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理 笔 记
地 球 和 地 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在宇宙中
一、宇宙的天体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
⒈天体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⒉天体系统
地 球
地 月 系
太 阳 系月 球
银河系八大行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⒊恒星、星云
高速运动
炽热气体
a.恒星 自身发光
体 积 大
密 度 小
b.星云--云雾状的天体
体积更大、密度更小
⒋太阳外部结构
光球-- 黑 子
色球-- 耀 斑太阳活动 11年
日冕--"太阳风"
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a.光热--生命
b.自然现象
c.短波
d.指南针
e.极光
⒍太阳系
a.中心--太阳(99.86) 近日行星(类地行星)共向-自西向东
b.九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巨 行 星共 面
远 日 行 星近 圆
c.小行星:火、木之间
d.卫星:土卫(最多)
彗核--冰
e.彗星 彗发--气体
彗尾
f.流星体--陨星陨石
陨铁
g.行星际物质
⒎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
a.远近适中→温度适中→液态水(0~100℃)
b.质量体积大小适中→大气→O2→生命
第二章 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
一、地球仪
⒈赤道--周长:2πr≈4万?
⒉地轴
⒊两极
⒋赤道半径--6378?平均半径6371?
⒌极 半 径--6356?
⒍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球体
⒎表面积--5.1亿?2
南 北 方 向
⒏经线等 长
不能自成圆圈
0°本初子午线180°W0°180°E
经度 西经东经
大 小 小 大
东西半球:20°W→160°E
东 西 方 向
⒐纬线不 等 长
能自成圆圈
纬度:90°N
60°(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
30°
0°
30°
60°
90°S
⒑经纬网--定位、定向
例:A(50°N,116°E),B(70°S,160°W)
自 转
二、地球转动 公 转
物质运动
㈠地球的自转
中心--地轴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⒈概况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⒉地理意义
⑴昼夜交替
晨昏线
不发光
不透明调节地球"体温"
自 转
⑵时差
a.时间 刻
段
1°--4′
b.地方时15°--1小时
360°--24小时
c.时区24个
东 一 区
中零时区
西 一 区
22. 5W 7. 5W 7. 5E 22. 5E
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小时
东早西晚,"东+西-"
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一天)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一天
日界线180°经线"之"字形
"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乌鲁木齐时"--东6区
⒊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气流;水流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㈡地球的公转
中心--太阳
⒈概况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365(366)5时48分46秒
近日点 远日点
1月初 7月初
⒉怎么公转?
a.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交角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平面成23.5°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地轴的指向不变
3.21 春分直射点--→赤 道
6.22 夏至--→北回归线
9.23 秋分--→赤 道
12.22冬至--→南回归线
⒊地理意义
a.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21春分9.23秋分 由 赤道 向 两 极 递 减
6.22夏至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由直射点纬度向两侧递减
12.23冬至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3.21,9.23昼夜平分
6.22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66.5°N以北,极昼
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66.5°S以南,极夜
12.22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66.5°N以北,极夜
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66.5°S以南,极昼
c.四季的变化
天文四季:
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热
秋季:太阳高度渐小,昼渐短--凉
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冷
春季:太阳高度渐大,昼渐长--温
民间四季: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积温四季:
春:3、4、5月夏:6、7、8、月
秋:9、10、11月冬:12、1、2月
d.五带的划分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第三章 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
N
WE
⒈方向S
经纬线、经纬度
在两极上空看:N--逆;S--顺
指向标
⒉比例尺(缩尺)= 图 距 实地距离=1x
a.线段式
1∶10000000
一比一千万
b.数字式1千万分之一
1 10000000
c.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是第100?
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⒊图例(符号),注记(文字,数字)
二、地图上的高度
⒈绝对高度--(海拔)
⒉相对高度--(H-h)
⒊等高线
a.等高线密集--陡
b.等高线稀疏--缓
c.陡崖:
d.山峰:
e.鞍部:
f.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山谷
g.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凸出--山脊
⒋地形剖面图
⒌分层设色地图
蓝--水(乳白色--大陆架-200米)
绿--平原200米
浅绿浅黄--丘陵
黄--高原
褐--山地、高原
第四章 地壳和地壳运动
一、地球内部圈层
⒈地壳
化学元素(氧12、硅14)-→矿物-→岩石
山地高原50~70?
海 沟6?平均厚度17?
陆 地 33?
⒉地幔--2900?,铁、镁、软流层--岩浆源地
⒊地核--2900~6371?,铁、镍
二、陆地地形
⒈山地
⒉丘陵
⒊高原
⒋平原
⒌盆地
三、海底地形
⒈大陆架
⒉大陆坡
⒊大洋底
四、地形变化与地质作用
力的来源表 现结 果
⒈内力作用
放射性元素蜕变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地震)、变质作用
崎岖不平
⒉外力作用
太阳能、重力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平坦
五、地壳的水平运动与升降运动
⒈水平运动☆--高大褶皱山系
⒉升降运动--高低起伏
a.褶皱
b.地堑--谷地、裂谷
c.地垒--山
六、火山
⒈构造
死 火 山
⒉分类休眠火山
活 火 山
⒊分布:环太平洋、东非大裂谷、地中海、大西洋
山西大同--死
⒋中国台湾、新疆--活
东北--休眠
七、地震--波
⒈岩石圈口天然震动
⒉先上下颠,左右前后摇晃
⒊有关名词
⒋震级--能量大小
⒌烈度--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⒍影响烈度因素
a.构造地震(火山、陷落)
b.震级大小
c.距震中远近
d.震深
e.建筑物强度
⒎分布
八、板块学说
⒈岩石圈由六大块拼合而成
⒉大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⒊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地壳活动
⒋板块处在运动中 张裂← →裂谷,海洋
相撞→ ←山脉,海沟
九、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⒈风化作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物理
⒉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的再破坏化学
生物
风力搬运--干旱地区(风蚀蘑菇、柱、城堡、沙丘)
⒊搬运作用流水搬运--湿润地区(冲击岛、冲积平原、三角洲)
冰川搬运
海浪搬运
风 力
⒋堆积流 水分选(有规律)
海 浪
冰 川--无分选
⒌固结成岩--沉积岩
十、人类活动与地形
⒈地形是影响人类活动
四大文明古国-农业国-冲积平原-河流
⒉人类改变地形--填海造陆(荷兰、日本……)?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1009072.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复习资料
最大的岛屿群
“苏拉”“达维”即将登陆中央气象台首发红色预警
初一地理亚洲人文环境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