外, 还在各单元之后结合课题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这类要求的设定既考虑了与各课题内容的结合,又 都能自成一个体系,与原大纲相比,落实思想教育要求更细了。新大纲删除了国际主义教育,增加了可持续发 展的教育,这与原大纲比较是一个明显的提高和深化,这是吸收了当代最为重要的科学思想。人类的可持续发 展将促使人地关系的协调。这些都是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地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培养学生对 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更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具体反映。
三、新教材思想教育内容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要实现思想教育的渗透,教师必须把知识传授、智能训练、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要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思想教育渗透,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做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结合高一地理新教材进行下列几方面的思想教育渗 透。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方法论。新教材各单元中有许多内容充满着辩 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客观事物的系统性、差异性和普遍联系性,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如对宇 宙的认识,就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可知的),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学观念( 如上帝创造一切),使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再如地球的运 动、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大气热量的收支平衡原理、海水的循环、地壳物质结构和循环等内容说明事物是在运 动、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能量转换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进行的。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内、外力作用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的活动与地表形态是一对人地关系的矛盾,工、农业区位因素 的选择,使学生形成因地制宜布局生产的观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760066.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复习资料
初一地理亚洲人文环境知识点总结
最大的岛屿群
“苏拉”“达维”即将登陆中央气象台首发红色预警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