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模拟
七年级语文 2013.6
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l.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烦zào_▲_ ②jīn_▲_持 ③自lì_▲_ 生 ④xuān_▲_然大波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狮子林座落在苏州东北部的园林路,园内假山遍布,芳草如荫,长廊环绕,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有假山王国之美誉。边走边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子,大小五百来头。湖石有怒吼的,有酣睡的,有嘹望的,有嬉戏的……无一雷同,让人流连忘反。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①江山如此多娇, ▲ 。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 ▲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③马作的卢飞快, ▲ 。 (辛弃疾《破阵子》)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 。 ( ▲ 《黄鹤楼》)
⑤ ▲ ,只有香如故。 (陆游《 ▲ 》)
⑥ ▲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⑦ ▲ ,花落黄陵庙里啼。 (郑谷《鹧鸪》)
⑧吴楚东南坼, ▲ 。 (杜甫《登岳阳楼》)
4.请联系《荷》专题所学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①“荷”除了花,还有其他别称,在李商隐的《赠荷花》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别称,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分)
②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高雅庄重,应该像周敦颐《爱说》中的“”那样:“ ▲ , ▲ ”。(1分)
③李渔在《芙蕖》中写道:“我爱芙蕖,夏天它是我的命根子。我不想完全照搬周敦颐《爱说》的观点,因为芙蕖的‘可人之处’(适合人心意的地方)实在道不尽、说不完。” 李渔所说的的芙蕖就是荷花,文中他提及的“芙蕖的可人之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芙蕖》一文说说你的理解。(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5分)
①下面的文字节选自《西游记》,请认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行者向前向前拦住道:“先生那里去?”大仙道:“登坛祈雨。”行者道:“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先生先去,必须对君前讲开。”大仙道:“讲甚么?”行者道:“我与你都上坛祈雨,知雨是你的,是我的?不见是谁的功绩了。”国王在上听见,心中暗喜道:“那小和尚说话,倒有些筋节。”沙僧听见,暗笑道:“不知一肚子筋节,还不曾拿出来哩!” 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选文是该小说第45回的节选,该章节叙述的是一个有关孙悟空的故事,可概括为:孙悟空 ▲ 。选文中的“大仙”具体指 ▲ 大仙。(2分) ②《美猴王》中,群猴信守承诺,拜石猴为王的关键原因是什么?(1分)《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借扇,可谓是防御和进攻并行。”请联系《一调芭蕉扇中》相关情节加以说明。(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黔之驴》,完成6-10题。(12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6. 下列加点字中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 】 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 甚恐。 觉无异能者。 世人甚爱牡丹。(《爱说》) C. 因跳踉大阚。 D. 技止此耳。 问塔动之因(《梵天寺木塔》) 一狼得骨止(《狼》)。 7.这则故事演化出来三个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答】:驴虽为 ▲ ,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 ▲ ,最终被吃掉。8.学习完本则寓言,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假如“好事者”看到了虎“尽其肉,乃去”的背影,请发挥你的想象,以“好事者”的口吻在横线上补出具体内容。(2分) 【答】:从自己和虎的角度诉说虎吃掉驴的原因。好事者说:“老虎啊,若不是你 ▲ ,你也不能吃掉驴啊!”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4分)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与下文的“辊(ní)”、“辕”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寇兵侵其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文段,完成第11-13题。(8分) (1)轻轻的我走了, (5)寻梦?撑一支长篙, 正如我轻轻的来;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我轻轻的招手, 满载一船星辉, 作别西天的云彩。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那河畔的金柳, (6)但我不能放歌, 是夕阳中的新娘;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波光里的艳影, 夏虫也为我沉默, 在我的心头荡漾。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软泥上的青荇, (7)悄悄的我走了,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挥一挥衣袖, 我甘做一条水草。 不带走一片云彩。 (4)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11. 文中有哪两个景物表达了作者再别之旅的时间推移?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作者时而“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时而“但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你觉得这样写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请结合诗句说说《再别康桥》一诗的“音乐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第14-16题。(7分)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14.联系选文内容说说,第二代生物燃料有哪些优势?(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有何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第17-21题。(17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7.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括号中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答】:“我”想吃螃蟹——( ▲① )——( ▲② )——母亲捞起螃蟹——( ▲③ )。
18.阅读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有什么作用?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①“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22.。(60分)门外,有精彩的世界、有无穷的吸引,也有人生的无奈,艰辛的奔波……;门内,有温馨的港湾、甜蜜的留恋,也有横亘的“代沟”,难言的苦恼……,出门的一刹那,时常让人心潮澎湃。请以“出门之前”为题,写一篇。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80041.html
相关阅读:七上语文《皇帝的新装》复习练习题(新人教版)
201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初一语文暑假园地答案
(人教版)初一年级下册语文暑期作业
2014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复习题(人教版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