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 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1、速读,概括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链接】
1、主题解读
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作者简介
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3、背景资料
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本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 )首挺立 (2)轨道( ) (3)椭圆形 ( )
(4)小心yìyì( ) (5)铁锹( ) (6)狭zhǎi( )
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 (优美、幽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 (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苏州的美是 (内在、含蓄)的。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 (领会、领略)它。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4、本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
5、联系全看标题“月亮上的足迹”有什么深刻意义?
6、作者是如何将登月这一复杂过程叙述清楚的?
7、“这一小步,对一个人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的这段话,有何深刻意义?
【主题】
(一)、后回答问题。
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①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每当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把酒赏月,其乐融融之时,苏东坡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正道出了人们对这一良辰美景的美好祝愿。
②人们只看到了那朗朗夜空中美丽动人的月光,但可能并不知道,月亮原与人类的生命还息息相关呢。美国谢鲁•皮尔逊博士的研究指出,在太阳系最初形成时,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牵引,成为它的卫星。在月球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这种剧烈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令地球气温剧增,导致地心熔化。地球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作用下,出现旋转式滚动,其结果产生了磁场。正是这一“超巨”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了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因而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滋长。如果没有这个“保护盾”,外的射线会将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生命幼体全部杀死,使生物根本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生长、繁殖。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月球成了地球上众多生命的“保护神”。
③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人的心理变化也和月亮的盈亏周期有关。这是因为人体约有80?的液体,月亮引力也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从而造成人体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一般在满月时为生物高潮,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位差比较大,容易激动,导致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因此最易出事。如精神不正常者多在月夜发作。人们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连人类的谋杀、毒害、抑郁和心脏病的发作也都与月亮的盈亏有关,并认为月亮产生的阳离子能诱发人的反常行为。人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将更多地揭示出人类与月亮的深层次的奥妙。
④月球也是解决日益困扰着人类的能问题的理想基地。因月球表面近于真空状态,太阳辐射可以毫无阻挡地到达月球表面,因此,在月球表面建立全球性、并联式的太阳能发电厂,能长期获得稳定的电能。由于月球既无磁场,又无大气,太阳风离子可以毫无阻挡地抵达月球表面。加上小天体的撞击,致使月球表面覆盖的5—10米厚的月壤层都富含太阳风成分,如氢、氦、氖、氩、氮等,其中作为核电燃料之一的氦-3,在地球上蕴藏量极少,容易取用的估计只有500千克左右,而在月球表层5—10米的土壤内就含有氦-3总量达到100—500万吨,可成为人类万年以上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8、解释下面词语在中的意思。
(1)其乐融融:
(2)息息相关:
9、“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你能举出实际的例子吗?
10、根据第②自然段回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磁场”是怎样形成的?
11、月球对地球的“保护盾”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12、“精神不正常者”为什么多在月夜发作?
13、从第④自然段看,月球能从哪两个方面为人类提供能?
14、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留传久远的咏月的句子。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咏月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个例子,并指出作者是谁。
如:从小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二)、阅读段,回答问题
月迹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 什么都觉得新鲜 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 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 便坐回中堂里 放了竹窗帘儿闷着 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 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了 ”
我们看时 那竹窗帘儿里 果然有了月亮 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 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 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 又都屏气儿不出 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 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 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只留下一个空镜 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 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 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 是玉玉的 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 疏疏的枝疏疏的叶 桂花还没有开 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 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 星儿似乎就地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 也圆多了 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15、中画线的句子表现出小孩子怎样的特点?
16、中对月的甚是生动细致,试用直线画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试着写出一首或一两句你最喜欢的写月的诗(句)。
17、“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从奶奶的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18、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的理解。
【创新应用】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请按下面要求作答。
19、请说说说端午节的历。
20、过“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21、从2008年起,我国已将“端午节”明规定为法定节日,有何意义?
二十 市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言词语,理解大意。
2、体会“市”的形成及神奇批丽的幻景。
3、探究“市”形成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这篇选自《聊斋志异》,了作家家乡淄川县奂市的景象。市即是海市。海市蜃楼变幻莫测,是世间奇景,人鲜领略。作者以变幻之笔写变幻之景。穷形尽相,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2、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学家。本《市》选自《聊斋志异》,世称“聊斋先生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家号称“累代书香”,蒲松龄的创作,还有通俗俚曲14种,计有《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补幸云曲》等从不同角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在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上与《聊斋志异》是相通的。蒲松龄的著作,小说和俚曲之外,还有《聊斋集》、《聊斋诗集》和关于农业、医药的通俗读物《农桑经》、《药书》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曾出版路大荒编的《蒲松龄集》。
3、背景资料
《淄川县志》记载:奂“有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郭、楼、官室、树木、人物之状,类海市云”。海市是海市蜃楼的简称。作者34岁游崂时,曾有幸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色,在《崂观海市作歌》一诗里,十分惊异所看见的奇景:在海天之间,忽然出现了楼阁、水、人物一霎时又“飙然风动尘埃起,境界全空幻亦止”,这种变幻莫测的景象,与《市》中描写的市幻景的变化很相似。作者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理解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线折射形成的现象,故在中有称此现象为“鬼市”。鬼市在前人著作中也有记载。唐人郑熊《番禺杂记•鬼市》写道:“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写道:“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作者与前人一样不了解这种幻象产生的原因,便认为是鬼怪作崇。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青冥( ) (2)碧瓦飞甍( ) (3)睥睨( )
(4)窗扉( ) (5)逾时 ( ) (6)倏忽(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然数年恒不一见( ) (2)相顾惊疑 ( )(3)念近中无此禅院( ) (4)始悟为市( ) (5)连亘六七里 ( ) (6)历历在目 ( )
(7)黯然缥缈 ( ) (8)或凭或立 ( )
3、本很真实地再现了“市”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其中用了不少表时间的词语,请摘录出,并说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
4、翻译下面句子。
(1)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2)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4)而楼上人往屑屑,或凭或立。
(5)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问题探究】
5、本主体部分是描绘市出现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起、发展、高潮、结局,请简要概括每个阶段的意思。
6、请按顺序写出在市中出现的八种景物。
7、“市”为何又叫“鬼市”?请你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题阅读】
(一)、阅读下列段答题: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岂能无怪矣?” (《列子》)
【注】:①缁衣:黑衣;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
8、下面句子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 )
A 杨朱之弟曰布 B于厅事之东北角 G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无不为之伸颈
9、解释下列加点词
衣素衣而出 、 衣缁衣而反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岂能无怪矣?
11、写出三个含“狗”的成语或俗语
12、“狗只认衣冠不认人,这不足为怪”,读后,你觉得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阅读段,回答问题。
【原】磨针溪,在眉州象耳下。世传李太白读书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3、解释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 还: ( )
14、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15、翻译中画横线的句子
16、用一个成语概括这段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给你的启示。
【综合提升】
下面划线句子都有毛病,请改正过。
在今天,①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直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观景赏花心含喜悦。②对纸质图书的命运,即使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而且,③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收到大众的钟爱。目前,④古典著作图书收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17、句①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
18、句②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把 改为 。
19、句③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
20、句④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复习内容】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 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教学这篇时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要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让学生先理解诗中所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和 节奏韵律之美。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这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激发学生爱科学爱学的热情。
2、《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 过去把它当作说明处理固然没错,但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并不希望教师这样处理。因为我们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体,教学重点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这篇对农村孩子尤有实际意义;二是 练习快速阅读,概括内容要点;三是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3、《绿色蝈蝈》出自著名昆虫学 家、作家法布尔之手,可谓名家名。教学这篇,可通过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通过讲述法布尔的故事,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决心。这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科学精神和人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 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可指导学生外阅读《昆虫记》中的其他作品,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4、《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记叙 ,写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这一题材本身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这一的教学,并把它与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联系起。要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取信息,提取主要内容;还要学习本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 方法。
5、《市》一是言,它所涉 及的问题是自然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探究;本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市的生成到消失的经过,极富于想像力,这一点值得学习。学习本主要以诵读为主。因为学生学习言尚在初始阶段,所以要求学生诵读,以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为重点;至于言字词和语法的要求,则尽 量放低或基本不作要求。
【字词积累】
骸(hái)骨 躯壳(qiào) 悄(qiǎo)然 潜(qián)行 葱茏 裹藏 崩(bēng)塌 一霎(shà)间 弥漫 预兆 狩(shòu)猎 喧(xuān)嚣(xiāo) 喑(yīn)哑 静谧(ì) 篡(cuàn)夺?(xī)?(sù)作响 更胜一筹 劫惊 喙(huì) 哀号(háo) 畅谈 里程碑 高垣(yuán) 睥(pì)睨(nì) 碧瓦飞甍(éng) 连亘(gèn) 高插青冥(íng) 直接霄汉 窗扉(fēi)
【常识积累】
1、写出月亮的美称与雅号五个以上
2、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中的原话)
3、《化石吟》为我们描绘了从中窥见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语言,富有色彩。
4、《绿色蝈蝈》是一篇 ,作者以 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蝈蝈的叫声及食物习性,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
【问题探究】
5、“这一小步,对一个人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说,是巨大的飞跃”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6、《绿色蝈蝈》中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写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市》的结尾补叙了“早行者看到鬼市”的内容,这一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8、《化石吟》这首诗前后是怎样照应的?
【主题阅读】
(一) 阅读《看云识天气》段落,回答问题。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⑵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⑷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⑸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雨雪。⑹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⑺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⑻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⑼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⑽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9、下列语段的第一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10、四个小层的说明对象分别是:
⑴ ⑵ ⑶ ⑷
11、本段的中心句是:
12、这段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13、本段字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
14、这段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 是现象,说明 是本质。
15、这段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一个例子。
平实说明:
生动说明:
16、中⑸⑹两句中“一般”和“常”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二)阅读短,回答问题。
①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出于何年,自何方?”在天学上,这个问题被称为“月亮的起”。其答案至今尚付阙如(注:尚付阙如:仍然欠缺),但是,天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就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②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五分之三,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不大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中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的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A 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亮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③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凝聚成团。 B 如此看,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④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 C 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学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⑤可爱的月球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注:讳莫如深:紧紧隐瞒),人类总有一天会掀开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7、开头从中秋赏月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第①段与第②③④段的关系是怎样的?
1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
20、如果把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改为“月球肯定是地球的女儿”,那么这句话中的三个关联词语该怎样改动?
21、第④段推测月球是从地球赤道飞出去的一大块物质,主要有两个理由,这是哪两个理由?从原中找出并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22、第⑤段中“可爱”一词,从感情色彩上与中第①段中哪个词相呼应?
23、结尾语言活泼、风趣、巧妙、含蓄,试改用一句平实简洁的话把这段所表达的意思直接说出。
24、中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这比字说明更简明、概括、具体、更有说服力,这是为什么?(举例说明)
(三)阅读下面言,回答问题。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闾里②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③。自幼所作诗赋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修全集•附录》
注释:①荻(dí):芦苇一类的植物。②闾里:乡里。③务:任务。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A、先公四岁而孤(孤儿) B、使学为诗(写,作)
C、或因而抄录(有时) D、下笔已如成人(放下笔)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夫人以荻画地(用) B、而家无书读(然而)
C、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代所借的书) D、而已能诵其书(欧阳修的)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28、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字的中心意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47059.html
相关阅读:初一语文暑假园地答案
(人教版)初一年级下册语文暑期作业
2014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复习题(人教版有答案)
201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七上语文《皇帝的新装》复习练习题(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