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华英才都曾“走出去看”过,北京的创业英雄大多数是“外地人”。完全不离开“故土”、终生只在原籍生活奋斗的杰出人物几乎没有。不信你再查查“院士名录”,数数最火的
IT
精英,稍远一点看看上世纪的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界的“大腕儿”,鲁迅、胡适、巴金、老舍、郭沫若、冰心、李大钊、邓小平、周恩来、詹天佑、茅以升……都从“走出去看”中受益终生。
人若是只在一个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里生活和学习,很容易就成了这个环境的产物,甚至就是环境的一部分,要想在这里酿出新鲜独特具有战略眼光的思想实在很难很难,就像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难,因为你没有异质,缺乏参照,视野狭窄,方法陈旧,即使用了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也还是发现“外国的月亮不如中国的圆”……
“走出去看”就不同了,因为“走出去”不止是地理位置的变换,“出去”之后你观察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价值标准等都随之变化。你做不到一刀两断式的除旧布新,你不可避免地会有所保留,有所放弃,会不知不觉地获得了分析比较、鉴别生发的能力,从此你变得善于“跳出来”看问题了。
如果只是在家乡,家乡就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地方,出来打几工才知道家乡也有它的烦人之处;生活在北京城内,觉得北京真大,有“山”有“海”,无边无际,但只要往香山之巅一站,就发现北京不过是香山脚下一座城,是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平平地铺着的一片人造景观;到国外看一看呢?你会知道孔孟之道之外有马列主义,平平仄仄的古典诗词之外有数不尽的现代主义异草奇花,徐悲鸿的马和齐白石的虾之外还有神秘微笑的蒙娜丽莎。
即使此生在地理上永远只能困守家乡一隅,永远走不出去,但心灵上,一定要努力使自己开放、平和、谦逊,要绷一根“走出去看”的心弦!
(摘自《中学生》
2004.7
、
8
合刊
作者
海文)
1
、概括全文的中心论点(
10
个字以内)。
2
、文中“走出去看”具体指什么?
3
、结合上下文说说“鲁迅、胡适、巴金、老舍、郭沫若、冰心、李大钊、邓小平、周恩来、詹天佑、茅以升……都从‘走出去看’中受益终生”一句所列举的人物的顺序应作怎样的调整?并请说明理由。
4
、“走出去看”和“不走出去看”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
、如果将“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放在文中,你认为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简述理由。
6
、古人讲“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强调了可以通过读书了解世界,读了此文,你能运用本文的观点,说说这句话在现代社会有一定局限性的道理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464363.html
相关阅读:《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阅读答案
阅读议论文《要有点人情味》附答案
阅读鲁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阅读答案
朋友四型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