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佛教与道教产生的时间,传入的路线及基本教义,对中国文化深远影响。
2.了解了司马迁生平及《史记》内容特点及纪传体。领悟他的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3.掌握兵马俑发掘情况及意义,认识它的阵势与设计原因。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世界三大宗教指: ( )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道教 ④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评论说:“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为将军,导致赵军大败的人必定是赵括无疑。”后来赵括果然代替廉颇做了大将军,长平一战被秦将白起打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被消灭,赵括自己也战死了。哪个成语可以反映这件事( )
A.好高务远 B、 有勇无谋 C、 天花乱坠 D、 纸上谈兵
3.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4.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塑艺术品是( )
A.画像石 B.铜奔马 C.秦兵马俑 D.博山炉
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汉书》 B.《春秋》 C.《史记》 D.《诗经》
*6.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汉武帝 B.班超 C.陈胜 D.秦始皇
*7. 司马迁说他《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说明其主要目的是( )
A.搜罗天下奇闻 B.考查研究古今兴亡成败原因
C.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传名后世
8.秦始皇兵马俑是以步兵、骑兵还有( )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
A.车兵 B、 仆士 C、 弓箭兵 D、 轻兵
9.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倡导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佛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 D.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10.首先派人到西域求佛法,使佛教在我国逐步传播开来的皇帝是(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明帝 D.汉高祖
二、课堂回顾
1、分析题
“我们应该求佛祖保佑考试过关。”“我们要请道教老祖保佑学习一帆风顺”
结合本课所学来明辨是非,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2、问答题
历史诊所: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说法是对是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小兵问:“小红,我对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战争非常感兴趣,你能给我推荐一本介绍兵法的古代军事著作吗?”
小红:“那太简单了,你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吧!”
诊断:
2.小青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
小明答道:“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诊断:
3.小张:“小李,据说你对三国时代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你都喜欢哪些人物?”
小李:“有曹操、刘备、诸葛亮,还有孙权。”
诊断:
4.小文:“小珍,你刚从河南洛阳旅游回来,给我介绍介绍当地的名胜古迹。”
小珍:“你看这是我拍的照片,这张是洛阳的白马寺,这张是洛阳的云冈石窟。”
三、课堂延伸
〖游戏天地〗
请将众神?拖放至他们所属的崇拜范畴内。 (限时60秒)
济公 门神 八仙 阎罗王 神农 释迦牟尼 牛郎织女 黄道婆
鲁班 火神 月老 玉皇大帝 黄大仙 观音 厕神 判官
神仙崇拜 佛教崇拜 冥司神灵崇拜 生活神崇拜 行业神崇拜 婚姻生育神崇拜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掌握了识图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丝绸之路的路线。
2.认识到学习历史离不开地图,离不开地理;培养了初步的史地结合和学科渗透能力。
3.能查阅收集历史资料、文献、图片,提高编写历史小文章、制作课件的能力。
4.培养了集体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激发对大自然、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假如你要制作一个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小课件必须涉及到的是( )
①文字 ②图片 ③实物 ④影片 ⑤音乐 ⑥线路图 ⑦
A.①② B ①②③⑥⑦ C ①②⑥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公元前138年,瀚海深处响起一阵阵悠扬的驼铃声,看!张骞率着一支队伍骑着骏马和驼队开始了他的使命( )
A.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B、 寻找丝绸之路
C、 了解西域地理民族风情 D、 交好西域各国
*3 以下不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的是( )
A.敦煌 B、 高昌 C、 楼兰 D、 洛阳
*4.丝路曾经名人会萃,下列哪些是丝路古代名人( )
①张骞 ②班超 ③法显 ④玄奘 ⑤甘英 ⑥马可?波罗
A.①②⑤ B、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5.丝路上的敦煌莫高窟反映的主要是哪种宗教的艺术成就( )
A.道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佛教
6.丝路上辉煌一时的古城楼兰现在成为一片废墟,可能与下列有关的是( )
A.人口数量 B、 经济实力 C、 战乱干扰 D、 环境影响
二、课堂回顾
1、分析题
看上图回答:
①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时间?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②请你依图写出他第一次走的路线。
③他在去西域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
2、问答题
你的历史老师要上“丝绸之路”课,请你为他布置教室浓厚的西域历史背景,你会怎么做呢?
三 课堂延伸
“领略迷人的西域风情,聆听沙的呼吸,触摸历史的脉搏——追寻丝路”这是某旅行社刊登的广告。现有顾客上门咨询,请你当一名导游,依据上图简单介绍旅游路线情况。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秦朝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朝刑罚严酷,其中一人犯罪就要杀掉三族的叫“族诛”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2.楚汉战争中,刘邦打败项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善于用人 B、 后方巩固 C、 战术正确 D、 赢得民心
3.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修筑长城 B、 地方设县 C、 使用圆形方孔钱 D、 规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
4.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是( )
A.商鞅变法之后 B、 战国中后期 C、 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 D、 长平之战后
5.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 蚁鼻钱 C、 铲形币 D、 圆形方孔钱
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的形象 B、 加强思想控制 C、 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7.为解决运输上的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凿的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
① 长江 ② 黄河 ③ 珠江 ④淮河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①⑤
8.秦时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 )
A、越族 B、匈奴 C、夷狄 D、突厥
9.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恢复发展生产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D、加强中央集权
10.平定"七国之乱",是汉朝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统治者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1. 初一学生林珊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字只可能能是( )
A、西汉以前 B、西汉初期 C、西汉末期 D、东汉时期
12.《伤寒杂病论》 ( )
A、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B、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提出了望、闻、问、切四疹法 D、介绍了"麻沸散"与"五禽戏"
*13.小李在旅游胜地看见高大的佛像,给妈妈介绍说:“佛教起源于古西域”。妈妈笑着说不正确。你认为佛教源自(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波斯
14.《史记》叙述的是( )
A.从夏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B.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史事
C.从西周到西汉的史事 D.从黄帝到汉代帝时期的史事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是( )
A秦朝 B 商朝 C西周 D西汉
16.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19年 C 公元前 60年 D 公元 60年
*17.“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 )说的,他的( )被鲁迅称赞为( )
A.班固 《汉书》“史家之绝唱” B、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绝唱”
C.司马迁 《史记》“史家之绝唱” D、 班超 《后汉书》 “绝唱”
*18.西汉后期一队商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将丝绸等货物运到西方,反映商人途中
经历不正确的是( )
A、 大批匈奴人抢夺他们的货物 B、 看见魔术艺人吞刀吐火
C、 半路休息吃着葡萄,石榴 D、 看见天竺僧人传授佛经
*19.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正确的是( )
A.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
B.洛阳—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长安
C.长安—陇西—阳关—大宛—大月氏—玉门关—陇西—洛阳
D.长安—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阳关—陇西—长安
*20.下列有关道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道教起源于西域地区 B、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结合
二、道教宣扬修身养性,炼丹服药 D、 它的主张体现关注现实,重现世
*二、材料分析题:(20分)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3分)
2.秦始皇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5分)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4分)
4.汉武帝这样做目的是什么?(2分)
5.试比较两位皇帝做法的异同点?(6分)
*三、问答题(20分)
寻访“丝绸之路”活动。需要你为5组(丝路路线组、丝路古代名人组、丝路名胜古迹组、丝路诗歌组、民族、物产及东西方交流组)准备哪些素材?
[探索训练(C)]
一、看图说历史(附长城图)
战国形势图中,我们曾见到过长城。秦长城与战国长城相比有何不同?有人发现秦长城的走向与《战国物产分布》一图中的农牧分界线基本吻合,还发现过着游牧生活强大的匈奴,在没有长城前时常侵犯中原地区。依据地理常识你能分析秦长城的历史作用么?
二、依图学历史 (附图)
秦灭六国的顺序与六国地理方位记起来觉得麻烦,何不用图示的方法帮忙呢?
请你在图上标出国家:北边是燕国,东部是齐国,南边是楚国,中部是韩、赵、魏三国,西边是秦国。请你根据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内容(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写出秦最后灭掉的是哪国,为什么?
三、大家来“找茬”
1986年12月30日,一家报纸上登载的头条新闻写着:被誉为世界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发掘工作最近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兵马俑里,发现了一批我国秦代农作物种子:稻、粟、麦、高粱、玉米等,还有瓜果类的葡萄、核桃等,蔬菜类的胡萝卜,以及马饲料苜蓿草。同时还惊人的发现写着隶书的纸片……小徐看完后肯定地说:“这条考古新闻报道上有错误,有一些作物坑中根本不可能有若是真的从坑中掘到,那一定不是秦代人所放,至少是后代人在西汉时放进兵马俑坑的。”小林说:“你能这样绝对肯定?”小徐说:“是。”你认为小徐分析的对么,如果不对,你是如何认为?
四、小小编剧家
历史短剧:四位学生,一个扮演汉武帝(生A),另三个各扮演法家(生B)、道家(生C)、儒家(董仲舒,生D)的代表人物,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要求:请尝试填写完整短剧)
生A: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永保江山呢?
生B: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人目无国法,说三道四,这样对国家不利。用___________,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
生C: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建议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_______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最好,先王(刘邦)____才有今天成就,既然道家思想那么好,就继续采用为妙。
生D:万岁!皇帝是天子,奉上天命令统治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谁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冒犯,会遭天谴。用儒家思想最好,用儒家思想____,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太平。而道家思想让人没有约束,法家思想以“法”治国太残酷,不如儒家思想____,体恤百姓,教化百姓。
生A:董爱卿言之有理,马上给朕起草诏书告示天下:____,____。
五、连连看:
1. 项羽 纸上谈兵
赵括 揭竿而起
陈胜 约法三章
刘邦 破釜沉舟
2. 秦朝 孔子开创儒家学说
西汉 道教在民间兴起
东汉 佛教传入我国
春秋 西安兵马俑
3. 长安 咸海至里海一带
奄蔡 罗马
身毒 印度和巴基斯坦
安息 西安
大秦 伊朗
三、时空隧道: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
四、我们首先来到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
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
①“秦始皇”答:
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呢?”
②“秦始皇”答:
记者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其它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③“秦始皇”答:
五、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又来到了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一下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设计三个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及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
2.了解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及对历史发展影响。
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了识图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壮心”指( )
A.打败袁绍 B、消灭东汉 C、 南下统一全国 D、 赢赤壁之战
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保证军粮供应。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劲敌袁绍。
3.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 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4.请你为历史剧《三国演义》的船(见下图)上准备道具,你不应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食品是( )
A、 杜康酒 B、 玉米 西红柿 C、 葡萄 D、 萝卜
*5.上图中,曹操败走华容道的主要原因是( )
A.孙刘联军拥有长江天堑 B、 曹操南下不得人心
C、 曹军战线长,不习水战,又造遇火攻 D.孙刘联军力量强大,有又诸葛亮借东风
*6 三国政权(①吴 ②蜀 ③魏)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① 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7.下列历史人物中经历过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
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刘备 ④诸葛亮 ⑤华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曹操「外定武功,内定文学」,以下他的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A.《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龟虽寿》——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苦寒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D.《蒿里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对( )的评价。
A、 刘备 B、 孙权 C、 曹操 D、诸葛亮
*10.下列哪个计谋不属于三国时期的( )
A.空城计 B、 连环计 C、 苦肉计 D、 走为上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分析题
曹操的功过评价:
《三国演义》中曹操既奸诈有残忍,戏剧中的曹操也是典型的白脸奸臣。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三国志》陈寿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请你站在当时的角度评价曹操。
2.问答题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三、课堂延伸
*1、历史谜语
(1)凿壁偷光(猜一历史人物)
(2)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
(3)红墙(打古代地名一)
(4)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5)言必魏蜀吴(打七字俗语)
(6)曹操与曹丕(打一外国名著)
*2、三国谚语知多少?
三国的故事深入民心,现时不会少常用的谚语,成语都与三国故事有关,你懂得这些用语的意思么?请你连连看
赔了夫人又折兵 毫无实力,虚张声势吓人
单刀赴会 善用策略,使对方心悦诚服
过五关斩六将 胆大勇敢
司马昭之心 一时疏忽造成重大损失
空城计 有借无还
七擒七纵 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
大意失荆州 突破重重难关
刘备借荆州 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了大亏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能说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是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了解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农业、纺织业、冶铁业。
3.认识到和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4.理解北方与南方交流与合作对人类进步的意义。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草木皆兵 ④揭竿而起 ⑤风声鹤唳 ⑥斩木为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 ②③⑤
*3.好多同学为家乡经济成为全国的中心感到自豪。下列造就这成果的历史背景(南朝时期的江南)哪个是不正确( )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 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 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4.考古新闻:江苏某地区发掘出一批青瓷,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 )
A.秦汉时期 B、 夏商时期 C、 两晋南北朝时期 D、 两晋南北朝及以后
*5.下面古今地名对照错误的是( )
A.京口——镇江 B、 建康——杭州 C、 建业——南京 D、 会稽——绍兴
6.在古代“江南经济发展”中的江南指哪?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义“江南”泛指长江以南但不包括四川盆地。
B.狭义“江南”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
C.特指长江以南地区
D 就是“春分又绿江南岸”的江南
7.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
A.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往的过程 B.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D.中原先进文化向周边扩展的过程
8.东汉至西晋初年,我国居民迁移的特点是( )
①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 ②北方黄河流域的农民大批南迁
③东南沿海居民迁往南洋各地 ④北方黄河流域人民迁往长城以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下列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的是( )
A.建业 B、 长安 C、 洛阳 D、 建康
10.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
C.长江中游地区 D.黄河中游地区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分析题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他们互相攻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
请回答:
①如果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将采取哪些行动减少战争对你的伤害?这些行动各有什么利弊?
②“百姓流离失所”,他们迁移到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地区,会给迁入地带来那些影响?
③如今大量外来人员迁进江苏,如何减少迁移的负面影响?
*2 问答题
讨论话题:⑴“人口南迁”“淝水之战”“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提示:北方战乱(东晋南朝)→大量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发展)
讨论话题:⑵以上推测南方经济发展会对秦汉时期以北方为经济重心的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三 课堂延伸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人口流动情况调查表
调查人: 时间:
姓名职业文化程度是否
本地人来本地原因流动情况
是否想到
外地发展想去哪里。
为什么?
人口迁移自古就有,到现代仍然屡见不鲜。有史学家说,历史是昨天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依据你的调查探讨下面问题:在和平时期,在当代,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以及流动趋势是什么?人口迁移对社会是有利还是有弊?
(提示:结合本课内容)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能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了解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理解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知道各民族互相学习、影响,友好往来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敕勒歌》是南北朝的一首优美和谐广为传诵的民歌,它产生在( )
A.匈奴族 B、 羌族 C、 柔然族 D、 鲜卑族
*2.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田制
4.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5.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8.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9.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①魏主指谁?②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③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④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2、问答题
“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试以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话
*三、 课堂延伸
〖老马识“图” 〗
1、请你在上面地图上用不同符号标出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移大致方向,并标出北方少数民族迁移的大致范围和人口分布地区。(提示:做以下图例:北方少数民族迁移方向;北方少数民族迁移大致范围;人口南迁方向;人口南迁分布地区)
2、“五胡”指的是哪些民族?
3 、人口迁移对江南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2.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农学著作。
3.通过参与讨论、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取知识。
4.学习三位科学家探索精神,感知科学探索必须具备的坚强毅力和决心。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精确数值,要比欧洲早 ( )
A、500多年 B、700多年 C、900多年 D、约1000年
3、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 ( )
A、《水经注》 B、《脉经》 C、《齐民要术》 D、《肘后备急方》
*3、《齐民要术》的内容不包括( )
A.农作物的选种、施肥方法 B.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方法
C.抓紧农时适行耕作 D.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
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
A、《齐民要术》 B、《农商辑要》 C、《农书》 D、《农政全书》
6.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是:( )
A 《论衡》 B、 《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脉经》
*7.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内容,寓历史、地理、文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 )
A.《禹贡地域图》 B.《水经注》 C.《梦溪笔谈》 D.《徐霞客游记》
*8.南朝时期的祖冲之已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圆周率反映的关系是( )
A、圆的周长与半径 B、圆的周长与直径 C.圆的周和与面积 D、圆的半径与直径
9.以下对《齐民要术》一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了公元6世纪中期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
B、主要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产状况
C、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生产经验
D、系统地记载了北方地区兴修水利的方法
10.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胜之书》 D.《四民月令》
二、课堂回顾
材料解析题:
“祖冲之的科技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与计算测定一年的实际天数等。”
“贾思勰对古书中的农业知识加以,走访收集观察实验,写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在前人《水经》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阅读材料回答:
①他们三人都是什么时期的科学家?②依据他们的行动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66061.html
相关阅读: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课堂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3月月考检测试题
2012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有答案)
2018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测试题(附答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