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1931、1935、1954、1998年长江的洪水灾害情况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931年7月,长江中下游连续降雨近一个月,雨量超过常年同期雨量的两倍以上,江湖洪水满盈。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后,雨区转向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发生大水,其中以岷江洪水最大。川水东下与长江中下游洪水相遇,造成荆江大堤下段漫溃,沿江两岸一片汪洋,54个县市受灾,受淹农田339.3万公顷,受灾人口2 855万人,损毁房屋180万间,因灾死亡14.52万人,灾情惨重。武汉三镇,平地水深丈余,陆地行舟,商业停顿,百业俱废,物价飞涨,瘟疫流行,受淹时间长达133天。

1935年7月3日至7日的5 天内,三峡区间南部以五峰为中心,北部以兴山为中心,发生了紧相衔接的两次特大暴雨。五日暴雨量实测值以五峰1 281.8毫米为最大,是我国著名的“357”暴雨(即1935年7月暴雨)的最大暴雨中心。兴山暴雨中心的五日暴雨量也达1 084毫米。由于暴雨急骤,致使三峡地区、清江、澧水、汉江洪水陡涨,来势凶猛,荆江大堤沙市以上得胜寺、横店子,沙市以下麻布拐相继溃口,荆州、沙市、监利、沔阳、枝江、松滋、石首均成泽国。“纵横千里,一片汪洋,田禾牲畜,荡然无存,十室十空,骨肉离散,为状之惨,目不忍睹”。江汉平原53个县市受灾,受灾农田151万公顷,受灾人口1 003万人,因灾死亡14.2万人,损毁房屋40.6万间。由于这次洪水的洪峰流量大而洪水总量较小,故长江中下游干流两岸灾情比1931年为小。

1954年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发生三次较大暴雨,历时9天,雨季提前且雨带长期徘徊于长江流域,直至7月底流域内每天均有暴雨出现,且暴雨强度大、面积广、持续时间长,在长江中下游南北两岸形成拉锯局面。8月上半月,暴雨移至长江上游及汉江上中游。由于在上游洪水未到之前,中下游湖泊洼地均已满盈,以致上游洪水东下时,宣泄受阻,形成了20世纪的最大洪水。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在全国大力支持下,经百万军民奋战百天,并相机运用了荆江分洪区和一大批平原分蓄洪区,才保住了武汉、黄石等重点城市免遭水淹,保住了荆江大堤安然未溃决。但洪灾造成的损失仍然十分严重。受灾农田317万公顷,受灾人口1 888万人,因灾死亡3.3万人,损毁房屋427.6万间。武昌、汉口被洪水围困百日之久,京广铁路一百天不能正常通车。

1998年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北方冷空气南下频繁,长江流域降水时间早、强度大,形成全流域洪涝灾害。从1998年6月下旬开始出现洪水征兆,7月2日第一次洪峰过宜昌,至8月31日第8次洪峰过宜昌,洪水期长达两个多月。除江汉平原外,上至四川、重庆,下至江西九江、安徽安庆等地都受到洪水的威胁。仅上游四川省就有150多个县受灾,包括133万公顷农作物、63处水利设施、100余座水电站、22座水库和40多万间房屋,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人民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845504.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苏拉”“达维”即将登陆中央气象台首发红色预警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复习资料
初一地理亚洲人文环境知识点总结
最大的岛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