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7
题。(
9
分)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日清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此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般“意兴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提笔作文时最好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最好能制造这种境界。不过这是理想,有时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蔽塞。在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
?
抽象的理论姑且丢开,只就许多著名的作家的经验来看,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传说,李白讥诮杜甫说“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李长吉的母亲说“呕心肝乃已”。福楼拜有一封信札,写他著书的艰难说:“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今天整天没有写成一行,虽然涂去了一百行。这工作真难
!
艺术啊,你是什么恶魔
?
为什么要这样咀嚼我们的心血
?
”但是他们的成就未始不从这种艰苦奋斗得来。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诗》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
?
”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就我个人所能看得到的来说,苦心从不会白费的。思路太畅时,我们信笔直书,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剥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从深一层着想,才能沉着委婉,此其一。苦思在当时或许无所得,但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一旦豁然贯通”,普通所谓“灵感”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的时机便突然涌现”,此其二。难关可以打通,平路便可驰骋自如。苦思是打通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之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此其三。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肤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衰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境。(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
5
.原文有画线句子“
一般‘意兴淋漓
’
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
”
,
不符合句中“此”字所指的一项是
(
)
A
.
做好“寻思”这一作文的第一步的重要工作。
B
.
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周围环境宜人,适合创作。
C
.思想上没有杂念,外界没有影响、干扰的因素。
D
.
凝神中新意不断地涌现,达到了写作最理想的境界。
6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传说,这说的就是“苦思”,正是这种苦思才有了作者的创作成就。
B
.
思路太畅时信笔直书,缺少控制,就会流于浮滑;而苦思就能逐步深入,想得深刻,写出的文章沉着委婉,
C
.人们所说的
“灵感”大都是在苦思中酝酿,它会经过苦思的准备,一旦到了成熟的时候就突然涌现出来。
D
.
苦思的训练会使写作方法逐渐娴熟,思路不易不落平凡,即使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得心应手地把握和表现。
7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思路畅通是作文的理想境界,但是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一旦具备了思路畅通的条件,文思就不会蔽塞了。
B
.苦思有多方面的收获,它能使作文摆脱浮滑,为“灵感”的涌现做准备,可以打破作文中的难关,达到作文的最佳境界。
C
.作文的畅适境界有生来的,也有艰苦经营的,成功的作品虽然分别很大,但是它们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平易。
D
.由苦思获得平易的文章深刻耐人寻味,
王介甫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参考答案:
5
.
A
(题干句说的是
“
兴会淋漓
”
的文章的写作
,
指已具备了思路畅通的写作条件
,
并非指尚在
“
寻思
”
之中。)
6
.
B
(前半句
,
原文
“
流于浮滑
”
前有
“
常易
”
二字
,
意思不同于
“
就会
”;
后半句
,
原文用
“
才能
”,
而不是用
“
就能
”,
表意不同。)
7
.
B
(
A
项
,
与原文
“
有时虽然条件具备
,
文思仍然蔽塞
”
不合。
C
项
,
原文
“
好像都很平易
,
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
”
中
,
有
“
好像
”
一词。
D
项
,
原文
“
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
”
中有
“
大半
”
一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81431.html
相关阅读:朋友四型 阅读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阅读答案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阅读答案
阅读议论文《要有点人情味》附答案
阅读鲁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