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使用陕西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的备课程序
由中国伦理学会、《红旗》出版社、四川湖北陕西河北云南五省教科所、北京中少教研中心、北京25中专家组编写的《思想品德》(陕人教版) 课本已在我省部分县(区)试用。这套课本设计思路独特,版式结构新颖、活泼,紧贴学生实际,很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理念,尤其是教材编写者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第一追求,真正代表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诸多版本《思想品德》课本中,课改的步迈得最大,是一套难得的好课本。正因为教材编写者立足思想品德教育,最大限度地追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表现出课本在升学考试背景下的不足:淡化了知识体系,知识非常零散;课文中很少有正文(即对学科基本知识的表述);考试时学生不知如何做答;对《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能力方面看,落实得不太到位等。大多数教师在使用此课本的过程中,感到课本过于“前卫”(无正文)。“前卫”的让教师不知如何使用,部分教师上课时,按课本内容让学生热热闹闹地“活动”一番,“活动”后学生和教师心里都感到空荡荡的,更对使用这套课本将来升学考试时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担忧。研究怎样正确使用这套课本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本文以陕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国运兴衰动我心”一框为例,说明使用陕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备课时特有的备课程序。
第一步:阅读《点睛之笔》,明确课本内容要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原文中的要求。如通过对课本59页《点晴之笔》的阅读,明白《国运兴衰动我心》一框要体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三1.6中的“感受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阅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明白《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如,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153-154页的阅读,明白此条《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感受“国家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国家受到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时,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遭受严重挫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情感状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三步:依据《课程标准解读》的具体要求,确定准确的目标。按《课程标准解读》将本框的目标确定为:①“屈辱的中国”,学生感到悲伤;②“抗争的中国”,学生感到振奋;③“腾飞的中国”,学生感到自豪;④通过上述三个目标让学生“感受”个人的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⑤附带(非《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公民的概念。
第四步:从《课程标准》的高度评判课本内容,并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对课本内容进行再处理,形成自己独特的教材思路。
一、对课本内容的评判。从《课程标准》的高度审视 课本内容,发现本课内容存在以下不足:①是有关居民身份证的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联系牵强;②“祖国遭列强欺凌”历史史实太少;③“中国人民的反抗”没有内容;④“腾飞的中国”选材太少,角度太窄,不足以说明祖国腾飞。
二、自己独特的教材思路。第一板块:公民。①什么是公民?②什么是国籍?③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④中国公民实例判定;第二板块:中国的屈辱史。①鸦片战争中的鸦片输入、《南京条约》。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沙俄侵占中国领土。④《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危害;⑤日寇的暴行:A、南京大屠杀 B、“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 C、731部队的细菌战 D、对解放区的“三光”政策;第三板块:中国人民的抗争史。①林则徐禁烟、邓世昌撞日船。②太平天国运动。③辛亥革命。④百团大战、血战台儿庄。⑤解放区的全民抗战。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四板块:祖国的腾飞史。①制度方面:A、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C、对小平南巡讲话,再次掀起改革开放的浪潮;②科技方面:A、两弹一星。B、“神五”、“神六”飞天。C、“嫦娥奔月计划”的实施;③外交方面:A、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B、成功举办APEC会议。C、加入世贸组织。D、建立“上合组织”。E、主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④国家统一方面:A、海峡两岸交往频繁。B、港澳回归、祖国空前统一;⑤体育方面:A、04年奥运会世界第二。B、08年奥运会由中国承办;⑥经济方面:A、城市发展日新月异。B、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C、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谐调增长。
第五步: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教学用题
一、课前预习题:
1、通读课本《国运兴衰动我心》一框全文、课本56页“阅览人生”栏目中的“我是中国人”一文和课本58页“知识采撷”栏目的“公民”和“国籍”部分。
2、了解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国籍,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3、收集以下资料准备在课堂上展示:①反映“中国的屈辱”的事件、史实、图片和其他资料。②反映“中国人民的抗争”的事件、史实、图片和其他资料。③反映“中国腾飞”的事件、史实、图片和其他资料。
二、课堂教学用题: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这人虽然出生在中国,但他因判罪被拉上刑场,即将被枪决,所以不是中国公民”。
②凡是不满十八岁的中国人,不是中国公民。
③麦克虽有美国国籍,但他在中国投资办厂,他就是中国公民。
2、当你看了(听了)同学们展示的反映“中国屈辱史”的资料和教师以沉重心情介绍“祖国屈辱史”时播放的音像资料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请把你最想说的一段话写出来。
3、当你看了(听了)同学们展示的反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的资料和教师介绍“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史实和音像资料后,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用怎样一段话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请与同桌交流。
4、当你看了(听了)同学们展示的反映“腾飞的中国”的资料和教师声像并用的题为“巨龙腾飞”的精彩演讲后,此刻的主要感受是什么?请你以“我为巨龙腾飞而自豪”为题,写一段演讲词。写好后四人一组演讲,再选出各组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三、课后练习题:
1、总结本框教学内容,写出本框教学内容的正文。
2、课外阅读课本56页“阅览人生”栏目里的“我是中国人”一文,思考文中故事与本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六步:依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用题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
各板块所用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师生互动)
板块内容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师生互动)
第一板块
(公民)1、学生快速浏览课本44页内容和58页“知识采撷”栏目中的相关内容,思考“课堂教学用题”中的第1题。
2、检查自学结果。
第二板块
(祖国屈辱史)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反映“祖国遭欺凌”的史实和各种资料,边展示边解说。
2、教师系统展示反映“祖国遭欺凌”的视频资料,并以沉重的语调向学生作渲染性解说。
3、学生谈最大的感受,并写一段要说的话。
4、学生全班性自由发言。
第三板块
(祖国抗争史)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反映“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和各种资料,边展示边解说。
2、教师展示自己收集整理的反映“中国人民抗争”史实的视频资料,并边演示边作陈述性解说。(应注意思想感情)
3、学生谈此时最主要的感受,并把感受写成一段文字与同桌交流,同桌间统一认识,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4、学生全班交流。
第四板块
(祖国腾飞史)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反映“中国腾飞”主题的史实和资料,边展示边解说。
2、教师课前按“自己独特的教材思路”第四板块所选内容,搜集图片和视频资料,并从政治、经济、外交、科技、体育等方面全面考虑,重点选择,写一篇题为“腾飞的中国”的演讲稿,边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边演讲。
3、学生各自撰写题为“我为巨龙腾飞而自豪‘的演讲词。
4、学生四人一组,组内演讲,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全班演讲。
5、全班演讲。
第七步:设计教学程序。
1、开讲导语:可用课本44页《情景再现》栏目的导语形式导入,也可用一段精彩的演讲导入。
2、依照第六步设计的方法和活动学习课文第一→四板块内容。
3、第二与第三板块、第三与第四板块之间的连接过渡思路:二与三板块间从“哪里有压迫、侵略,哪里就有斗争、反抗”开始写成简短过渡语;三与四板块从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奋斗建立新中国,再过渡到“中华腾飞”。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框教学内容并形成本框教学内容的“正文”:祖国受欺凌,我沉痛、愤怒;祖国奋起抗争,我振奋、高兴;祖国腾飞,我骄傲、自豪。国家的命运时刻拨动着个人的心情,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5、课终艺术:在《走进新时代》(歌曲)或《世纪大阅兵》视频播放中,教师作一分钟精彩演讲(从个人前途命运、个人情感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的关系进入,最后落脚到青少年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附:板书设计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做自己主人》
第一课时: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上)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到学生克服盲目从众的思想和行为
2、能力:提高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知识:知道从众心理是青少年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到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从众心理。
2、教学难点:避免盲目从众。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P2:阅读教材故事,思考问题:
产生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2、P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情景,思考下列问题.
(1)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从众的影响是积极地,它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2)蒙蒙的行为是否值得,理由是?
3、P4:看图回答问题:
(1)图片中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图片中的情景造成生么影响,我们身边是否有这种行为并举例?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欣赏导入:富尔顿用新测量方法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这种比传统理论要高出500倍。由于高地太多,他担心别人会认为他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就没有伸张。而年轻的人也得出和富尔顿相似的结论并伸张出去了,引起科学界的关注。富尔顿说: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
思考:导致富尔顿错失良机的原因有哪些?
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讨论交流,让学生领会知识点:生么是从众心理?列举生活中德事例加以说明。
(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它是支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悟性的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2、学生讨论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故事” 根据材料提问 学生讨论回答。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从众心理的心理现象。组织讨论:联系上述情景,谈谈从众心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
2、自学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学生阅读材料 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 ,回答问题,
3、引到学生解决“教学用题” 3
具体流程:展示图片完成教材要求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三)总结全课、巩固练习。
具体流程:学生自由发言,谈学习收获 教师总结,出示板书。
六:板书设计: 从众心理的定义
从众心理 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从众行为的影响
七、补充课文正文
1、从众的表现形式?
(1)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
(2)是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
(3)是完全随大流,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
2、什么是“真从众”和“假从众”?
"真从众"往往是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者自己原无固定意向,或者是"跟多数人在一起不会错"的随大流思想。"假从众"则往往是碍于情面或者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例如有的同学不吸烟,也不想吸烟,但伙伴中许多人都抽烟,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抽上了。这种违心的从众现象,在学生中还是比较多的。
3、从众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从众心里的消极影响:盲目从众、随波逐流是危险的,它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生活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明辨是非,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做自己主人》
第二课时:正确认识从众和好奇心理(下)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正确认识好奇心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既要珍惜和重视好奇心,又要把握好好奇心的方向。
2、能力:提高和发展自身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好奇心,把握好好奇心方向。
3、知识:正确认识好奇心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好奇心的可贵
2、教学难点:把握好好奇心的方向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P5:请大家阅读教材上“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故事”,思考问题。
(1)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如此入迷,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2)对昆虫的强烈的好奇心最终使得法布尔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昆虫学家,什么是好奇心?
2、P6向学生展示材料“鸡蛋是大头还是小头先出来的探究过程”,思考问题
3、P6:请学生们阅读教材知识卡片,思考问题:
(1)科学家的成功与好奇心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许多中学成为了小小的发明家?
4、多媒体展示材料“成功的伦普上尉成为英国人俘虏的故事”,思考下列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P7欣赏图片,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产生了“进去看看”和“来一支尝尝”的念头?
(2)谈谈你对“培养好奇心,要把握好方向”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展示故事――《苹果里的五角星》
问题:请同学们谈感想。然后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解决问题1
具体流程: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完成教材要求,学生会带,老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领会什么是好奇心。
2、自学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展示阅读材料 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 ,回答问题学老师点评得出结论:好奇心与成功的关系。
3、学生阅读教材:解决“教学用题3”
具体流程:阅读教材完成教材要求回答问题教师点评:看学生是否掌握好奇心与成功的关系。
4、多媒体展示材料:解决问题4:
具体流程: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问题教师出示答案:好奇心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
5、学生自学解决问题5:
具体流程:阅读材料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不健康好奇心带来的危害。
(三)总结全课、巩固练习。
具体流程:学生自由发言,谈学习收获 教师总结,出示板书。
六:板书设计: 什么叫好奇心
正确认识好奇心理 好奇心的重要性
怎样把握好好奇心的方向
七、补充课文正文
1、好奇心的概念:好奇心是指人们面临新奇剌激情况时,产生惊奇而要探明现状与原因的一种倾向。
2、好奇心的意义和作用:
①“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是创造的起点,科学的发明和创造很大程度上起因于发明创造者好奇的个性。②许多中学生因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因好奇而不断探索,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成了小小发明家。③中学生应当保持和珍惜好奇心,但好奇要把握好方向,要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成长,如果不注意,有时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3、青少年(中学生)培养好奇心,如何把握好方向?
中学生应当保持和珍惜好奇心,但好奇要把握好方向:首先要明辨是非,区分什么是良莠的好奇心;其次要发展好些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高尚情操与品行,有利于智力与能力提高的好奇心;再次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4、如何正确认识好奇心理?
①“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是创造的起点,科学的发明和创造很大程度上起因于发明创造者好奇的个性。
②许多中学生因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因好奇而不断探索,善于观察,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成了小小发明家。
③有的青少年染上不良嗜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起因往往与最初没有正确认识从众和没有把握好好奇的方向有关。因此,提高和发展自身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青少年辨别是非善恶、抵制诱或、杜绝不良嗜好。中学生应当保持和珍惜好奇心,但好奇要把握好方向,要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成长,如果不注意,有时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
人的好奇心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唯有健康的好奇心,才能帮你消除无知,让你发现奇迹。而不健康的好奇心则会使你误入歧途。但我们对生活也不能没有好奇心,那样你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当你面对世界不再好奇心时,你不是在变大,而是在变老。风华正茂的我们应该抖擞精神,对生活充满兴趣。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若引诱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或许也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做自己主人》
第三课时:《学会主宰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学会主宰自己
课标原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依 据
课 标
原 文
要 求
确 定
的 三
维 教
学 目
标1.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3.懂得怎样避免盲目从众和把握好好奇的方向,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 据
课 标
原 文
和 三
维 目
标 设
定 的
主 要
课 堂
教 学
用 题1.青少年(中学生)要避免盲目从众和把握好好奇心的方向,学会主宰自己,需要从那些方面努力:
2.自我控制的概念:
3、青少年为什么要提高和发展自身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和发展自身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4.青少年如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5.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如何把握好人生的第一次?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要教
法学法材料分析、讲授、读图
教 学
准 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设计
导入新课故事:有一个甚为流行的“爱”的故事:日本某户人家装修,拆木板墙时,发现一只壁虎被困在那里,一根从外面进来的钉子钉住了壁虎的尾巴。主人仔细看钉子,居然是自己十年前盖房子时钉的。那只壁虎竟然困在黑暗的墙壁里活了整整10年?主人暂时停止了装修,他要一探究竟。过不多久,钻过来领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来喂,他一时愣住了,这是什么感情啊?为了就被钉住尾巴而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竟然在10年的岁月里一直不停地衔。
思考问题:
1.一只正常的壁虎可以活10年吗?
2.到底是“谁”钉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的尾巴果真能被钉住吗?
师:一些人在生活中盲目从众,这是非常有害的。那怎样避免盲目从众和把握好好奇心的方向呢?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的内容。
讲授新课学会主宰自己(板书)
一、学会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具体流程:多媒体展示故事――《农夫和驴》 学生思考:故事中得人物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教师点评:每个人生活中应由有主见 学生讨论教材P8页关于许衡的故事――谈论之后完成思考题。
教师小结:每个人应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分辨是非,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不能盲目地随波逐流。对于自己确信的目标要敢于去实现、去争取,不要怕别人议论。
二、提高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具体流程:学生讨论P9材料 解决教学用题2、3、4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每位学生应自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并且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流程:多媒体展示关于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的图片,展示不良习惯的危害 引导学生解决教学用题5、6
教师小结: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所以“第一次”应该是好习惯的萌芽,而不是坏习惯的开始。
课堂小结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能不断完善自我,成为自己的主人的。
板书设计一、学会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提高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补充正文1.青少年(中学生)要避免盲目从众和把握好好奇心的方向,学会主宰自己,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①善于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习惯;②提高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自我控制的概念:
自我控制指不受外界因素的引诱和影响,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具有自控能力的人,通常意志坚强,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能较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3.青少年为什么要提高和发展自身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和发展自身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有的青少年染上不良嗜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起因往往与最初没有正确认识从众和没有把握好好奇的方向有关。因此,提高和发展自身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与青少年辨别是非善恶、抵制不良嗜好。
4、青少年如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生活中,有些自己不感兴趣却又应该做的事,坚持做下去,便会受益穷;有些自己感兴趣,但又不应该做的事,坚决不做。这样,会使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可采用: 自我激励法、请他人监督法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5.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在青少年中,有一些人盲目地、无节制的参加一些活动,染上了不良嗜好,不利于健康成长。青少年要杜绝不良嗜好,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按习惯去做事。如果一个人的习惯是良好的,就会对个人成长起促进作用;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习惯是不良好的,他这种习惯就会对他的成长起破坏作用。
6.如何把握好人生的第一次?
人生会遇到许多“第一次”,而习惯无论好坏,都是由某个“第一次”开始的,由此难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把握好“第一次”。第一次应该是好习惯的萌芽,而不该是坏习惯的苗头;坏习惯一旦露头,就应警惕并及早掐掉。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自尊自信,快乐生活》
第一课时: 《我有我的尊严》(上)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培养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不做有损人格和名誉的事。
2、能正确评价自己,学会既自尊,又能尊重他人。
3、理解自尊的内涵,懂得自尊、尊重他人与获得尊重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关系。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默读15---16页的事例,想一想这位成功的商人为何做法不妥?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贝多芬的事例体现了什么心理品质?我国古代,现代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2、想一想自尊的内涵、具体做法、表现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分析17----18页的2个事例中张名和外企老板的行为为何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试想一下,一个人如何做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4、自尊和尊重他人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用梅兰芳和朱自清自尊的事例导入新课,我有我的尊严
(二)学生自学解决 “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学生自学作答→全班统一答题思路。
(三)自学 、讲述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2”,进行自学自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前后桌讨论交流用题2的答案→全班抽查统一用题2的答案思路→教师讲解各题标准答案
(四)自学,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3”:
具体流程:进行自学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8人一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全班集体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五)归纳“教学用题4”,总结全课: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4”,让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总结→学生自由发言,谈归纳的收获→老师统一答案→教师精彩演讲,总结全课。
六、补充正文
(一)自尊、知耻
1、自尊的含义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源于自己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他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2、自尊的表现
第一,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第二,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心理;第三,懂得知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3、自尊的作用
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是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自尊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能时刻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4. 为什么要自尊??
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能使自己体验到快乐与感动。
5、自尊与知耻的关系
(1)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自重,才能自尊。
(2)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3)知耻的人首先要做到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改正它,这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是自我尊重的表现。
6、自尊与虚荣的关系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虚荣是一种扭曲的自尊。?7、 怎样做到自尊??
(1)要适度。这有助于我们正确地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而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中的乐趣。但对恶意的侮辱和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维护自尊。?
(2)要维护人格。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 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绝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3)要不断进取。要意识到自己的弱点、盲点与误区,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4)善于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5)自尊者要豁达。要养成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不能过于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言行,更多地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感受自尊的快乐。
(6)我们应该努力在各方面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二)尊重他人
8、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我们需要别人呵护、关爱我们的自尊,就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与他人共享自尊的欢乐。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2)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3)彼此尊重才能赢得更广泛的尊重。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可以使他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4)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做一个有价值、有尊严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提醒。
9. 怎样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具体要求:关注他人的尊严,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与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缺点,不能取笑和歧视;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七、板书设计:
我有我的尊严
含义
自尊{ 做法 }→←尊重他人→二者关系
作用
表现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自尊自信,快乐生活》
第二课时: 《我有我的尊严》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陶冶情操,保持乐观心态,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培养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不做有损人格和名誉的事。
2、能正确评价自己,学会既自尊,又能尊重他人。
3、理解自尊的内涵,懂得自尊、尊重他人与获得尊重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自尊和尊重他的的关系。
4、学会分辨自尊和自傲,客服自傲心理。
5、理解知耻的内涵,了解树立自尊心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自尊
2、教学难点: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把我自尊和知耻的关系。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认真阅读课本第15页第1圈第1个蓝菱形的故事,回答课本所出示的问题,感受自尊的存在,了解自尊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知道一个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
2、认真阅读课本第6页第2和第3个蓝菱形的内容,完成课本所出示的问题,思考并回答:什么是自尊?
3、辩一辩《自尊与尊重别人谁更重要》
正方:要获得尊重,自尊比尊重别人更重要。
反方:要获得尊重,尊重别人比自尊更重要。
(本辩题旨在引导学生明白自尊的重要性,即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4、朗读诗歌《中国人,不跪的认》节选并浏览课本第18页蓝菱形3的内容,回答问题:孙天帅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5、认真阅读课本第18―19页第3圈的内容,完成课本相关习题,让学生明白自尊就要知耻,引导学生善于区分自尊和自傲。
6、测一测你的自尊状况。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朗读情景再现中的引言,导入新课:我有我的尊严。
(二)学生自学解决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读故事→答问题→谈感受。
(三)学生自学解决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阅读课本→小组合作交流课→学生发言→师生总结→多媒体出示“自尊”的含义。
(四)辩论时刻。
解决“教学用题3”。
具体流程:出示辩题→辩论准备(正方事先认真阅读第2圈第1个蓝菱形、反方注意把握第2个蓝菱形内容,双方可以把其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据)→双方辩论→教师总结。
(五)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解决“教学用题4”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4”→指名朗读→浏览课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六)自学、交流完成“教学用题5”
具体流程:出示用题→自学文本→合作讨论→教师归纳。
(七)课堂小测试。解决“教学用题6”。
具体流程:出示用题→自我测试→谈今后打算。
(八)本课小结。在赵传的《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的歌声中结课。
六、补充课文正文
(一)自尊的含义: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
(二)你需要自尊的十个理由:
1、你会更有可能去冒积极的风险。你知道你会失败,但同时你也知道,自己有可能成功。
2、你对自己有足够的尊重,是你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3、你会更有可能抵制来自同龄人对你的消极压力。
4、你不大可能仅仅为了融入一个集体而随波逐流。
5、你会很坚强,你能应付人生的变化和挑战。
6、你会很具有灵活性,当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失望或挫折将你打倒在地时,你能够反弹起来。
7、你会为自己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8、你会感到你可以自由的探索自己的创造性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华、技术和技能。
9、你能让自己快乐,因为你知道,你理应得到快乐。
10、你会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七、板书设计:我有我的自尊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课《自尊自信,快乐生活》
第三课时: 《我自信,我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我自信,我快乐
课标原文
陶冶情操,保持乐观心态,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依 据
课 标
原 文
要 求
确 定
的 三
维 教
学 目
标(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通过寻找个人自信的支点、创造个人成功的记录等方式来确立自信。知道一些体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典型事例;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能够初步较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确立自信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个人的自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个图表对学生自身进行一个关于自信的调查,是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通过列举、归纳等方法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信对“他们”的影响,进而形成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地引导自己,保持个人自信的正确方向,把个人的自信上升为民族自信心,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根 据
课 标
原 文
和 三
维 目
标 设
定 的
主 要
课 堂
教 学
用 题1、自信的含义
2、自信的表现?
3、自信的作用?
4、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是什么?
5. 为什么要自信??
6、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
教 学
重 点
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创造成功的记录。
教 学
难 点
把个人的自信上升为国家、民族、集体的自信是自信的正确方向。
主要教
法学法列举法、问答法、归纳法等
教 学
准 备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进程设计
导入新课演讲导入: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成才与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但是自尊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培养起来的。影响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因素很多,例如,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等。在这些因素中,个人因素是关键的因素,例如,青少年能否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能否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创造成功的记录等等,都是培养自信重要的个人因素。青少年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尊自信呢?怎样自觉进行自信品质的修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一、寻找个人自信的支点 (板书)
我们每个都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有长处的,这种优势、长处表现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自己的长处、优势,就是自尊自信的支撑点。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如果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又是怎样一种感受呢?(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如果找到自己的优势、长处,会使人产生自尊自信,如果找不到自己的优势、长处,就很难自尊自信起来。因此,培养自尊自信,关键是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那么怎样找到这个支点呢?(请学生看书,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第一,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第二,要全面地看待自己。
第三,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提问:什么叫正确的自我认识呢?怎样才能找好正确的参照标准?(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要防止两种不科学的比较法:不能用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比,这样会使人过于自信,产生骄傲心理;也不应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会使人动摇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要比出努力的方向、信心和进步,才能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
提问:什么叫全面地看待自己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正确的自我认识既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又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我们应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总结成功的经验,做到扬长避短,并还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不断去把握和创造新的成功。使自己拥有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
活动:《欣赏我自己》
活动目的: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优势和不足,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以及努力的方向。
活动步骤:
(1)每位同学列举自己的优点、长处若干(教师提醒学生优点包括多方面,不仅仅是指学习,应包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每人找几位同学或老师、家长写下对自己优点和长处的事例或赞美的话语。
(3)列举自己的短处和不足。
(4)听听同伴的善意忠告。
(5)交流个人的优点和别人的赞扬部分。
二、创造成功的记录 (板书)
自信与成功的记录有什么关系呢?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没有成功,就不会自信。什么是成功呢?是不是只有名人、学习优秀者才有成功呢?应该说,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都有成功的记录。例如,你第一次学会了做饭、第一次独立生活、第一次因进步受到老师的表扬、第一次在某项比赛中取得好名次等等。成功的生活经历,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喜悦,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使我们更加自尊自信。因此,有成功才有自尊自信,成功的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就越容易获得。相反,如果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充满了失败的记录,又怎么能有自尊自信呢?其实,每个人无论现在如何,但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都曾有过成功的记录。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活动来回忆那幸福的时刻。
三、把握正确方向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无论何时,我们都会在自己心理对自己说“我能行”,而且别忘了,对他人也说一句“我行,你也行“,这样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自信和快乐中。
板书设计我自信 我快乐
一、寻找个人自信的支点
自信是基于自尊而产生的对自己的信心,自信是人们成才和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
二、创造成功的记录
1.要选准适当的目标。
2.需要付诸勇敢的行动。
3.要克服依赖心理。
三、要把握正确的方向。
补充正文1、自信的含义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也就是指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情,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信的表现:在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3、自信的作用:自信使人勇敢。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是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4、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区别
①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他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他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②而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他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③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5. 为什么要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因为自信者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如乐观、好奇、专注等。乐观,使我们对成功充满希望;好奇,促使我们不断奋斗;专注,使我们全力以赴。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忽略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6、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
(1)看到进步与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增强信心与实力。实力,是支撑信心的最重要支柱。信心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我们提高自信,才能更加自信地克服各种困难。
(3)做自信的中国人。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
陕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学会独立飞翔》
第一课时 《勤劳节俭伴我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培养“劳动光荣”的价值取向。
2、 能力:
提高学生对劳动重要性的理解能力。
3、 知识:
了解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劳动的作用及其形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难点: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观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有一个民间传说:一位老人去世时,除了一块写有“勤俭”的匾处什么也没给两个儿子留下。兄弟俩分家时,便把匾从中间锯开,哥哥要了“勤”,弟弟要了“俭”。哥哥每日辛勤耕作,但不知节俭生活,结果是两手空空;弟弟则省吃俭用,却不知勤劳耕作,结果是坐吃山空。后来经过仔细琢磨,他们把匾合在一起,照着去做,勤俭持家,终于创造了丰富的财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答,师总结。
板书:勤劳节俭伴我行
请大家比较一下人与猿的区别,并分析存在这些区别的原因。
师:人的双手是在劳动中从猿的生深化而来的,这一演化过程是从猿到人的重要环节。在共同的劳动中,为了交流产生了语言,语言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同时也促进大脑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猿脑发展成为人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是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的劳动就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不仅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板书: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本身,也是失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如蒸汽机的发明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人类继发明用火后在征服自然方面取得的最大胜利。这样的成果还有很多,请大家列举出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劳动成果(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略)
师:同学们列举的众多的成果无一不凝结着人类世世代代的智慧和汗水,是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的社会就是在人类的劳动中得以前进、得到发展的。
板书:劳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过渡:回顾过去,放眼现在,在人们的辛勤劳动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家乡都必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板书:劳动创造着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请大家说说家乡的变化,说说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的变化,说说我们整个国家建设等方面的变化。(略)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但是你对劳动了解多少呢?(生答,略)
板书: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不同形式的劳动。
请大家阅读课本P29事例,分析:
1、 你认为事例中,修理工与工程师之间存在什么区别?
2、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总经理,你会付给工程师1万美元吗?为什么?
3、 当今时代,创造性劳动占着什么样的地位?你能预测一下未来十年人们劳动的特点吗?
生答,师引导。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劳动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不仅创造了人类本身,还失去了社会的发展,更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人们需要劳动,人们离不开劳动,特别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更需要开发和保护创造性劳动。
陕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学会独立飞翔》
第二框《自理自立任我飞》教学设计
一、课标原文
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树立自立意识,培养自立品质,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
2.培养自立的能力。
3.知道自立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知道培养自立能力的基本方法。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
树立自立意识,培养自立能力。
四、教学用题。
1、根据漫画“啃老族”反映出了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缺乏自立意识,什么是自立?
2、结合课本第二圈知道自立的表现是什么?
3、根据漫画“啃老族”, 我们来谈谈依赖他人的危害是什么?自立的必要性。
4、看多媒体出示的案例,既然我们不想做“啃老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自立的关键是什么,自立的前提是什么?
5、继续看材料,当我们有了自立的意识后,还需要具备什么?
6、总结出如何培养我们的自立能力?
7、误区:分析依赖和依靠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看多媒体出示的“啃老族”图片,谈谈这些人身上缺乏什么意识?
(二)学生看漫画口答教学用题1.
(三)看课本,自学完成教学用题2.
(四 )讨论完成教学用题3.4.5.6,重点讨论,重点讲解。
(五)通过材料阅读,让学生分析教学用题7.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自立就是在生活学习中 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要依赖别人。我们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立的优秀品质。尤其是要做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独立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并做到劳逸结合。
七.作业设计 。
给自己设计一个自立能力培养计划。
八.补充正文
1、自立的含义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表现:自立意味着要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老师的庇护,自主地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
2. 为什么要自立??
(1)我们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如果不能从小储备自立知识,锻炼自立能力,培养自立精神,就难以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2)在学会自立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能力、心理和道德品质都会得到锻炼。如学会自尊,增强自信;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善于同他人沟通和交往,和谐相处;学会融入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做负责任的人。?
(3)依赖他人,不仅会使自己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总之,自立能够帮助我们走向自强,走向成功。
3、怎样做到自立?
(1)告别依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3))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主能力,遇事要有主见,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
(4)立足于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5)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多实践,多锻炼。这是自立的最基本途径。
九.板书设计。
1.什么是自立?
2.自立的表现。
3.自立的必要性。
4.怎样做到自立?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自我保护,自我防范》
第一目:《撑起自我保护伞》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感受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3、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的知识;了解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重难点:
1、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法和途径。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面对生活中不同的情景,你知道该怎样自我保护的?
(1)、假如家中发生煤气意外泄露;
(2)、上学、放学途中;
(3)、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
(4)、看见坏人作案;
(5)、假如你父母因经济困难要你弃学务工;
(6)、上网时;
2、当我们未成年人遭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其解决的途径有哪些?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1、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可举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出示课题:撑起自我保护伞
2、学生自行解决“教学用题(1)”与“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2)”→学生自行作答→全班抽查统一答案。
3、自学讲述解决“教学用题(3)、(4)”: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3)、(4)→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同桌交流答案→全班抽查统一答题思路→教师补充。
4、讨论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5)、(6)”: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5)、(6)”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集体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5、点拨交流总结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2”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阅读“指点迷津”,总结全文。
六、作业设计:
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画 “√”,反之画“×”。
1.外出旅游时,私自离开团队,独自去探险。( )
2.在公共场所购物或娱乐时,先记住安全出口(紧急出口)的位置。( )
3.在拥挤的场合,如上下楼梯时,要避过高峰期。( )
4.在电梯里被困时,按“红色键”(警铃键)报警。( )
5.乘坐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时,了解相关的安全知识。( )
6.外出迷路时,不轻易向陌生人求助。( )
7.外出时,带过多的钱在身上,并随意显露。( )
8.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最好与同学结伴而行。( )
9.不要单独到荒凉、偏僻 、灯光昏暗的地方。( )
10.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吃喝玩乐,不受利诱,不占别人的小便宜。( )
11.凡拉拢你观看黄色制品的人,不管是成年人,还是你的同学、朋友,都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12.求救信号可以用树枝、石块或衣服等物品在空地上做出SOS;在夜间可以用火堆求救,最好是3堆. ( )
13.看见有人落水,可在岸边用长竹竿或绳子投向落水者,让他抓住拉上岸,以协助其自救。( )
七、板书设计:了解身边的意外伤害
学会自我保护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意外伤害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的影响
撑起自我保护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70648.html
相关阅读:鲁教版初一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学会拒绝
第五单元人们说我长大了教案
七年级政治法不可违导学稿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