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静心思考 从容应答
2.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1)讪 笑 (2)字帖
(3)人声(dǐng) 沸 (4)(chì) 痛
3.在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经过邓小平同志的科学论断,使经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终于找到前进的方向。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是林海音,选自《城南旧事》,本文多次运用了插叙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B.《丑小鸭》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它的译作者是叶圣陶。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汉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D.《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5.仿照下面句子续写一句话。(2分)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 。
6.默写填空。(12分)
(1)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3)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 。
(4)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
(6)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骚客吟诵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连续两句关于黄河的诗句 , 。
7.请依据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列问答。(6分)
我也开始挣钱:每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1)上述材料中表现出了阿廖沙 的性格特征。在苦难中,他逐渐成长为一个 的人(联系整部作品回答)。
(2)选段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茨冈是怎么死的?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父异焉
(2)传一乡秀才观之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0.仲永从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最直接的原因是 (用原文三个字),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 (用自己话回答)(2分)
(二)鹦鹉噪虎(8分)
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①,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②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注释:①朴簌:小树。②木末:树梢
11.下列各句中与“故噪而去之”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人西辞黄鹤楼 B、此独以跛之故 C畏风故忌虎 D 两狼之并驱如故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14.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 。(2分)
(三)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15.这首诗中“疑,急”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让我看着你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共4分)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 (2分)
结果: (2分)
17.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2分)
答:
18.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2分)
19.第三段为什么要说“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要完美的离去”?(3分)
20.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3分)
21.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
(1)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
(2)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羚羊木雕》
22.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23.请分析下面一段话在表达上和特点和作用。(4分)
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24.读完本文后有哪些感悟,引发了哪些联想,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作文. (任选一题)(70分)
25.(1)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参加竞赛,尝试着克服困难……在尝试中,我们的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请你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请以“回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别忘了写题目。; ②如选题一,记事要内容具体完整,中心明确;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恰当运用抒情语句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但也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④书写工整,规范。⑤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 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 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初一语文4月份单元测试答案
1-2略
3、删去“经过”或“使”
4、C
5、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12、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
13.(寒鸦)问鹦鹉,鹦鹉没有话来回答它。(3分)
14..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3分)
15、“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16.母亲要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 (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
17.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18.捐献眼角膜 (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65058.html
相关阅读:(人教版)初一年级下册语文暑期作业
2014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复习题(人教版有答案)
七上语文《皇帝的新装》复习练习题(新人教版)
201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初一语文暑假园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