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堂回顾
1、陶器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形成而逐渐发明的。一方面收获的粮食多了,需要储存,另一方面植物的种子也需要保存至来年。定居生活使人们要有生活炊具。
2、红彩可能是用赭石、赤铁粉矿作颜料;黑色可能是在赭石中加入含锰的其它原料混合而成,或者用一种既含锰又含铁的矿物作颜料;
三、课堂延伸
(略)
[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选一选
1、C 2、D 3、D 4、D 5、B 6、B 7、C 8、C 9、C 10、B
11、C 12、C 13、D 14、A 15、D 16、D 17、D 18、A 19、D 20、C
二、分析
1.氏族社会时期;半坡聚落居民,河姆渡聚落居民;意义: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2.
( 1)一反映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的状况。材料二描述了阶级社会产生后“天下为家”和王位世袭的社会现象。 (2)禅让制。
(3)世袭制。 (4)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问答题
1.提示:
(1)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要灵活地变换思维角度,不能抱着老一套的做法死死不变。
(2)当今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样的时代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平时学习要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
(3)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种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只要确定了目标,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应一往无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4)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那么,作为每一位炎黄子孙,应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 5)(只要说出其中一种意思就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的、有意义的说法也可酌情得分。)
2.研究方法:观察法、资料收集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成果要有资料、有结论。
[探究训练(C)]
1.提示: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联系一起,他们的工具使用火,或装饰自己联系。
2.答: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平整,中间灶坑,睡觉地方高于地面。过着定居生活。
3.(略)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课堂训练
1、B 2、C 3、B 4、C 5、C 6、D 7、B 8、D 9、A 10、A
二、课堂回顾
1.尧舜禹时期;夏朝时期;提示:天下为公,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2.[答案要点]禹的儿子启用武力继承了父亲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从此以后,世袭制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将近四千年
三、课堂延伸
提示;愿意,因为自己有了封地,对封国有统治权力和权力等级,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如果我的封地经济文化实力增强,人们安居乐业,我的政治地位必然要获得提高,所以我不听从,但可以“尊王攘夷”,开展对外活动,提高自己的大国地位。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课堂训练
1、C 2、C 3、D 4、B 5、C 6、A 7、A 8、D 9、B 10、B
二、课堂回顾
1.周王室施行分封制,打破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自然存在的状态,授土授民,用新的统治者取代了原有的氏族部落首领,加强了周王室对占领区的控制。但是,实施分封制最大的弊端就是:由于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诸侯国的经济实力很有可能超过王室,大夫采邑的经济实力很有可能超过诸侯。诸侯强,就不可能听命于王室;大夫强就不可能听命于诸侯。这就造成了政治分裂、战乱频仍的局面。
现在我们实行中央下的行政区划制度,中央统一,稳固统治。
2.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商朝的"人殉"和"人祭"。②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他们赤身裸体地在烈日下从事农业劳动。夜里,奴隶主用木枷把奴隶的双手锁起来。每次祭祀祖先,奴隶主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
三、课堂延伸
1.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孔子的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的礼仪制度,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相处,孔子儒家的这套“仁学”理论虽不能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全部问题,但它作为一种建立在道德上的“律己”的道德要求,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准则,能使人们和谐相处无疑有其一定的意义。
2.提示:嫡长子继承制度。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课堂训练
1、C 2、A 3、B 4、B 5、C 6、B 7、D 8、A 9、C 10、D
二、课堂回顾
1.①春秋。②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③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首先称霸。
2.问鼎中原 ; 合纵连横 ;远交近攻 ;朝秦暮楚 ;纵横捭阖
3.(略)
三、课堂延伸
1.钻木取火;千藕其耘;问鼎中原;朝秦暮楚
2.提示:选用好的人才辅佐;开垦土地,提高生产效率;利用本地自然优势发展经济;开展外交活动;强化自己的军队。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课堂训练
1、B 2、A 3、C 4、D 5、D 6、A 7、B 8、B 9、A 10、D
二、课堂回顾
1.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由于各国的变法改革,新的封建制度代替了腐朽的奴隶制,农民地位有所提高,劳动积极性大大增强,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②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③农业生产技术上的进步,如农民重视使用肥料,注意选种、因地制宜和适时耕种。④各国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普遍兴修了水利工程,使农田灌溉有保障,如秦国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多年。
2.参考:
变法主要目的:变法强国。治理国家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用不着去学习古代。从前商汤周武王没有按照古法办事,却都打下天下。夏桀和商纣没有改革旧法,却亡掉国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三、课堂延伸。
1.(略)
2.商鞅变法的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对商鞅恨之入骨,惨遭车裂。说明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进步,商鞅为现实抱负不怕牺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课堂训练
1、C 2、B 3、D 4、A 5、C
二、课堂回顾
司母戊鼎,商
三、课堂延伸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象形文字,反映商朝时期卜辞文化的流行,反映商王的活动人民的活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课堂训练
1、C 2、B 3、A 4、B 5、D 6、B 7、A 8、B 9、C 10、C
二、课堂回顾
1.提示:做学问要老老实实。
2.仁的学说,爱人,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言论收在《孟子》中;
著《庄子》;兼爱、非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课堂延伸
(略)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课堂训练
1、都江堰;母戊大方鼎 2、 李冰 3、编钟 4、C 5、(略)
二、课堂回顾
1.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都江堰。
②它是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③江中修建“分水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飞沙堰”是都江堰泄洪排沙设施,夏季雨水大时,内江的水可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障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内江的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
④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都江堰会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课堂延伸
1、意译:水旱情况依据人的意志为转移,农业生产情况较好,当地人生活有保障,无饥饿、灾荒等现象,所以当时的人称此处为“天府之国”。
2、四川
3、因为当地农业生产有保障,人们生活比较富裕,就象天上的神仙们居住的天堂一样。
第12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
一、课堂训练
(略)
二、课堂回顾
1、调查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前要确定目的、制定、规定范围、选择对象。调查探究中,要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探究对象的资料,进而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问卷法、访谈法、列表法、上网查找资料等。
2、文字形式、图表、数据、符号、音像资料、电脑课件等。
三、课堂延伸
(略)
[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选择题
1、B 2、C 3、D 4、B 5、C 6、C 7、C 8、A 9、D 10、D
11、B 12、C 13、C 14、D 15、D 16、C 17、B 18、C 19、C 20、B
二、材料分析:
1. (1)人工取火:使用天然火。(2)磨得光光的石锅做饭: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3)黑陶:彩陶。(4)干栏式:河姆度聚落才是干栏式的。(5)千耦其耘:个体农耕。(6)夏朝:商朝
2.戈;戌;刀;弓;甲
双手拷起来;关进监狱;活埋;割鼻
三、问答题:
1.要点:
(1)儒家强调“仁”和“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法家主张用“刑罚”加强统治,主张强化专制统治,强化中央权力。道家即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主张“无为而治”。(3分)
(2)想要好的校风,应该采用外法内儒的思想。纪律是良好校风的保障。(4分)
(3)学生可建议分别用品德教育、纪律约束、自我觉悟等观点。也可融合使用。(3分)
2、提示:①“以德教化人民”“以德治国”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④ “以法治国” ⑤ “仁”“礼” 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⑦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⑧“无为而无不为”
[探究训练(C)]
1、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刑罚,礼仪;被统治阶级。
2、表格内容:
(上)石斧、石铲、石刀、石磨盘、石磨棒、骨耜等;原料丰富,制作简单,但易断,不耐用。
(下)锸、锄、耙、镢等;刀刃锋利,坚固耐用。
①集体合作,共同劳动;②千耦其耘;牛耕;不需要,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③奴隶没有人身自由,生产得再多,自己还是什么也没有,不会有生产积极性;;④分地租地;劳动者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努力工作。⑤“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个体生产;个体小农;农民;地主
3、两千多年来,随着时光流逝,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古老灌渠早已变为沙漠,古罗马帝国人工渠道也早已荒废,唯有都江堰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灌溉农田达上千万亩。奥秘何在?除了合理的位置,科学巧妙的设计和牢固的修建还与长期的维修是分不开的!
提示:修建?宝瓶口:引水工程(分流灌溉);分水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
维修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
水害因为人类的作用变为水利,我们要保护环境和自然,为人类造福。
期中质量调研
一、选一选
1、C 2、C 3、B 4、D 5、C 6、C 7、A 8、B 9、C 10、D
11、B 12、C 13、C 14、C 15、C 16、C 17、A 18、C 19、B 20、A
21、D 22、D 23、D 24、C 25、D
二、 辨析题:
26.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老老实实;温故而知新
B、参考:要爱人,广泛理解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勿施于人。
三、材料解析题
27.参考:(1)春秋晚期 孔子 《论语》
(2)A、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B、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C、他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
(3)儒家学派。
四、问答题
2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学派、代表有:道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孟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29.(1)根据时代变化、时代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2)进行变法运动。主要措施:废除原来土地的疆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3)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度,建立起了封建制度。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D 2、B 3、B 4、C 5、A 6、D 7、C 8、C 9、B 10、C
二、课堂回顾
1.公元前209年,蕲县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不对,暴政;对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应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正确区分。秦末农民战争的过程,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从蕲县大泽乡起义到失败,为时半年。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此时的战争性质应属于农民战争范畴。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皇位,进行了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同时项羽、刘邦已不是起义领袖,他们的身份分别是“西楚霸王”和“汉王”,所以,楚汉战争是区别于农民战争的另一场战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2.条件:①战国以来,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②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邻国土地。③秦王通过十年兼并战争,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策略对头是关键因素。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 课堂延伸
1.难得“谜”糊??谜语四则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
2.歌词对对碰:①《霸王别姬》反映了项羽作战骁勇,武力超群,英雄盖世,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项羽对虞姬从一而终,以此可见其有情。(附其他评价1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乃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李清照《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②《大风歌》首句气象不凡,暗喻当时的时代风云,为全篇交待了背景。后句是说刘邦自己平息叛乱后荣归故里,掩饰不住的是一派得意之情。最后一句却表达了深沉的忧虑和激切的希望:大计初定,急需有志有识、有勇有谋之士效忠刘氏王朝、安定四方。这首歌正抒发了他作为一个帝王的雄图伟略和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慨。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课堂同步练习(A)]
一 课堂训练
1、D 2、B 3、C 4、D 5、A 6、C 7、D 8、B 9、A 10、C
二、课堂回顾
1、公元260?公元前260;巨鹿?长平;公元前230?公元前221;赵、魏、韩?韩赵魏;宰相?丞相;上级?皇帝或朝廷直接;没有?去掉
2、①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结束长期以来诸侯称雄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②秦始皇在全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有至高无上权力;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掌管政事、监察、军事的事务,他们由皇帝任免绝对服从皇帝命令;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促进各族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③派大将蒙恬攻打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城设县,安定人民生活,充实边防。为阻止匈奴南下,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统一南方,促进当地生产事业发展。总之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三、 课堂延伸
答案提示:你的回答必须符合当时历史实际,不以自己好恶评断。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堂同步练习(A)]
三、课堂训练
1、D 2、A 3、C 4、B 5、A(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讲清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原因。选项B、C、D都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主观原因。)6、B 7、A 8、C 9、C 10 、D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题 参考:①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叛乱②不同点,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2、 问答题
参考答案:第一、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第二、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作出正确 的论断。第三、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一些重要人物的事例很多,散布在许多课目当中,要细心寻找。第四、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第五、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从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
三 课堂延伸
1.「要成非常之功,必用非常之人」??汉武帝
文章耀千古:司马迁、董仲舒 武功吞山河:霍去病、卫青 气节留青史:张骞、苏武
2.近有学者评道:浅析:可见武帝的武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除了北伐匈奴互有胜负以外,武帝南定两越、平西南夷,东讨朝鲜,皆有拓土之功,终其一朝,共新建了二十四个郡,五个属国。此外,武帝还先后打败楼兰、车师和大苑国,立威于西域,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中国的商品和技术,通过西域,甚至远达大秦(罗马帝国)及欧洲各地。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B 2、D 3、C 4、C 5、D 6、C 7、B 8、D 9、A 10、A
二、课堂回顾
1. 欧亚大陆;干燥;稀少;帕米尔高原;沙漠和戈壁;丝织品;冶铁;凿井;造纸;佛教;舞蹈;雕塑
2、 张骞一行百余人初使西域,本想与受匈奴所迫、西迁到妫水的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但张骞行至河西,即被匈奴发现,扣于单于的王庭,转眼十年。一日,张骞等乘匈奴不备,盗马西逃,赖猎兽充饥,数月后抵大宛,得大宛王善待,转送康居再至大月氏。可惜大月氏已安于妫水的丰饶,无心再战匈奴。张骞见游说无效,遂踏归途。回程虽改走南道,仍避不开匈奴兵,再被扣,两年后趁单于内乱方逃返。经悠悠十三载重回长安,使团就只剩下二人。
三、 课堂延伸
成语:“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 这反映了东汉时代政府对待边远地区人民采取怀柔宽松的政策。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A 2、A 3、D 4、C 5、C 6、B 7、B 8、B 9、B 10、D
二、课堂回顾
1.东汉;周秦到汉代;记载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的形成。
2.(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三 课堂延伸
1、据研究古代造纸术的学者潘吉星先生所作的模拟实验,汉代的造纸技术基本工序如下:浸润麻料→ 切碎→ 洗涤→ 草木灰水浸料→ 蒸煮→ 洗涤→ 舂捣→ 洗涤→ 配浆液并搅拌→ 抄造→ 晒纸→ 揭纸。
2、汉代造纸的原料:主要是麻纤维,其 次是木本韧皮纤维。蔡伦采用的造纸原料为麻头、破布和鱼网,是旧麻料,而新增的原料为树皮,据魏博士董巴《大汉舆服志》:「东京(洛阳)有蔡侯纸,即伦也。用故麻名麻纸,木皮名谷纸,用故鱼网名网纸也。」谷即楮,谷纸即楮皮纸。龟甲、兽骨、玉石、金属、竹木、缣帛等作为书写材料
3、造纸过程:洗料→切料→洗料→烧制草木灰→材料加草木灰一起蒸煮→捣料→打槽→抄造→晒纸
Step 1把原料用水清洗,然后切碎,再用水清洗
说明:这个程序的目的是要洗去麻料上的污泥、粗砂、尘土及其它物质,如羽毛、木屑、金属物、皮革等。
Step 2把洗净的原料和已经烧制好的草木灰一起蒸煮
说明:这是一个化学处理过程,目的是要使麻料脱色、除去杂质、使纤维纯化。由于经过蒸煮的草木灰呈碱性,具有腐蚀性,可使麻料腐化,便于舂捣。
Step 3用清水洗涤,然后舂捣,再洗涤说明:舂捣的目的是要使纤维变短,分散成细纤维,方便抄成紧密的纸。
Step 4放入长方形的水槽中,加入清水,制成纸浆不断搅拌说明:这个工序是产生适当稠度的悬浮液,即纸浆。太稀或太稠的纸浆都会影响纸的质素。用棍搅拌叫打槽,目的是使纤维分散并漂浮,方便抄造纸张。
Step 5用抄纸器在木槽中抄纸说明:抄纸又叫捞纸,这个工序最讲求技巧,技巧纯熟的纸工抄造的纸一般都厚度均匀,纤维平均散布。抄纸器为木制长方形的框架,有类似筛子功能的罗面或竹帘置于框架之内。
Step 6日光晒干,然后揭纸说明:汉代时,抄纸器还不太先进,因此每个抄纸器只能抄一张纸,待纸张干了才从框架上揭下来。这种古老的抄纸模式不一定能抄出平滑的纸,因此要使纸张平滑,便于书写,就要采用砑光这项加工工序,利用细滑石面在纸上面进行砑光。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D 2、D 3、B 4、C 5、C 6、B 7、B 8、A 9、C 10、C
二、课堂回顾
1.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由于它要求人们忍受现实的一切苦难,去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所以它受到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很快便流传开来。而道教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于东汉时期形成。由于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迎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所以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扶持。宗教思想的广泛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的今天,封建迷信的残余思想和邪教活动还未彻底消除,它们所造成的害人害己的人间悲剧时有发生。所以,科学和迷信、邪说的斗争还将长期继续下去。我们作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要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认识,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遇事不盲从,不迷信,要尊重知识,尊重事实。在迷信活动面前,我们要高举“科学”的大旗,坚决同各种封建迷信残余思想作斗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
2、(1)诊断:错了。应该看孙武的《孙子兵法》。(如果学生答“《史记》是历史著作,而不是军事著作”,也可以。) (2)诊断:错了。佛教不是起源于中国,而是起源于古代印度。(3)诊断:错了。其中的曹操不是三国时代的人物,他是东汉末年人物。(4)诊断:错了。洛阳没有云冈石窟,而是龙门石窟。
三、课堂延伸
游戏天地:神仙崇拜(八仙玉皇大帝黄大仙) 佛教崇拜(济公释迦牟尼观音) 冥司神灵崇拜(阎罗王判官) 生活神崇拜(门神火神厕神) 行业神崇拜(神农黄道婆鲁班) 婚姻生育神崇拜(牛郎织女月老)
第19课 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C 2、A 3、D 4、D 5、D 6、D
二、课堂回顾
1.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同时开通丝绸之路;长安?陇西?河西走廊?玉门关?楼兰?北山?龟兹?疏勒?大月氏?葱岭?于阗?南山?鄯善?阳关?河西走廊?陇西?长安;地理环境险恶(沙漠,缺水,地形不熟,匈奴的袭击,西域各国的不信任,距离长,人员不多等)。
2、悬挂一张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以便讲解;挂上一些胡萝卜,葡萄,胡豆等装饰教室;用毛笔写些古代边塞诗歌如王之焕《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贴在墙上;打印人物图片贴在四周;放些边塞民歌等等。
三 课堂延伸
简介:古代丝绸之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西安)。长安是汉朝和唐朝的国都,当时各地丝绸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後,再由各国商人把一捆捆的生丝和一匹匹绸缎,用油漆麻布和皮革装裹,然後浩浩荡荡地组成商队,爬上陕甘高原,越过乌鞘岭,经过甘肃的武威,穿过河西走廊,到达当时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经过青海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丝绸之路从甘肃的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首先便到达哈密。哈密古名伊吾,地处天山东部,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大门和咽喉。当年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马队,唐玄奘去西天取经的一行,马可?波罗去中原的桑驼,以及历朝数不清的使者、商贾,都曾在这里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更不用说是丝绸之路的过客了。一提起哈密,立刻叫人想起鼎鼎大名的哈密瓜。维吾尔族人把哈密瓜称为「库洪」,哈密瓜在天山南北都有种植,但品质最好的哈密瓜是鄯善出产的东湖瓜。
[单元综合测试(B)]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一、选择题
1、B 2、D 3、B 4、D 5、D 6、B 7、C 8、B 9、D 10、D
11、D 12、B 13、B 14、D 15、A 16、C 17、C 18、A 19、D 20、A
二、材料分析题
1、焚书坑儒;
2、加强思想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统一言论和思想;
5、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同一的形成与巩固。
三、问答题
参考:①丝路路线古今地名示意图一张。标明长安(西安西北)?河水(黄河)?河西走廊??长城西端?敦煌?阳关?鄯善?南山(昆仑山)北部?葱岭?大月氏?安息(伊朗高原)或长安(西安西北)?河水(黄河)?河西走廊??长城西端?敦煌?玉门关?北山(天山)南部?葱岭?大宛(中亚)?奄蔡(咸海里海)②张骞、班超、甘英、法显、玄奘、马可?波罗及介绍加图片③古迹:西安、酒泉、敦煌、嘉峪关、楼兰、哈密、吐鲁番、火焰山文字介绍与图片说明。④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王之涣《凉州词》张籍的《凉州词》,王翰《凉州词》王维《送元二使安西》⑤中国丝绸以及冶铁,凿井,造纸技术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东来。还有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传入内地。
[探索训练(C)]
一、看图说历史
秦长城把战国时期分段长城连接在一起,更长更牢固。秦长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而且它横亘在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游牧民族的冲击,保护了长城以南农耕文明的发展。
二 依图学历史
依据合纵连横(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为“合纵”;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为“连横”)秦远交齐国,假装交好,破坏六国联合,削弱他们的实力,因此齐国最后灭亡。
三 大家来“找茬”
稻与粟在氏族部落时就种植了;麦原产西亚,商周传入中国,两种可能出现。而高粱在魏晋是才传入中国,玉米原产中美洲,16世纪传入中国。瓜果、蔬菜与饲料在张骞(西汉)通西域后,由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内地。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坑中若有秦以后的东西,可能是西汉或更晚人们放入的。
四、小小编剧家
“刑罚”加强统治;商纣王及秦朝历史;修养生息(无为而治);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五、(略)
六、时空隧道:
1.①秦始皇答:我在中央设立了三个主要官职: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检查百宫,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②秦始皇答: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③秦始皇答:我还废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我还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我还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为了防范匈奴,还修缮、增补了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2.学生的问题与大一统相关,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问题一:请问汉武帝:您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统治?题二:陛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的?问题三:尊敬的汉武帝,请问您又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C 2、A 3、D 4、 B 5、 C 6、 D 7、 B 8、 A 9、 D 10、 D
二、课堂回顾
1、①曹操的功:曹操的功绩首先是统一北方。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分裂状态,割据势力之间连年混战,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普通百姓深受其苦。曹操东征西讨,最终将北方大体统一,起到了安定社会的作用。在统一的过程中,曹操实行屯田制,推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主张唯才是举;打击豪强势力,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曹操爱好诗歌,积极创作,在文学方面也是功不可没。
②曹操的过:曹操的有些行为还是应当受到指责,如他曾两次征讨徐州牧陶谦,凡是经过的地方,无不肆意诛杀;在官渡打败袁绍后,将其数万士兵全部活埋;北伐乌桓时,又尽屠柳城。另外,曹操实行法治,有时也未免过于苛刻,有的只是政见不一,有的只是不合心意,有的只是小有过错,便随意处死,如孔融、崔琰、许攸、娄圭、华佗等都是此类。
综述:曹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各人所持的标准不一样。有的从道德的角度评价,认为曹操颠覆汉室,是大大的奸贼。有的则从成败的角度衡量,认为曹操功绩非凡,是少有的英雄。一般对他采取肯定的态度。
2、①东汉末年,政局混乱。曹操与袁绍是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曹军大败,暂时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四川汉中,三分天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儿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②历史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三国统治者注意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北方西南江南有一定发展。政治上。三国鼎立消灭东汉末年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xkb1.cn
三、 课堂延伸
1、诸葛亮(孔明)、关羽 、赤壁、 隔岸观火、 逢人只说三分话、 《父与子》
2、(略)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C 2、D 3、A 4、D 5、B 6、C 7、C 8、A 9、D 10、A
二、课堂回顾
1、
解决问题方案优点 弊端
参加其中一方可以得到保护,不受多方侵扰随时去战斗,有生命危险
组织队伍反抗可以抗衡,不屈服,教训战乱者加剧战乱,使更多人受害。
离开战乱地区较为彻底地免受战争的伤害离开本土,不习惯,会遇到许多新问题
积极影响:加强了不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增加了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负面影响:增加经济压力,食物紧缺,耕地面积不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会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破坏性。
政府加强对外来人员管理,帮助他们,多为江苏经济发展做贡献。
2、
(1)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是江南经济发展的背景,也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南迁不仅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与本地人民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淝水之战东晋胜利,为南方赢得了一个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使南方经济得以稳定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的集中代表。
(2)南方经济发展打破了长期以来经济重心在北方的格局,南方开始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实力,逐步实现了南北方经济实力的平衡,为南方经济最终超过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方经济发展是民族融合的成果,北方人与南方人交往增多,民族融合加速。
三 课堂延伸
我过公民流动趋势是从贫穷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从山区向平原流动,从内地向沿海地区流动,从国内向发达国家流动,主要原因是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能力、价值的充分实现。人口流动古今都有。迁移的人口就象地球流动的血液,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迁移人口一方面带来求变的思想和意识,促使人们不断进取,另一方面加速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了解交流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特别是推动人类科技文化飞速进步发展。但迁移的人口必须有一定数量上的限制,否则就会成为灾难(如难民)采取一些鼓励性政策,让人口有序地流动,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D 2、D 3、A 4、D 5、A 6、D 7、A 8、C 9、C 10、D
二、课堂回顾
1、①孝文帝。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 ④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特别是实行汉化政策,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得不适应汉族封建的经济形态,甚至还不得不采用汉族的语言。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
三、 课堂延伸
1、(略)
2、匈奴、鲜卑、羯、氐、羌
3、为南方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经验,促进江南经济快速发展。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C 2、D 3、C 4、D 5、A 6、B 7、B 8、B 9、D 10、A
二、课堂回顾
答案:①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②观察法,查阅资料法,访问法,实验法,实地考察法;③计算出圆周率,千里船,指南车等;④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约1000年,《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⑤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坚强毅力和决心的精神。
三、课堂延伸
1、清明;立秋;小雪、大雪。
2、冬雪雪冬小大寒。
3、朝霞不出门 晚霞行千里。月晕午时风;风雨将临头;雨止天要晴;先雨后雷水漫街;来日定是好天公;三日必透风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A 2、A 3、D 4、B 5、A
二、课堂回顾
1.东晋,王羲之;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书圣”。
2.为了挽救这些文物宝库,目前全国已展开了保护及修复石窟的工作。在煤都四川大同,为避免运输途中的煤炭粉尘沉积在云冈石窟,政府特地重新规划了运煤道路。在莫高窟则种植了防护林以减少风沙的侵蚀,着手治理壁画酥碱病害,并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保存视像数据。而南京栖霞山的千佛岩,也将原来涂抹在佛像上的水泥部分清除。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则尝试着为受损的佛像安上仿拟的头部。各种保护措施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日;从根本上说,损害了的不可能真正弥补复原,更何况任何一种举措都有可能带来潜在的危害。对我们来说,加强对石窟及其环境的保护意识正迫在眉睫
三、课堂延伸
(略)
第25课 成语历史故事竞赛??学习与探究之四
一、知音难觅
闻鸡起舞??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喔喔”鸣叫声后就起床练剑。
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之战,最后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哼着声,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司马昭之心??三国时代魏末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
老马识途??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幸亏一种动物带路
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经过自己的房子没有进去。
退避三舍??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向后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风声鹤唳??淝水之战,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各种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
二、中西成语大杂烩
朝三暮四;画蛇添足;破釜沉舟;赴汤蹈火;班门弄斧;入乡随俗;改过自新;孤注一掷
三、初战告捷
朝秦暮楚 三顾茅庐 朝三暮四 四面楚歌 歌舞升平 太平盛世
四、你争我夺
破釜沉舟、草木皆兵
五、稳坐钓鱼台(成语)
扑朔迷离 才学八斗 洛阳纸贵 《三都赋》
六、风险提速
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单元综合测试(B)]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一、选择题
1、D 2、D 3、D 4、C 5、B 6、C 7、C 8、D 9、D 10、C
11、C 12、B 13、C 14、B 15、D 16、C 17、A 18、D 19、C 20、D
二、材料题
21、①曹操。 ②指怀有雄心壮志的人。 ③"壮心"指统一全国。
④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军阀割据的局面。他能统一北方,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优势,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在军事上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2、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中国古代史上,任何一个政权被推翻,总是基于民族矛盾或阶级矛盾的激化,出于严峻的形势;进行改革;把洛阳看成自己家乡,穿汉服,学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结婚,加强民族融合
三、问答题
23、(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比较频繁,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比较突出,但是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民族融合、统一趋势不断加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科技文化也有较大发展,而统一和民族融合是这段历史的主流。(2)民族融合加强,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陆续内迁,至西晋初年,内迁各族共有上百万人,与汉族人民联系日益密切。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但是各族人民通过长期交往,互相影响,加速了民族融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方人民在生产和反抗各族统治者的斗争中,加强了联系和友谊。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西晋末年至南朝,大批北方农民南迁,和南方人民一起开发了江南地区,加速了民族融合。(3)统一趋势加强。东汉末年,各军事集团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灾难深重。曹操统一北方,后来魏蜀吴鼎立。魏灭蜀,晋代魏灭吴,西晋完成统一。东晋、南朝来、齐、梁、陈,在各自统治区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北方前秦、北魏、北周一度统一北方。可见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最后隋朝统一全国。(4)社会经济恢复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割据政权的一些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采取了一些恢复经济的措施。如曹操实行屯田制,保护农桑。魏建立后继续重视农业,在淮河流域兴修水利工程;蜀汉实施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吴国山越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开发江南,造船业发达,出现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的壮举。东晋、南朝时,由于北方农民大批南迁,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南北差距缩小。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5)科技文化也有进一步发展。南朝著名科学家祖冲之在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等多方面都做出成绩,尤为突出的是他把圆周率的推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他的数学专著《缀术》和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均居世界领先地位。(6)总之,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中一段重要的时期,并非“不足道”。
[探索训练(C)]
1.“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①请你填写完整救赵,击西,陈仓,观火,惊蛇,擒王,摸鱼,脱壳,换柱,骂槐,走为上②围魏救赵 远交近攻③略
2、 结合图示 :
彩陶、《史记》、铁器、甲骨文、鼎、历史古迹、钱币、文字、古地图、书画。
3.阅读材料回答:
思路:要求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写出一个真实的诸葛亮。 南阳武侯祠联构思巧妙,上联嵌一至十数目字,下联嵌五方五行。联语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但所述不一定与史实相符。杜甫的对联重点突出了诸葛亮的主要业绩。成都武侯祠联为清人赵藩题,此联实质上是对诸葛亮提出了批评,诸葛亮虽能“攻心”,但“好战”仍是其一大失策,以蜀国地处孤绝,兵寡将少,诸葛亮未能以闭关守险、发展经济为重点,反而连年征战,伐魏讨吴,又“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终使统一事业功败垂成,根源在于诸葛亮未能审时度势。此联借鉴前事,警示后人,确实发人深省。赵藩作此联的真实用意是为讽谏时任四川总督的岑春煊。
4.歇后语觅人
周幽王、齐桓公、孔子、赵括、荆柯、项庄、韩信、华佗、曹操、董卓、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黄忠、庞统、孙权、周瑜、鲁肃、司马昭
5.谚语大锅饭(填“饱”)
顶个诸葛亮;近墨者黑;焉得虎子;只欠东风;偏向虎山行;老大徒伤悲;必有一失;必有近忧;病去如抽丝;非一日之寒;人往高处走
期末质量调研
一、选一选
1、C 2、A 3、D 4、B 5、C 6、B 7、D 8、C 9、B 10、B
11、B 12、D 13、D 14、 A 15、C 16、B 17、A 18、D 19、 D 20、C
21、D 22、A 23、B 24、C 25、C
二、辨析题
26.均田令-屯田;袁术-袁绍;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长江-黄河;206-208官渡-赤壁;曹植-曹丕;曹魏-魏
三、材料解析题
27、北魏、孝文帝 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
不同意。因为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其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为标准,不能以某个民族“衰亡”来论道。他的汉化加速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利益着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充分肯定。
四、 问答题
28、这话是对的。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国古代史上地位重要,长期影响到后代。
①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主张“仁”和“礼”,以德治民,发展教育,并编著了、被后来奉为经典的《诗经》、《春秋》、《尚书》(其言论行动的记录《论语》也是经典)他的学说成为2000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②秦始皇统一全国,首先自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设郡首、县令,推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刑法,以法治国。
③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派兵打败匈奴,北部边境安宁,公元前60年西域直接受中央管辖,国家边疆地区得以巩固。
29、赞同第一种(答其他两种适当扣分)
①统一全国,结束割据,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人民共同愿望。
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措施(略),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④为防匈奴,修筑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⑤在位期间,残酷剥削压迫人民-法律严酷,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秦暴政使社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尖锐,终于被农民战争推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60390.html
相关阅读:2018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测试题(附答
2012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3月月考检测试题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课堂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
2013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