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荷兰生物学家培养皿“种”出牛排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

荷兰生物学家马克?波斯特(MarkPost)在实验室培养的人造肉类应征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预言,未来人类根本不用养鸡,因为可以“种”出鸡翅来。只不过马克“种”出的不是鸡而是牛排。让我们来看看马克究竟是怎样在培养皿中“种”出一小块牛排的吧!

荷兰生物学家马克?波斯特(MarkPost)在实验室培养的人造肉类应征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预言,未来人类根本不用养鸡,因为可以“种”出鸡翅来。只不过马克“种”出的不是鸡而是牛排。让我们来看看马克究竟是怎样在培养皿中“种”出一小块牛排的吧!
人造牛排是怎样“种”成的?

人造的肉类并非真正产自动物的身体,但不同于模仿肉类的豆制品,它确实是货真价实的肉。马克利用干细胞离体培养技术来“制造”肌肉组织。他将取自动物体内的干细胞放入适宜的培养基内,得到健康生长的薄片状组织。将约3,000张“肉片”叠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实验室制造的脂肪,就能做出一块人造肉排。

这样小小一块牛排的造价将近250,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100,000元)。细胞自然生长看似是十分简单的过程,其实体内适宜的环境是很多系统共同发挥功效产生的结果,想要在体外重建这样的环境是极其困难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天然动物血清,经其他途径纯化的糖类、脂质、氨基酸、矿物质及其各种生长因子,这些都是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一部分的生长因子由基因工程改造过的大肠杆菌提供,也要经过复杂的分离和纯化步骤。肌细胞的生长过程需要一定锻炼,专家们特意为这些人工制造的肌细胞们提供了在培养皿中锻炼的装置,帮助它们舒张又收缩,像在活体中一样健康成长。以上这些因素都给人造肉类的成本末尾添上了好几个零。
成本高昂,意义何在?

人造肉类能解决食物资源的短缺、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到2030年,世界养殖业的肉类年产量将会从1997-1999年的2.18亿吨增加到3.76亿吨。但与世界人口的增长量相比,这样的增幅显然是不够的。此外,养殖业也是众所周知的低效率产业。人们目前在使用50%耕地面积饲养牲畜,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却令人失望,每消耗100g植物蛋白,只能制造出15g可食用的肉类。而人造肉类的普及很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帮助人类节约数量庞大的资源。

另外,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报告显示,肉类加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约占全球总排量的18%,随着中国和印度等迅速发展的国家的肉食需求量增加,这一比例还会增加。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生物伦理学家斯特兰?韦林表示,使用人造肉代替动物肉将会减少35%到60%的耗能,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80%到95%,而且占用土地量比传统生产动物肉的方法大约少98%。英国牛津大学野生生物保护研究室的托密索表示,人造肉将会成为解决养活全球不断膨胀的人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和节省能源及水的一种方法。
前景广阔,走上餐桌却路途漫漫

尽管前景广阔,将人造肉类从实验室里端上到餐桌仍然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不仅因为其高昂的成本,更因为目前的成品根本就令人毫无食欲。人造肌肉组织中不含血液,呈白色。据一位大胆尝试的俄国记者说,味道也不怎么样。这些肉的宿命大部分指向餐桌,味道不好可是致命的大问题。\"口味至关重要。\"波斯特承认人造牛排还不够美味可口,就连自己也没有胃口尝试。但波斯特确信,只要加入适量的种类合适的脂肪,再注入一些血液,让人造肉具有颜色和铁元素,便可以在外观和口感上与真肉相媲美。波斯特还表示,他将令人造肉更具营养,拥有更少的饱和脂肪和更多的不饱和脂肪,并计划在明年8月或9月推出第一个人造肉汉堡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742525.html

相关阅读: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期末模拟考试卷
初中生物课教学问题与改进策略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同步:显微镜的使用
2013年中考生物神经调节试题归类(带答案)
如何分辨真假中国恐龙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