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①中,泽州②人家穿井,土中见一物,蜿蜒如龙蛇状,畏之不敢触。久之,见其不动,试摸之,乃石也。村民无知,遂碎之。时程伯纯③为晋城令,求得一段,鳞甲皆如生物。盖蛇蜃④所化,如石蟹之类。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治平:宋英宗年号②泽洲:今山西晋城一带③程伯纯:宋代人,生平事迹不详。④蜃:传说中一种像蛇而又有角的动物。蜃,音shèn。
久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其:代词,指土中一物
乃:是
遂:于是
1.村民开始见到化石时“畏之不敢触”的原因是
此物像龙蛇一样,蜿蜒曲折。
【文学常识】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译文】
治平年间,泽州有人家挖井,在土中发现一个东西,蜿蜒曲折像龙蛇的形状,人们害怕它,不敢触摸。过了很久,见它不动,就试着去触摸它,原来是石头。村里人缺乏知识,就把它敲碎了。当时程伯纯担任晋城县令,取得一段,石上的鳞甲都和活的生物一样。这大概是由蛇、蜃所变化的,如同螃蟹变成石蟹那样。
【作品赏析】
这则笔记记述了泽州发现的蛇蜃化石。这种化石形状“蜿蜒如龙蛇”、“鳞甲皆如生物”,从文中描述的情况来看,应当是一种古爬行动物的化石。远在数亿年以前的地质古生代,我国北部曾经是气候温和而又湿润的地方,那里生长着茂密的古代乔木,也栖息着各类爬行动物。后来,地壳变迁,气候转寒,许多动植物不能适应这一变化,于是相继消亡了。一部分遗骸被埋葬到地壳深处,成为后来人们所见到的化石。泽州发现的那段化石应当是那一时期的遗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609111.html
相关阅读:《牧竖捕狼》阅读答案及翻译
《勉谕儿辈》阅读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以柔克刚》附答案及翻译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阅读答案及翻译
《酒以成礼》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