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组织听课是为了了解本组教学情况,掌握教学动态,倡导教学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便互相吸纳教学经验,取长补短。这是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能力的最常用的方式。为了使听课不流于形式而收到实效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教研组长要率先垂范,认真准备并讲好一堂示范课。在评课时首先谈自己的构思与策略,以及授课中的体会。然后诚恳欢迎大家就本堂课的情况提出建议或意见。促成大家畅所欲言,在交流中理清思路,达成共识。从而认识到听课这一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面其他教师参与教研打好基础,做好表率。
第二:认真组织听课。听课前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准备,也就是说每一学期或每一学年在讨论制定计划时,对每—个学年、一个学期、乃至一个月要听多少课,哪些教师的课,听什么类型的课以及要解决那些问题等等,大体上要有个方案和考虑。比方说,什么时候听有经验的老师的课,什么时候听新教师的课,什么时候交换听课,都要有个统筹安排。在听课时间安排上,也不可搞平均主义。听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可以起到典型的引路作用;多听新教师的课,可以迅速促其专业成长。切不可空时多听,忙时少听或不听,缺乏计划性:对了解什么情况、解决什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盲目去听课;要对所听的课在课标、课本、单元或章节中的地位以及执教者所依据的教参和学生水平的一般情况应该尽量熟悉;还要尽可能设想一下教法,不妨问一问自已:“如果自己教,该怎样进行?”这样听课时就有所比较,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对自己有所收益。对执教者也能提出中肯的看法和建议,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把听课看作是一项“任务”,为完成“任务”而听课,是难以使听课真正收到实效的。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体会到“在缺乏目的、计划和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听课活动只能是一种空泛的形式而已,没有实际意义,对执教者也只能是一种没意义的负担。
第三:听课时,要特别注意抓倾向、引方向。组织听课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现并抓住教学上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优点加以发扬,劣势进行克服。对带倾向性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进而加以启发引导,使之变为教师改进教学的自觉行动,这才是教研组组织听课的宗旨。
第四:听课中,要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要注意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情况。对执教者教态(包括语言风格、精神状况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采取的教法与手段、作业练习以及学生听讲情况等,都要进行较详细的记录。记录应分为三大类:执教者的情况;学习者的情况;听课者的看法和体会。因此记录可以是表格式的,也可以是一般记录本。这样有利于自己归纳、总结、分析研究问题、积累材料。
第五:听课后,要及时与执教者交换意见,即评课。听课,是为了讨论问题、推动教改、提高能力。因此,听课后—定要组织全体教研组的同志与执教者交换意见。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好,听课活动就能成为教研组长协助教务处了解情况的有效方式,也会成为开展教研工作、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评课态度要诚恳,首先要肯定其好的方面,以正面诱导、鼓励为主;其次,要集中明确、具体地提出看法,指出优缺点和值得商讨的问题,不要泛泛而谈,使人听了不着边际;再次要持商讨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自以为是。特别是对不同的学术、观念,不要随意否定或肯定。只要老师们感到听课活动是为了探讨学习、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们对组织听课是会持积极态度的。这样,教研活动便会成为推动教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另外,要注意横向联系,不同教研组之间的相互听课,可以拓宽教师视野、相互得到启发;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教研活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务处还应制定相应的考评细则。以加强对教研组的管理,使教研组组织的听课收到实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916464.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复习资料
“苏拉”“达维”即将登陆中央气象台首发红色预警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最大的岛屿群
初一地理亚洲人文环境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