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 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 为学做人。 人类 为学与做人(有删节)
梁启超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你们答一句吧:“
为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
智、仁、勇。为什么叫“
达德”
?因为这三事是人类普通道德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孔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都应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最要紧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第一,须有相当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
大惑不解”
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常识和学识还不够,
还须养成总体智慧,才能得有根本判断力。以上所说常识和总体智慧,都是智育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
知者不惑”


怎么才能不忧?为什么仁者会不忧?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
仁”
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
仁”
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再者,我们得着“
仁”
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
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

怎么样才能不惧?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自己做不起自己主,还有何事可做?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做,“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
勇者不惧”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

诸君啊,醒醒罢!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哩!
1922
12


(选自《阅读名篇——
中外演讲辞卷》)
11
.作者认为为学与做人应是什么关系?“
成一个人”
的标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作者认为“
怎么样才能不惑”
?“
仁者不忧”
的原因又是什么?试各分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本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和论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最后两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因果关系。智、仁、勇三者兼备,能做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
、(1
)①
须有相当常识,②
做事须有专门智识,③
遇事能断的总体智慧,④
有根本判断力。(2
)①
儒家“
仁”
的人生观认为宇宙和人生永远不会圆满,因此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
。由此我们就不会忧成败。②
儒家“
仁”
的人生观认为无一物为我们拥有,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因此我们便不会忧得失。
13
、引用孔子的话作为中心论点,先总述,后并列展开论述,层次清楚;每一层又都以问句起头,不仅条理分明,而且促人思考。
14
、设问、排比、呼告等。连续的设问铿锵犀利,促人思考,三个“……
便是你因……”
的句式形成排比,回答斩钉截铁,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充满激情,气势极强盛。“
诸君啊”
的呼告,令人警醒。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348677.html

相关阅读:阅读议论文《要有点人情味》附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生存之道》阅读答案
阅读鲁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朋友四型 阅读答案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段奇清)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