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梁
——谈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教法的改革
(胡永梁 四川成都市教科所)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社版),已在我市经过了三年多的实验和试用。广大地理教师普遍认为,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与原用统编教材的最大区别,是它更适合学生自学,甚至可以说它是“自学的教材”,或者说它既是“教材”,也是“学材”。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如何钻研和领会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如何把握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特点?怎样改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怎样尽可能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都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反复研究的问题。大凡一次教材的重大改革和变动,都必然伴随出现一个教师如何逐步适应的过程。当前摆在初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大胆进行教学、教法改革,缩短对九年义务教材的适应过程,尽快地使初中九年义务地理教学走上正轨。
一些教师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时,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正好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因此,如何指导好学生自学已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应九义地理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而是应当考虑和研究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如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达到增加、长智、练能的学习目标。
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其主要途径和措施是:
一、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尽快转变教学观念
认真钻研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就不难发现,它们与原大纲和统编教材和主要区别,一是三条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即使学生获得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会有关的地理基本技能,形成能力;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点教育。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有了重大的改革和突破,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内容和要求表格化,多层次,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观点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并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更加突出。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要求更加落实,对教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负担。
大纲、教材的变革,不但首先要求教师去适应,而且要尽快地缩短这个适应的过程,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要适应,首要的问题是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要由教师讲为主变成学生学为主,要充分利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也就是说,要把“教师教,学生学”变为“教师教学生学”。过去那种“教学教学,教师教,学生学”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教与学的分离,现在应提倡的是“教学教学,教师教学生学”,虽然只少了一个标点符呈,但它都意味着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着力点已不再是“教”,而是“教学生学”,包括教会学生如何读书、读图,勾画要点;如何掌握和运用自学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如何科学、准确、规范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如何顺利通过相关的练习、训练和检测,检验学习的效果;等等。
二、重建课堂教学结构,着力指导学生活动
过去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即“组、复、新、巩、布”而进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材的变革,当然地也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重建课堂结构,才能与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材的变革精神相适应。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一是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文字、图象、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得当地加以处理;二是研究如何恰当地安排和实施“纲、读、动、讲、练、评”几个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可以说,这几个基本环节都是教与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活动形式,其中的“纲、讲、评”以教师的“教”为主,“读、动、练”以学生的“学”为主。
“纲”是指教师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提纲、教学纲目,包括板书提纲、指导学生读书的提纲等。应尽可能地反映出教材内容的知识系统、框架结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展示该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做到简洁明了,线索清晰,纲举目张。
“读”是指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图象中的重要界线、范围及注记等。教师应精心指导,尽可能地使学生读书、读图的目的明确,勾画、标注文图的方法得当,逐步养成读书、读图的良好而规范的习惯,掌握读书、读图和自学的基本方法。
“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包括上述的读书、读图,勾书、勾图,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答问、讨论、填图、作业练习训练等。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恰当安排,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让学生积极、充实、愉快、有趣,不致感到上课学习是一件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事情。可以说,缺乏学生活动的地理课,决非一堂好课。要让学生“动”起来,“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是学得生动活泼,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齐声答问次数的多少。
“讲”是指教师对重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的讲解,对地理规律性的概括总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学生通过读书、读图、“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等自学活动已经懂得了、解决了的问题就不必再讲了,教师“讲”的着力点应在于“画龙点晴”,在于释疑解惑,在于精讲讲活。而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半斤五两、照本宣科满堂灌式的“讲”,学生是不感兴趣的,不受欢迎的,教学效果也是极差的,这已经是被无数实践的事实所证明了的。
“练”是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包括答问、填图、读图、“做一做”、完成作业等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这既是课堂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主要源泉。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否顺利通过相关的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因而也可以说,缺乏学生练习训练的地理课,决非一堂好课。 “评”是指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的评析、评价、评讲。评,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它不仅要让学生明晰对与错,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是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及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切不可掉以轻心,随意放过。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使学生牢固地掌握那些易混易错的重难点知识及规范化的答案,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课堂上“读、动、练、评”等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是自发的、盲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课堂学生活动的时段、形式、内容等精心加以设计安排,上课时再加以积极引导、指导和组织实施。无准备、不安排课堂学生活动不行,自流放任地让其活动也不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本身就有不少学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想一想”、“读一读”、读图、选作复习题等,教师一方面应当充分加以利用,适时进行安排处理,同时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及时按排其他形式的学生学习活动。如果在每节地理课中,教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平均能有1/2以上,那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就将得以体现,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也将得以发挥,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不再是空话,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变革精神及“教师教学生学”也将逐步得以贯彻、实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839004.html
相关阅读:“苏拉”“达维”即将登陆中央气象台首发红色预警
初一地理亚洲人文环境知识点总结
最大的岛屿群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复习资料
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