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浅谈初中生物课改实践中的新问题及引导策略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新的问题。下面仅就这些新问题,谈谈笔者的引导策略,以供同仁们商榷。

1、问题

1.1课堂驾驭难

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就有活动项目66个,即探究6、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验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要使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学生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可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所安排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我在上课时,面对还没养成习惯的新生以及特殊的实验材料“鼠妇”,课堂里到处充满了尖叫声、打闹声,无论我怎么喊也无济于事,探究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看来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1.2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增加课堂的活动量,使学生“动”起来,不管客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一律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以为这便是新型的教学了。交流中,我们还发现小组讨论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①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可实质上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耍;②气氛十分沉闷,讨论时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③有时学生讨论刚进入高潮,就被老师打断了,然后由老师详细讲解探究步骤、方法、心得体会等,也有的老师是“无期”的等待,过分放任学生;④小组分享交流时,常常只有几个好生参与,或学生回答的答案远远偏离主题,而且总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倾听或尊重别人的发言,致使分享效果不如意。看来,一些盲目的、不适宜的小组讨论,不但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衷,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

1.3教师“角色”的错位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主体性教学”模式所取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为凸现学生主体,以为要把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致使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教师却成了旁观者和没有明确指向的组织者。

我曾听过某教师的一堂课,讲授的是“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他先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再利用生活中吃水果的感觉,引导学生推测出水果所含的物质,接着就要求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分组实验,自行探究“细胞的组成物质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整个实验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地、盲目地、无序地进行着,直至下课,老师还没有给予点评。我不知道这种“放羊式”的自主探究活动有何意义?当然,我们也不可否定,有些教师仍然无法摆脱旧的教育思想,舍不得放弃“中心地位”,导致过多占用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

2、引导策略

2.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

2.1.1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施课改中,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以及课改理念等思想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

2.1.2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学生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协助),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2.1.3制定相应的规则

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2.2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2.2.1找准讨论的“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昼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2.2.2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②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我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后提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

2.2.3制定具体的讨论细则

讨论前,教师要宣布此次讨论的具体要求和细则,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①纪律要求: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需要一定纪律来维持的,只有纪律才能使课堂得安全、有序,引人入胜;②时间要求:教师要据具体的内容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活动时间,既要给足时间,又不能白白浪费时间;③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求:每次活动一开始,小组内部必须明确组员分工,责任到人,做到自主中合作,合作中自主;④结果呈现方式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以及结果的具体呈现方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3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多与学生交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从中不仅可以多帮助和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从中特色生物“人才”,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其次,教师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职能,既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过分放任学生,谈“讲”色变。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改革的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相信新课程改革一定可以不断地完善并持续发展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112246.html

相关阅读:如何分辨真假中国恐龙蛋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期末模拟考试卷
初中生物课教学问题与改进策略
2013年中考生物神经调节试题归类(带答案)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同步:显微镜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