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分)
蒋孔阳
⑴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
音乐
,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⑵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⑶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
“
什么是美?
”
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
“
什么是美
”
。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
“
什么东西是最美的
”
,而是
“
什么是美
”
。
“
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为美
”
。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
“
美是难的。
”
⑷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⑸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⑹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到: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
“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
⑺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
艺术
,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的。
⑻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
“
东西
”
,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等同于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声,来说明美呢?
⑼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7.
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分)
18.
第⑶段提到苏格拉底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
分)
19.
本文条例清晰,结构严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7.
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2
分)
18.
充当事实论据(
1
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人们常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这个观点(
2
分)。
19.
首先,提出论题:什么是美(
1
分);接着,阐述人们常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
1
分);然后,论述为什么不能把美的东西当成美(
1
分);最后,得出结论: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
分)。(评分说明:要有表示过程的标志性词语,要结合每一段的内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97033.html
相关阅读:阅读议论文《要有点人情味》附答案
阅读鲁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朋友四型 阅读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阅读答案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