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实施中,对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实践活动实际落实的情况如何呢?在哪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如何改进?笔者通过自编问卷对泉州市初中生物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进行访谈,分析问卷和访谈数据所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次调查的对象都来自泉州市不同学校的生物教师,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7份,回收率为92.5%。其中包含15所完中校,8所市区初中校,14所乡镇初中校。
调查问卷设计了9道填空、29道选择题,主要针对以下4个方面:学生实践活动的软、硬件配置,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看法,学生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和教师提升自身活动教学能力的意愿。
针对北师大版安排的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了访谈提纲,对随机选出的74个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访谈。这些学生实践活动包括观察、调查、验证、探究以及11个建议活动,其中七年级上册31个,七年级下册24个,八年级上册13个,八年级下册6个。
用Excel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调查结果表明:
(1)泉州市各学校的硬件配置都趋于标准化。
调查显示,学校都有生物实验室,有10.81%的学校实验室超过3间;学生分组活动时有几乎50%的学校是2人一组的;56.75%的学生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实验人员,其余的由生物教师兼任。但实验室使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32.43%的学校实验室从不在课余时间开放,经常开放的只有2.7%;生物实验室的利用率偏低,经常使用的只占13.51%。
(2)生物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重要性认同度高。
从统计数值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和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起到重要作用;超过95%的教师认为学生实践活动非常重要或重要;大部分教师也认为花费时间和精力开展学生实践活动是值得的。
(3)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认同度低。
尽管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兴趣浓厚,但同样有85%左右的教师觉得在现实中,探究性学生实践活动并不能很好贯彻。
(4)对提升自身活动教学能力的意愿很强烈
超过80%的教师平常会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和更新有关生物活动教学的知识。虽然只有50%的教师参加过学生实践活动教学的培训,但希望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占到91.89%。
(5)学生实践活动开设情况不容乐观。
来自23所学校的23位接受访谈的老师中,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最高的达到63.51%,最低的却只有6.76%(图1)。
统计显示,有四个活动开设率达到100%:“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观察种子的结构”。其他活动的开展却不尽人意。例如教材安排的第一个学生探究活动是“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这个探究活动是所有活动里最容易开展的,学生熟悉、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又能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应该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最好范例,也可以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可是调查中只有50%的学校开设了这个活动。
(6)学生实践活动无法开设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无法开设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占比最大的是“教学的课时不足,要赶进度”。其次是“该学生实践活动可用观看视频等其他方式代替,没必要去做”和“仪器、试剂、材料缺乏,经费紧张”(图2)。可见,学生实践活动无法按质按量开展的主要原因还是课时太紧,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不得不压缩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而选择视频代替可能是一种折中的办法,既不想放弃学生实践活动,又没有时间进行学生实践活动,就利用视频来解决;关于生物实验的试剂、材料,有的很难买到,有的又很贵。而对11个建议活动的开设情况进行统计发现:30%的被调查学校并没开设,有开设的也只开设1、2个。当然,学生实践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如有的教师虽了解课标精神,但长期习惯于课堂教学的传统组织形式,缺少改革的动力;部分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有限等。
通过以上数据,结合泉州市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关措施,分析泉州市初中生物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优势和不足。泉州市在第一次课改时就把生物学与升学挂钩,期间经过不断地修订,到现在,生物学不仅作为中考科目,还把学生实践活动作为考查项目。在中考试题的命题上,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现象,不断增加实践活动内容的考查,中考成绩也逐年提高。这与泉州市政府重视实验室建设,要求各学校的硬件配置标准化是分不开的。不足之处在于师资力量薄弱,后期投入没跟上,导致建设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存在较大差距。笔者因自身在学生实践活动教学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如教学条件中硬件和软件不配套的矛盾;?时少与活动多、任务重之间的矛盾;自身能力跟不上课改步伐的矛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尝试,试图寻找缓解这些矛盾的办法。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1)继续创造条件,改善不利因素。
在政府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在实验员的配置上给予重视,以免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生物实验室利用率、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低与实验员的配置息息相关,只有32.43%的学校有专职的实验员,而这实验员往往只是专职而不是专业;24.32%的兼职实验员大都由后勤人员兼任;有40.54%的学校选择由生物教师兼任,这些学校大都是乡镇初中校,教师要担任的教学班多,班生数也多,往往力不从心。所以学校应从全局考虑,招聘有资质的实验教师,持证上岗,若由生物教师兼任,应相应减少教学课时数,生物教师的每周课时数规定还是14,那么师生比至少在1∶350以上,这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显然很不合理。
把学生实践活动作为考查项目,虽然改善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情况,可由于实验的评价内容为操作成分多,与升学不挂钩,而且还是自己学校的教师监考,虽有巡视组检查,学校领导并不重视。如果对考查要求作进一步规范,比如不同学校交换监考教师,并把考查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办学绩效指标之一,那么,对提高生物实验室利用率、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就会非常有利。
(2)不拘泥于教材,因地制宜地调整和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
从访谈反馈的信息看,课时少、活动多、任务重是影响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泉州市绝大多数学校生物课为每周2课时,只有一所学校在七年级开设3课时,八年级每周3课时或2.5课时各有一所;调查中教师们认为七年级教材安排的“学生实践活动多”和“非常多”的占到59.46%,认为适中的只占27.03%,而八年级认为多和非常多的是32.44%。可见,在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教学前,教师应先对整学期学生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仪器、试剂和活动时间等作全面的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活动进行整合和改进,并力求创新。
生物材料的准备是进行学生实践活动的关键,而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低也常常是因为缺少实验材料又没找到替代材料。有些生物材料如变形虫、水蚤只能自己培养或到自然水域中去找;很多植物材料只能自己栽种。另外,学生人数多,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要准备充足,没有专业的实验教师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实验材料,把几个相关的活动整合到一起进行,如“研究细胞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要求学生计算相对表面积,若与“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一起,先把一大块琼脂切成规则的小块,就可以直观地得出同样的体积,切得越小,总的表面积越大,与外界的接触面也越大,这样就不难理解细胞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了。再如把“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放一起,在探究后还可以继续观察种子萌发时形态结构的变化。
把学生实践活动移到课余或作为假期作业,这可以缓解课时紧张的情况,又能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观察、记录,再在课上由学生以实物、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比如在国庆放假前先布置上面提到的两个有关种子萌发的活动;寒假布置“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记录一天三餐的食谱和数量”等,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或拍下图片、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教师还可以因陋就简,对活动进行改进,如“观察根毛”要求的材料是幼苗,需要专门培养,如果换成观察水培植物的根毛或提前两天把萝卜(上本课时刚好萝卜上市)用塑料袋扎好,等上课时拿出来,那根上布满密密麻麻的毛绒绒的根毛,这就很好地解决了材料问题。
学生实践活动的难度大也是制约其开设的一个原因。刚上初中的学生在还不具备化学知识前,就要求熟练掌握多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这使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初一新生往往跃跃欲试,可是活动涉及的知识偏难偏深,常常导致学生的兴趣大减,毕竟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建议教材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宏观到微观,由熟悉的知识开始逐步展现,如在七年级上先安排进化、生态、生物的多样性、分类等,再逐步过渡到微观。
(3)提高认识,多渠道拓展和提升教师活动教学能力。
问卷显示,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是到位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用视频来代替的现象很普遍。课时紧是一方面,更与教师已形成的传统教学习惯关系密切。所以,教师应把认识内化为行动,尽量让学生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如“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活动,很多教师是用观看视频代替做实验。其实,教师可以前一天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一截带叶的枝条和一个透明的矿泉水瓶或水杯,教师事先准备好用“红花米”染成红色的水和一些剪下的枝条(可以利用学校花圃修剪丢弃的),选取教室的一个角落,在各自的瓶上做上记号,倒入适量的红花米水,插上枝条,次日上课时就可以观察现象。如果枝条叶子比较多的,还可以用透明塑料袋把上部的枝条罩上扎紧,那么,下一节课就能观察蒸腾作用现象了。其实,教师只要多留意生活,就可以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很多机会。
教师对提升自身活动教学能力的意愿很强烈,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自己觉得在活动教学方面能力不足。有的活动甚至教师自己也没做过,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有待提高,所以组织这方面的培训已经迫在眉睫,应该尽快落实,并且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通过问卷获悉,教师最希望获得关于本土化的学生实践活动设计的培训,其次是生物模型的制作,再者是动、植物标本的鉴定与制作,其他如活动器材的使用、组织培养技术、细菌培养技术方面的培训意愿也在30%以上。
原本,组内相关的教研活动也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可能因为大多数学校里的生物教师少,特别是有些初中只有1位,在教研活动中可以学习、交流的对象较少,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教研氛围不浓。有60%左右的教研组只是偶尔开展有关生物学生实践活动教学的教研活动,而接近10%没有开展这类活动。如果以片区为单位进行教研活动,那不仅扩大交流对象的范围,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多了。
当然,各县市还可以组织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专题观摩教学。如晋江市曾组织过相关的教研活动,教师一起观摩学生实践活动的课堂,互相讨论、切磋活动课的开展、组织及拓展、延伸,为教师的?践活动教学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收到很好的效果。学校也可以校本教研的形式,由教研组长牵头进行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题的研究,获得的经验还可以与其他兄弟学校交流、分享。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要开展好学生实践活动,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出教学所需的素材,使学生更热爱生活,真正体现生物学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价值。“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开设率也只有34.78%,无法开设的原因主要有2个:材料缺乏;活动时间长,操作麻烦,学生不能坚持。教材所用的材料是天竺葵,需要量大的话只能利用生物园栽培,可只有1/4的被调查学校有生物园,还形同虚设。建议把生物园利用起来,组织学生自己栽培实验材料,既可解决实验材料缺乏的问题,又能让学生学习栽培知识,或者也可以利用学校的空地、花圃栽种。天竺葵在校园里不常见,笔者经过自己反复地试验,发现闽南在冬季常吃的一种蔬菜??芥菜,实验效果很好。因它的生长期需要2个月,在开学初就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在自家的阳台、空地或者花盆中栽种,这对解决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有效的措施,可以为自家提供放心蔬菜。在活动前两天要求学生参考教材进行操作,活动当天用黑色袋子把处理的叶片带到实验室,开展验证实验。由于采用自己栽种的材料,学生很有兴趣,都想看到结果,所以投入并能坚持。网上查到铜钱草也是不错的材料,容易培养,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试验,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知识,真正发挥生物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独特价值,达到课标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要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113539.html
相关阅读:2013年中考生物神经调节试题归类(带答案)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期末模拟考试卷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同步:显微镜的使用
初中生物课教学问题与改进策略
如何分辨真假中国恐龙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