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体分子的运动性 ①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取一集气瓶有色气体,如溴蒸汽或二氧化氮气体。将有色气体放在下边,空气瓶放在上边,将中间的玻璃盖片抽去,让学生观察现象。 ②实验说明: 溴蒸汽与二氧化氮均有毒,演示后,应将它们拿出室外,以免影响室内空气。 (2)液体分子的运动 ①实验装置: 将一支大号试管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酚酞试液在滤纸上,滴一排点后,插入大试管中。用棉花蘸一点氨水,放在试管口内,管口用胶塞轻轻塞住。让学生注意观察,滤纸上酚酞试液点的变化。并追问学生为什么? 同理,也可以用石蕊试液代替酚酞试液;用浓盐酸代替氨水,效果一样直观。 ②实验说明: 用酚酞与氨水的演示效果较好,红点更加鲜明、突出;用盐酸与石蕊的现象,不如酚酞与氨水。若没有氨水,石蕊与盐酸,也可以。
3)固体分子的运动 ①在常温下碘分子的运动。 用图钉在大号胶塞的小头固定一条湿润的淀粉试纸条,将集气瓶微微加热后,放入一小粒碘,并将带淀粉试纸的胶塞,塞入集气瓶口,让学生观察淀粉试纸的变化。 ②碘的受热与冷却。 有个实验仪器叫“碘升华球管”,部分学校已经配备。 在演示时,只要将球管竖直放在石棉网上,并在上边凹槽内注入少量水,作为冷却用,在下边用酒精灯加热,即可看到碘分子的运动——升华;碘蒸汽上升到冷却部位,又马上凝结,形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紫色晶体。这个仪器可以反复使用,现象直观。 ③实验说明: a.集气瓶微微加热,是为了加快碘分子的运动,缩短演示实验的时间。 b.碘升华球管上槽注水,量不要超过水槽容积的1/2,太多容易外溢,加热时容易使球管破裂。 2.分子间的间隔性。 我们说石子与石子之间有间隔,黄豆与黄豆之间有间隔,这些学生都会非常相信,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这部分感性知识。当你说液体与液体之间有间隔,学生就绝不会相信,因为他们没有这部分的感性知识。你说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当然他们更不相信。所以建议教师演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实验,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1)具体做法如下: 取一支液液互溶演示管,先在演示管中注入1/2体积的水,然后再注入1/2体积的着色酒精,至演示管a处。用胶塞将管口塞紧,翻转几次,使管内的水与酒精充分混合,将管直立,让学生观察混合后液体体积的变化,他们立即发现,混合后体积减小,降至刻度b处。形象的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 (2)实验说明: ①酒精一定要着色,使学生容易观察。 ②在化学中,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性,一般是对物质微观结构及其运动的本质认识。因此,我们对于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认识,就要掌握其本质特性。例如:初中化学关于分子特性的描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分子并不是静止存在的,而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分子间有一定间隔。”这些描述不是分子的本质特性,因为这是与其它事物所共有的(如原子、离子、电子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才是真正描述分子的本质特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分析清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873906.html
相关阅读:初中化学?电木的来历
关于乐果的初中化学知识百科
初中课外化学实验 检验含碘食盐成分中的碘
德国化学家?瓦拉赫
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