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
”
》,完成下列题目(
13
分)
说
“
勤
”
林家箴
①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②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③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④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
天长日久,
知识与日俱增,
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
即使有些
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⑤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16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分)
17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4
分)
18
.第
④
段划线句子“有些”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19
.你能够举出两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论点是正确的吗?(
4
分)
参考答案:
16
想要获得成功那就要“勤”。
17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如:举“马克思艰苦奋斗四十写成《资本论》”的例子,证明了想要成功就要“勤”。(论证方法
2
分,举例
1
分,说明作用
1
分)
18
“有些”不能去掉,因为有些说明了不是全部,因为有的天资差,反应迟钝的人即使勤奋了也不能变拙为巧,符合事实情况,去掉后就变成了全部不符合事实情况,所以不能去掉。
19
王羲之用写完字的毛笔将水池里的水洗成墨色,终成了大书法家。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闻鸡起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397222.html
相关阅读:朋友四型 阅读答案
阅读议论文《要有点人情味》附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阅读答案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阅读答案
阅读鲁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