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继
1999
、
2001
、
2003
和
2005
之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于
2007
8
月至
2008
初进行了第五次国民阅读大型调研工程。
(
2
)调查显示:
1999
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为
60.4%
,
2001
为
54.2%
,
2003
为
51.7%
,而到了
2007
图书阅读率为
34.7%
,比
2005
的
48.7%
降低了
14%
。与此同时,上网阅读率从
1999
的
3.7%
增加到
2001
的
10.2%
、
2003
的
18.3%
,而到
2007
互联网阅读率则比
2005
的
27.8%
提高了
8.7%
,上升至
36.5%
,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
9
间网络阅读率增长了
9.9
倍。
(
3
)那么,不断上涨的上网阅读率能弥补持续走低的图书阅读率?
(
4
)在我看来,上网阅读率无法完全弥补图书阅读率,国民对于知识的摄取量随着图书阅读率的走低而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因为网络阅读率的上涨,而忽略了网络阅读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生活带来的诸多影响。图书阅读仍然是
A
衡量
国民对知识追求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只想对图书阅读说一声
“
你无法被取代。因为图书阅读有着网络阅读无法
B
比拟
的许多优势,
(
5
)在电脑上阅读不能同阅读图书一样,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姿势,给人的身体以一定的调节。电脑屏幕的滚动、刺目和姿势单一易使人患眼疾、颈椎病、肩肘炎等。而对于图书阅读来说,除非不良习惯,相对说来它是一种安全阅读。可见网络阅读无法取代图书阅读,在于它们对人的健康有相对不同的影响。
(
6
)网络作为多媒体更是一个娱乐平台,所以在网络上往往是信息拥堵,人心
C
浮躁
,这也决定了网络阅读无法取代图书阅读。在网上,阅读与娱乐并举,读书与视频齐飞,人很难经得起海量信息以及五花八门的网上娱乐的诱惑,无法沉心阅读。网络阅读者就像是寄生
在网络的丛林里
,
他们
“
入于枫林,却没能带出一片满意的枫叶
”
。其阅读的结果是粉碎了人们的专注与沉思的能力,使人们深度思考的能力下降。相比之下,传统的图书阅读更有利于人静心读书,让人更有心思考。
(
7
)现在网上的信息可谓海量,但是网络阅读精品少,平庸之作多,网上大量存在的是新闻、娱乐八卦、随笔和各种
D
图鸦
,提供的只是
“
快餐
”
文化,缺乏图书的厚重与系统。许多人的网络阅读也就是一种消遣性的阅读。
(
8
)所以我们还是要努力倡导我们的国民多读书,提高我们的国民图书阅读率。
1.
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
衡量
B.
比拟
C.
浮躁
D.
图鸦
2.
第(
6
)段中斜体的
“
寄生
”
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网络阅读者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网络阅读者对网络的依赖性极强。
3.
第(
6
)段划线句的含义是进入纷繁的网络世界,网络阅读者无法沉心阅读,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4.
以下这段文字放在第
6
段与第
7
段之间最合适,为什么?
有一个作家说到自我日常的网络阅读生活的体会:网络就像一个天上掉下来的聚宝盆,过去要在书堆里花上好几天做的研究,现在几分钟就大功告成,搜索几下,动两下鼠标,一切就都有了
……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却让他付出了代价,逐渐丧失掉深度阅读的能力,再也读不了《战争与和平》了。即便是一篇博客,哪怕超过了三四段,也难以下咽,瞅一眼就跑
……
这也许就是今天网络阅读所带给人们的困惑和悖谬。
因为这段文字主要以一个作家谈自我日常的网络阅读生活的体会来充分论证网络阅读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能力的退化这一负面影响,是对第
6
段内容的进一步论证。所以应放在第
6
段后面。
5.
本文的论点是网络阅读无法取代图书阅读,支撑这个论点的理由有:
(
1
)网络阅读对人的健康有许多不良的影响,而图书阅读相对是安全阅读。
(
2
)网络阅读使人们深度思考的能力下降,而图书阅读更有利于人静心思考。
6.
请你根据第
2
段提供的数据信息,以图表的方式显示
“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
情况以及得到的结论。
1999~2007
“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
情况表
份
阅读方式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图书阅读率
60.4%
54.2%
51.7%
48.7%
34.7%
上网阅读率
3.7%
10.2%
18.3%
27.8%
36.5%
得到的结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
8
持续走低,网络阅读到
2007
首超图书阅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524136.html
相关阅读:阅读鲁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朋友四型 阅读答案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阅读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阅读答案
阅读议论文《要有点人情味》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