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说明 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
二、分析:
本节以活动??“寻找教室里的蝴蝶”为起点,引入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知识,趣味性强,学生容易接受。在寻找纸蝴蝶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比较深刻地体验到“生物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必须 适应环境”的道理。 这个活动,实际上是一个模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模拟实验是将模型的实验结果类推到实验对象,以揭示有关的事实或规律,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模拟实验要求设计制作研究对象,或模拟研究对象在某一种情景中的动态变化。我们用纸蝴蝶模拟真实的蝴蝶,纸蝴蝶所粘贴的地方模拟蝴蝶生存的环境,让两位同学模拟蝴蝶的天敌去 “捕捉蝴蝶”,通过数据统计,从中发现规律。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非常许多,教材只展示了五个典型的例子, 如睡莲、金龟子、枯叶蝶、仙人掌、骆驼。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从身边入手, 收集、展示更加丰富的图文资料、实物, 讨论分析,得出结果: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或行为。不论是游戏活动还是 资料分析,我们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生物都遵循着“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规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却又是相对的。人类不合理的行为很可能破坏环境,从而引起生物因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剧烈改变的环境而走向灭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建立“合理规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观点。
本节的重点是: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难点是: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课时建议: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策略如下表
方案1 方案 2
(1)提前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利用其他途径搜集生物适应环境的图文资料。(2)课堂上以活动“寻找教室里的蝴蝶”或游戏“捡豆子”来学习。(3)书本资料及其他资料分析、交流。(4)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活动“寻找教室里的蝴蝶”或游戏“捡豆子”。(2)如果条件许可,利用网络搜集、上传、展示、交流生物适应环境的图文资料。(3)总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三、活动指导:
活动1:寻找教室里的蝴蝶
开展寻找蝴蝶的游戏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模拟蝴蝶的天敌去发现蝴蝶,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蝴蝶为了 自身的生存必须用各种方式把自己“藏”起来。
蝴蝶的种类多、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因此可让学生不受书本上蝴蝶的限制,自由设计蝴蝶。如果可能,在教室里增加一 些自然景观,蝴蝶不仅贴在墙上,黑板上(或白板上),也可以藏在各种花草丛中。这样,学生可以从寻找过程中明白怎样的蝴蝶才不容易被天敌发现。
此外,如果可能,还可让同学们通过其他途径收集生 物对环境适应的图文资料。
活动2:捡豆子游戏
准备材料:豆子(如10粒黄豆、10粒绿豆、10粒赤豆等)、一张大一些的纸(其颜色要与豆子中的一种相似)、计时器(或手表)、容器一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79494.html
相关阅读: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复习教案
奇妙的生命现象复习
食物的营养成分
传染病及其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