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一个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法律对姓名权和名誉权的有关规定。
2.懂得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正确方法,培养提高依法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能力。
3.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增强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尊重他人人格。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一些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起绰号问题的办法。
2.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学会用正确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在社会交往中自觉尊重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学会平等地对待他人。
2.在社会生活中珍惜自己的名誉,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提高公民素养,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展现人格的力量。
3.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用自己的行动为法制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二、重点和难点
如何珍惜名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维护人格尊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知识体系
第一框 我们的姓名和名誉
1.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
姓名权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重要内容,“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2.怎样对待同学之间的起绰号问题?
(1)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但故意给别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
(2)起绰号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伦理道德等问题。
(3)给人起绰号,应慎之又慎。
3. 我们应如何尊重、维护自己的名誉?
(1)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
(2)诚信不仅是经商的道德基础,也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
第二框 维护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3.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我们应当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消除误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四、教法:阅读讨论法、活动体验法、谈话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第一节课前教师应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姓名、绰号的资料,对自己姓和名的由来、含义等作一些了解。第二节课前,教师要收集一些劳动者、消费者依法维护人格权利的案例,也可布置学生通过走访相关部门、上网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第一课时 我们的姓名和名誉
导入新课:教材P31“生活在线”
讨论:有人认为喊绰号表明彼此关系亲近。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见教材P31)
问题提示:这一观点是片面的。绰号可能有多种多样,同学之间喊绰号有时确实体现了同学之间的亲密关系,但关键是给同学起什么样的绰号,在什么场合喊绰号。送人不雅甚至带有侮辱性的绰号,部分场合随意以绰号相称,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新课讲授
一、说说我们的姓名
活动内容:说说自己姓氏的由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其含义
问题提示: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先介绍自己姓氏的由来及其名字的含义。(补充内容可见资料包)
过渡活动:讨论:有人认为:“姓名不过是一个符号,叫什么都无所谓。”对此,你有何看法?
设计意图:为下面引导学生理解自己姓名的法律意义和权利作准备。
案例分析:“姓名不仅仅是符号?”
某校初一(1)班王某上学迟到了,门卫保安要求他写下自己的班级、姓名;他想,如果我写了,被班主任知道一定会批评自己,于是他写下初一(2)班刘某的姓名。
马某在单位分房时没有拿到满意的住房,为泄私愤遂以“技术科何某”的名义,向上级主管部门写信举报某领导曾收受贿赂,这封举报信给何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负担。
请问:王某、马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
问题提示:是一种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因为“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盗用何某的姓名实施非法行为,是侵犯他人姓名权的行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具有法律意义,还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关乎人的人格尊严。
列举案例:类似的经历,在你身边有没有发生。或列举你收集到的案例。
活动建议: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先去收集,但收集的案例一定要有明确的后果。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如果侵犯别人的姓名权或自己的姓名权受到侵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保护自己的姓名权。
教师小结:我国公民享有姓名权,我国公民享有的姓名权受法律保护。“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二、喊姓名还是喊绰号
讨论:(1)《水浒》中的英雄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2)我们熟悉的明星也有绰号。
问题提示:足球明星如:“外星人”罗纳尔多、“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疯子”伊基塔、“战神”巴蒂斯图塔。
篮球明星如:“大鲨鱼”奥尼尔、“飞人”乔丹、“魔术师”马吉克?约翰逊。
(3)城市、国家也有绰号。
如:常州——龙城,雾都——重庆,花城——广州,春城——昆明,石城——南京,江城——吉林等。
“山姆大叔”是美国的绰号,为世人所熟知。“山姆大叔”(Uncle Sam)的缩写是U.S.,U.S.也是美国的缩写。
(4)这些绰号不但无损其形象,反而脍炙人口,留传于世。这是为什么?喊绰号会侮辱他人人格吗?
问题提示:绰号古已有之,有些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的绰号甚至脍炙人口,流传于世,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物的绰号抓住了人的特征,诙谐、幽默,一语中的,观点鲜明,便于记忆,富有创造性,显示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有时还是民间文化的某种体现,但如果在生活中故意给人起不雅的,甚至带有侮辱性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用绰号代替姓名,那就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甚至是对别人人格尊严的侵犯。生活中关键是要培养自己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文化修养。
(5)怎样对待同学之间的起绰号问题?
教师小结: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但故意给别人取不雅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起绰号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伦理道德等问题。给人起绰号,应慎之又慎。
坦露心迹:当别人给起了绰号,你将如何面对?
教你几招:如何面对绰号
微笑面对。有些绰号是好朋友对你的昵称,虽然不雅,但表现了你们之间的一种亲密感情。对同学的这种“爱称”,你应理解并大度地一笑置之,或友好地表示自己的不满。
勇敢面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己的弱点也有可能成为同学给你起绰号的原因,这时要勇敢面对,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乐观对待。乐观同学和悲观同学对待绰号就有着不同的心态。悲观的同学想到的是别人在揭自己的老底,让自己难堪,因此产生自卑和怨恨的情绪;而乐观的同学就不会特别在意:既然消灭不了绰号,就乐观地接受。(如香港著名节目主持人肥肥——沈殿霞,现在人们只知她叫“肥肥”,即忘了她叫沈殿霞,我们生活中是不也有这样的情况呢?)
友善相处。有些绰号源于同学们开得过火的玩笑,并非故意伤害。对这样的同学,你应当以一种友善的心态来对待,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温暖,当他看到你的真诚和魅力,就会改变对你的态度,并为给你起不雅的绰号感到惭愧。
有些绰号,同学们如果确实不能接受,那就想些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①如果你认为绰号伤害了自尊,让你没面子,就坦诚地告诉对方:我不喜欢这个绰号,我有自己的名字;如果你想让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请你不要再这么叫我。
②有的绰号是带有侮辱性的,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容忍和退让,要勇敢地说“不”。你的软弱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因此当受到侵犯时,不要躲也不要怕,要严厉地指责他,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力量。
③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不妨请老师帮忙,开一个主题班会,讨论绰号给同学们带来的伤害,诉说你的苦恼,得到同学们的理解。
过渡:人除了姓名、绰号等符号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隐性标志——名誉。名誉就是一个人的名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名誉,把名誉看成是“人的第二生命”,而要获得好的名声,就要努力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不断增强道德修养,自觉不做有损自己和他人名誉的事情,正如《墨子?修身》所言:“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一个人名誉的获得是通过经过长期努力的,我们如何珍惜自己的名誉。
三、如何珍惜名誉
案例分析1:教材P33-34“CD风波”
讨论:(1)在这场CD风波中,你对小吴和小白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2)如果你是小吴,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回自己的CD机?
(3)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名誉?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针对故事揭示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名誉,是与他的所作所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不注重自身修养,不讲道德的人,自身的名誉就会受到损害。
问题提示:小白借别人的东西故意不还,有损自己的名誉,而小吴在小白故意不还自己东西的情况下,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回自己的物品,反而在网上侮辱小白,损害了他人的名誉,两人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教师小结:珍惜名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板书)
案例分析2:教材P34“虞孚造假”
(1)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请说一说。
问题提示:如南京冠生园食品企业的“月饼馅”事件,不仅影响到了自己企业的名誉,而且殃及整个月饼行业。
(2)从虞孚造假沦为乞丐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问题提示:古代越国的虞孚在做生意的时候,因造假而名誉扫地,沦为乞丐,充分说明从古至今,无“信”也就必然无“誉”,信誉与名誉密不可分。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针对故事揭示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利”的获得离不开“信”和“誉”,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通过损害他人名誉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仅不能成功,还有可能损害自己的人格,甚至企业和组织的持续发展。
教师小结:名誉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企业和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珍惜名誉,要讲诚信。诚信不仅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也是经商的道德基础,还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板书)
活动建议:教师可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诚信体系建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生产者、销售者如何为消费者营造诚信的消费环境。也即生产者、销售者如何建立自己的商业信誉。
第二课时 维护人格尊严
信息点击:(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
人格尊严权,是指公民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
人格尊严权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等。
(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侵害人格尊严的案件时有发生,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收集到的案例。
案例展示:由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各类案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主要起三个作用:一是使学生分清哪些案例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案例,就是要使学生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二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案例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三是使学生明确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案例时时发生,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学会维权方法和途径。
一、劳动者的尊严
案例分析:教材P35“要饭碗还是要尊严”
讨论:(1)朴某的做法侵犯了张文的哪些权利?
(2)如果是你,会选择“私了”吗?理由是什么?
问题提示:在自己的人格受到侵犯时,不应简单地选择“私了”,因为“私了”等于放弃了法律和政策对自己的保护,而且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如果非常希望保持这份工作,就要去找老板表明自己的态度,要求他必须给自己一个交待,让自己觉得可以接受。如果遭到拒绝,就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不应以饭碗换尊严,以出让自己的尊严来获得一份相对丰厚的收入。
设计意图:案例讲述了一位外企员工在面临“要饭碗还是要尊严”的选择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故事。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讨论,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观念,使他们明白,只有法律才是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和物质利益的惟一利器,让学生从中体味到依法维权所蕴含的无穷价值。悍卫劳动者的尊严是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都会面临的选择。作为初中学生,虽然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劳动者,但在不久的将来走上社会后,同样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3)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决?你判决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公民的人格尊严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的武器,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小结:从张文的案例告诉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权。
二、消费者的人格
案例分析1:教材P36-37“野蛮的保安”
(1)该商场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题提示:超市无端怀疑消费者偷了商店的东西,进而将消费者强行拉到保安室,采取搜身的办法对消费者进行检查,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妥的,它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自由权和人格尊严,遇到类似的情况,应理直气壮地与当事人进行交涉,要求澄清事实、赔礼道歉,或找商场有关负责人要求恢复名誉,也可以直接诉诸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在消费生活中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可以直接诉诸于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因此,作为消费者,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权。
案例分析2:某顾客购买家用电器后因使用不当造成电器损坏,要求商店退赔。在商店营业员不同意退赔的情况下,顾客对营业员进行了辱骂,并动手打了营业员一个耳光。
(1)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对“顾客永远是上帝”这一经营理念的认识。
(2)通过案例分析1和案例分析2的讨论,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确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格是平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市场竞争过程中,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一种对顾客的礼遇,但从法律上来说,经营者的权益,特别是人格尊严同样应当受到尊重,侵犯经营者人格的行为同样应当受到制裁。
问题提示:(1)因为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竞争使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顾客的重要性,“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是上帝”成为许多经营者的理念。“顾客是上帝”体现的是一种对顾客的礼遇,是一种服务的心态。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理应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礼貌,但尊重和礼貌都是双方的,顾客也不能违背顾客与商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2)启示;对于公民来说,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遵纪守法,既是公民良好素质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教师小结: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经营者和消费者是平等的,作为经营者,应尊重消费者,而作为消费者也应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做有损于人格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是“上帝”而割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因此,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首先要不做有损于人格的事。(板书)
拓展天地一:外企工人张文、消费者王某,如不依法维权,可能会有哪些做法?这些做法会造成什么后果?
设计意图: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运用法律武器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
教师小结:可能的做法,一是忍气吞声,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会纵容侵权行为,有可能使自己的合法行为受到进一步的侵害;二是以暴制暴,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会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方法是运用法律武器。
拓展天地二:教材P38“被同学、朋友、老师、家长误会或遭到故意羞辱时”
☆有个同学经常在背后说你坏话,不少同学信以为真。
我的办法是 。
☆教师把你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有人却说你是抄袭的。
我的办法是 。
☆上体育课,因为你跑步姿势不对,某同学当着全班同学大声说你的样子像鸭子。
我的办法是 。
设计意图:被人误会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的事,有些误会甚至可使一个人的名誉受损,而当误会你的人是你的同学、朋友、老师、家长时,是不是也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呢?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依法维权是正确方法之一,当因被亲朋好友误会而造成自己受辱,并这种侵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时,还有许多正确的方法,如加强交流与沟通,消除误会,增进理解,并不一定事事都要通过法律“讨个说法”,这实际上也是与人交往中的一种智慧。即使对那些故意施辱者,有时也需要忍耐,大可不必理会,更不要因此而烦恼,或失去理智地以牙还牙。忍耐是一种修养,是智慧和能力的集中体现。你虽受了一时之辱,但时间会证明你的才干和成就,证明你的高尚人格,这实际上也是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教师小结:我们应当学会用包括法律武器在内的正确方法,消除误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板书)
布置作业:
一天,某中学初一年级两名女生,在一超市选购了一台复读机,当她们付完款准备离开时,被该超市的保安拦住,声称她们偷了化妆品,两位女生被怀疑为小偷,与保安争执起来。超市保安不但不听她们的解释,反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她们带到保卫科,强行搜身。事后,两位女生将超市推上了被告席,该超市被判处对她俩公开道歉,并付给一定的精神损害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超市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什么权利?请列举两条法律依据。
(2)两位女生将超市推上了被告席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问题提示:(1)超市保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人格尊严。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2)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或请求人民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七、教学中的注意点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一个热点问题,消费者的权益涉及到许多方面,教师在选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人格不可辱”进行,注意“信息点击”对消费者人格尊严权保护的规定,防止将课上成“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八、资料包
中国人的姓名
中国人的姓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人们以母亲为中心组成一个个的氏族,为了相互区别,就把姓作为氏族的称号。
姓的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的名为姓,所以,很多古姓都有“女”字旁,如姜、姚、姬等,就连“姓”字本身也是由“女”、“生”二字合成的。二是以远古时期人们崇拜的生物为姓,如马、牛、羊、龙等。三是以祖先的国家为姓,如赵、宋、秦、吴等。四是以祖先的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等古代官职,就成了后代子孙的姓。五是以祖先的爵位为姓,如王、侯等。六是以住地的方位和景物为姓,如东郭、西门、池、柳等。七是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人姓陶。八是以祖先的名号为姓,如中国人的祖先黄帝名叫轩辕,后来,轩辕就成了一个姓。
中国人的名字往往有一定的含义,表示某种愿望。有的名字中包含着出生时的地点、时间或自然现象,如“京”、“晨”、“冬”、“雪”等。有的名字表示希望具有某种美德,如“忠”、“义”、“礼”、“信”等。有的名字中有表示希望健康、长寿、幸福的意思,如“健”、“寿”、“松”、“福”等。男人的名字和女人的名字也不一样,男人的名字多用表示威武勇猛的字,如“虎”、“龙”、“雄”、“伟”、“刚”、“强”等。女人的名字常用表示温柔美丽的字,如“凤”、“花”、“玉”、“彩”、“娟”、“静”等。
古人的字和号
古人皆有“字”、“号”,“字”和“号”是有区别的,《礼经》就有“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记载。“字”的意义,是“表其取名之义”,如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号”一般是从生活居处中取的,如晋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字渊明,因为他住屋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他自号五柳先生。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放意诗酒,自号醉吟先生,他居住在香山,因而也称香山居士。宋代文学家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唐代诗人李白幼年时居住在四川的青莲乡,他就给自己取号“青莲居士”。
此外,还有以官职、籍贯、谥号等被后人当作称号的,如大诗人杜甫,字子关,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因此后人便称他为杜拾遗。他又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也称他为杜工部。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宋朝熙宁中被追封为昌黎伯,故世称他为韩昌黎。清朝戊戌变法的康有为,籍贯广东南海,时人就称他为康南海。更有以谥号称的,如宋代名将岳飞,字鹏举,宋孝宗时追封为鄂王,谥武穆,所以后人便称他为岳武穆。
《水浒传》人物绰号谈
我国的绰号,在《后汉书?朱隽列传》就有记载,但真正集绰号古今大成,含金量最高的仍非《水浒传》莫属。这些绰号富有神韵,江湖上一听绰号,马上想起其人,“智多星”的计谋,“及时雨”对人的扶危解困,一见此人如大旱甘霖,而“鼓上蚤”的身轻如燕,在鼓上弹跳如簧。但仔细阅读《水浒传》众好汉的绰号的命名乃有规律,并被后世的武侠小说继承,就像方程式,可以代换。
武器符号加人名式: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金枪手徐宁、双枪将董平;动物符号加人名式:豹子头林冲、金钱豹子汤隆、双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古代英雄加人名式:小李广花荣、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地名符号加人名式:菜园子张青、镇三山黄信;神怪符号加人名式:母夜叉孙二娘、赤发鬼刘唐、活阎罗阮小七;职业符号加人名式:神医安道全;身体特征加人名式:一丈青扈三娘、摸着天杜千等。
绰号是一种文化,是江湖文化绿林好汉的身份的代码,它有着很深的社会、人生和精神的烙印,它是我们民族的特殊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这是一种民间文化的积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82628.html
相关阅读:《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导学案
七年级政治法不可违导学稿
第五单元人们说我长大了教案
鲁教版初一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学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