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的朋友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把拼音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颤动 噗噗 咕哝 露出 发绺
2.根据拼音,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
(yìn?) 付 (zǔ zhòu) 丰(rùn) (chén?) 罚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学院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假到西部支教,同学们纷纷响应,无独有偶,她也报了名。
C.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
A.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膝、两肩、胸脯,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B.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C.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胸脯、两膝、两肩,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D.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5.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B.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
C.“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
D.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
6.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是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了。”
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7. 公园草坪上的警示牌,表述不大好的一项是 ( )。
A.我送大家一片绿,大家给我一份爱。 B.小草青青,足下留青。
C.我在朝你微笑呢;你为什么还踩我? D.小草有情,罚之无情。
8. 《童年》的作者是谁?你还知道他写的哪些作品?
二、巩固阅读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自然段的基本内容。
2.如何理解外祖母的话“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
3.这段文字中主要采用了哪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4.“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一句中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
5.为什么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三、推荐阅读
贝多芬的童年
罗曼·罗兰
鲁特维克·范·贝多芬,一七七O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尔德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残酷的忧郁。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篷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勃罗宁一家。可爱的爱莱奥诺·特·勃罗宁比他小二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爱莱奥诺嫁了韦该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该勒、爱莱奥诺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青却又不减当年。
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不得不离开篷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壮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篷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荫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里,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1.“再加比病魔残酷的忧郁”是指的什么?
2.“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一句中的“可悲的事实”是指的什么?
3.文章中关于贝多芬家乡的景物的描写,与文中哪段话是相互照应的?
4.“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一句话中的“悲惨而残暴”应如何理解?
5.“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再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突出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练笔
与外祖母一起生活,受到她的关心,得到她的教育,使“我”感到莫大安慰和鼓舞。在现实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过不少令你感动的人和事,请选取其中一个片段,把它记述下来。马上动手吧!(不少于100字)
一、1.略 2.略 3.C 4.B 5.D 6.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7.C 8.高尔基 《海燕》《母亲》《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 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3.外貌描写 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4. 不能。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5.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三、1.他在182019年时说:“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我从15岁上已经知道。”可见指的是死亡,他总以为自己也染上了和母亲同样的病,将不久于人世。 2.指的是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父亲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要贝多芬去领父亲的养老俸。 3.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4.①过早失去了母亲。②父亲用暴力迫使他学习;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 5.极其热爱和眷恋自己的家乡。
二、一面
一、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哦!您,您就是--”( )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在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拿烟后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1.文中三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 )
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累的工作。 D.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
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
3.这三段外貌描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段文字,作者通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______的人。
三、阅读课文5-37段,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解释“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中的“赫然”。
赫然:
2.用一个成语概括“我”对《毁灭》一书的态度和感情,然后结合原文简要说明原因。
答:
3.“我”对鲁迅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答:
4.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我”的?为什么会这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答:
5.选段表现了鲁迅先生哪些品质和精神?
答:
6.选段中有画线的句子:“你买这本书吧 这本比那一本好。”结合上下文分析,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说。
答: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读书与“读”人
①我在读书时,常常油然想到人;我在与人交往时,又常常油然想到书。这些年来,读书也“读”人,兼收并蓄,觉得益莫大焉。
②我的长篇报告文学《科技帅才蒋新松》就是这样读书又“读”人的一个结晶。
③记得我初次采访蒋新松时,心灵为他坎坷的人生久久颤动:他的童年少年,适逢日寇入侵,颠沛流离,失学失业;解放了,他考入上海交大,被选为留苏预备生,偏偏患上肺结核,痛失良机;毕业了,踌躇满志,要搞科研,却被扣上一顶“右派”的帽子;粉碎“四人帮”,科学的春天来到了,他又失去多年相依相伴的妻子。但是,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使他颓丧,在十年动乱中,他帮助鞍钢搞出了三项大型自动轧钢装置,都获得了全国科技大奖……
④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蒋新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司马迁受宫刑而后著《史记》,孙子膑足后有《兵法》……都是他们发愤所为也。”他向我谈起,学生时代爱读《哥白尼传》。创立“天体运行论”与“宇宙无限说”的哥白尼和布鲁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曾使他受到震撼。由此我找到了一把打开他心扉的钥匙:他阅读了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马迁、孙膑、哥白尼、布鲁诺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现的激励,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
⑤当我再次采访蒋新松时,他已经是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他开拓了我国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研制成功深潜6000米水下机器人,因而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我惊异于这位已获殊荣的院士仍衣食俭朴,工作如痴。我们朋友般地深谈时,他忽然问我:“老徐,你喜欢范仲淹吗?”我说:“喜欢啊!”他于是孩子般天真地握起我的手,直呼“知音”,为我背诵《岳阳楼记》。背到后半部时,尤其神采飞扬:“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啊,透过蒋新松诵读名篇而敞开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彻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脉络,中华传统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
⑥于是,我油然想到书籍的启迪功能,想到读书的重要,想到学生时代读过的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好一个“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蒋新松不正是这样,博闻强记,多思多问,求博,求深,求精,才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了营养和力量吗?可以说,“读”人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读书,读书又使我更好地“读”人。于是,我深感诸葛亮当年向儿子灌输的读书经验,堪称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经典,值得长久地吟哦,长久地思索回味,它给人以长久的启迪。
1.第③段至第⑤段主要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叙,文中能够显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语言有两处,即 , 。
2.文章表现了蒋新松哪些高尚的精神品质?
3.书籍对蒋新松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找出阐述这个意思的一个议论句,用横线标出来。再说说它和记叙的关系。 议论和记叙的关系是:
4.文章详细记叙了蒋新松 , 略写了他 经历。这样安排内容的作用是 。
5.根据全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轻轻地抱住母亲
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任何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再让母亲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与女友激情拥抱,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接受母亲的双臂和胸怀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1.从全文看,题目“轻轻地抱住母亲”中的“轻轻”一词用得很形象,请分析“轻轻”一词的含义。
答:
2.第一段中“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
3.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将病中母亲的肖像描绘出来。
答:
4.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轻轻地抱住母亲”为线索,着重描述了“我”抱住病中母亲与渐渐康复后的母亲的动人情景。
B.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母亲的愧疚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C.为了引人人胜,本文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D.本文描写细腻,语言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深的母于之情。
5.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
1、参考答案: 1.E 2.A 3.F D 4.B 5.A 6.B
2、参考答案: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意志顽强。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3、参考答案:
1.这里是鲜明的意思。
2.爱不释手。原因是:“我”是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他看到过一本杂志上介绍《毁灭》是一本好书,又看到书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信任,使他更加相信这是一本好书。
3.热爱、敬仰鲁迅先生,例如文中对《毁灭》爱不释手,重要原因是发现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再如证实了眼前站着的是鲁迅先生时,“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他热情地称鲁迅先生为“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赞美他为“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充分表达了崇敬之情。他关心先生的身体,例如他“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他深深地为先生的健康担心,
4.鲁迅先生热诚地关心帮助“我”,向“我”推荐书籍,并亲自从书架上扳下来,递到“我”手里,知道“我”经济困难,一本书送给“我”,另外一本只收本钱。因为先生看到“我”热爱进步书籍,断定“我”是追求进步的青年,先生对“我”寄以厚望,热心地为“我”的进步提供条件。
5.鲁迅先生热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如上题的分析。他为了革命鞠躬尽瘁,没有休息的工作损害了他的健康,以至于脸色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
6.在里屋鲁迅先生已经听到“我”和内山的交谈,知道了“我”经济状况不好,又知道“我”热爱进步书籍,所以准备把自己的译作《铁流》送给“我”,而且要再向“我”推荐一本好书,所以这样说。这也表现出先生具有谦虚的美德。
4、参考答案:
1.顺叙 记得我初次采访蒋新松时 当我再次采访蒋新松时
2.(1)衣食俭朴,工作如痴。(2)有广阔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3)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3.(1)第四段中的“他阅读了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马迁、孙膑、哥白尼、布鲁诺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现的激励,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2)第五段中的“通过蒋新松诵读名篇而敞开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彻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脉络,中华传统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3)第六段中的“蒋新松不正是这样,博闻强记,多思多问,求博,求深,求精,才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吗?”议论是记叙内容的升华。(或“议论点明了所记内容的实质。”“议论是所记内容的深化。”)
4.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过程(或“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度过难关,走向胜利的过程”) 坎坷的人生经历 突出了中心(或“突出了蒋新松高尚的精神品质”)
5.略
5、答案:1.“轻轻”写出了儿子抱着母亲时动作的轻柔以及那种生怕有所闪失的心理,(1分) 表现出对母亲的敬重、体贴……( 符合题意即可 ) 2.原因是 (1) 没有想到母亲是这样瘦小、虚弱;(2)成人后“我”从来没有这样亲近过母亲,这一抱,我重新感到了一种幸福,一种甜蜜。( 答到意思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 3.抓住“衰老”“虚弱”“瘦小”“散乱苍白的头发”等来描写。有“衰老”,“瘦小”“头发苍白”即得满分。 4.C 5.从“我”对母亲的孝顾、对母亲的真挚情感等方面来组织文字,言之成理即可
三、我的老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女娲( ) 哽咽( ) 酸涩( ) 慷慨( ) 伫立( )
2.将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挑出来并改正。
跳跃旋转 慷慨成词 功德无量 偏偏起舞
笑声郎郎 气喘吁吁 不由自主 熬翔盘旋
3.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 )
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C、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D、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4.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特点。
上课时:
放风筝时:
5.文中写了刘老师放飞风筝,你怎么看刘老师所放飞的风筝?刘老师仅仅是放飞了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些什么吗?
二、同步解读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当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着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6、选文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7、选文虽是节选,却相对完整,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这一部分从结构上看是 关系,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看是 。
8、第三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 。
9、你怎样看刘老师故意撒手,又去追线拐而不让别人帮忙这件事?
10、通过选文所写的这件事,你对刘老师有哪些印象?
三、美文赏读
不识字的老师
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强壮的身体,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州,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了,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尔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生活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说:“真是倒楣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楣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个便分开了,不久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都站在地狱的边缘,快退后一步。”
⑤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⑥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脏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柔软而甜密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⑦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
⑧我仔细地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真的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中,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⑨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1.第④自然段“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中,“依约”一词应怎样解释?这句话在用词上有何特点?
12.第④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言外之意是什么?
13.第④段中“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楣与痛苦的”这句话包含有怎样的人生哲理?
14.读第⑧自然段回答:你认为不识字的老人真的能懂得那么些深奥的道理吗?
1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老人的性格特点。
16、我对老人的感情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来。
17、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参考答案:
1.略 2.改为:陈、翩、朗、翱 3.C 4.上课时:课讲得好,极富感染力,喜欢提问,会鼓励学生,深受学生喜爱;放风筝时:纯朴、热情、开朗,让人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意近即可) 5.对生活强烈的爱和追求,学生们的理想和希望。(成理成文即可) 6.承上启下(过渡) 7.总分总;议论 8.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快乐。(意近即可) 9.刘老师没有认为自己是个一句话人而放弃生活中的乐趣,他生活得幸福、充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意近即可) 10.他有着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对生活充满乐观,生活得幸福、充实。(意近即可) 11.“依约”是按照规律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显得生动、形象。 12.言外之意是:就是痛苦终会过去。 13.“倒楣”和“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4.真理存在于天地间,存在于生活中,他真正懂得了生活的意义,知晓生活的真谛。 15.老人温柔、包容、善良、助人为乐、幽默、睿智。 16.怕他→欣赏他→永远忘不了他。 17.他虽然不识字,但却懂得许多深奥的道理,而且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四、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榀( )剔透( )大厦( )遗孀( )
贝聿铭( )跻身( )赋予( )谐调( )
遴选( )摩天( )萦绕( )水榭( )
茨( )魅力( )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
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莹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生牛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幻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轩然大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名远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具匠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________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
A.拒绝B.谢绝
(2)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________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A.融B.溶C.熔
(3)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________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A.妄图B.试图C.企图
(4)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________。
A.抉择B.选择C.挑选
能力题
5.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1)夕阳映照下,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显出惊人的气势和高贵的气质。
(2)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
(3)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似很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6.下列句子中“根”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1)我的根在中国。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3)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7.阅读理解。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其设计别具匠心,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的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罗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了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同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
(1)划线的“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其中“不料”说明了什么?
(3)选文赞扬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当时“最辉煌的建筑”,是“最伟大的奇迹”,是“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引用玻璃金字塔建成前后的不同议论有何作用?
(5)选文末说“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指文中哪句话?
创新题
8.说说你所知道的世界上一座伟大的建筑物及其特征。(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pǐn tī shā shuāng yù jī fù xié lín mó yíng xiè cí mèi
2.
3.互相获益而赢得更大发展。
晶莹明澈。
刚出生的小牛,现比喻行业中的高手。
变化很大,无法预知。
比喻大的纠纷。
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多指好的)。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1)B (2) C (3)C (4) A
能力题
5.(1)“高贵”写出其尊贵,突出其地位。
(2)“充满激情”赋予建筑物以人的情感,拟人化。
(3)“内秀”突出其性格,表现香山饭店值得人欣赏,可见其与众不同的设计。
6.(1)“根”是生命之根,出生地,故乡。
(2)“根”是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3)“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7.(1)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2)说明了贝聿铭的设计出人意料,他的设计许多人不能接受。
(3)说明贝聿铭创造了建筑业的奇迹,他的设计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4)说明贝聿铭的设计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他的设计确有非凡的艺术魅力。
(5)指“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创新题
8.略
五、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 )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 ( )户启箧( )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 ),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 )龊( )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 )掷( )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 )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一、 在( )中给前面的字注音。
二、 填空:
1.《赵普》选自《 》。本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一是 ;一是 。
2.“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形容 。
3.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写出太祖 的样子。
4. “ , ”“补缀旧纸”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赵普 的态度。
三、解释下列词语:
1.习( ) 及( ) 第( ) 阖( )箧( ) 竟日( ) 寡( ) 临政( )薨( ) 深沉( )岸谷( ) 忌克( )明日( )龌龊( ) 循默( )碎裂( )颜色( ) 乃( ) 卒( )
2. 以天下事为己任( ) 明日( )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他日( ) 跪而拾之以归( )
读之竟日( )
跪而拾之以归( )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4.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6. 太祖怒,碎裂奏牍( )掷( )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7.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五.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阖户启箧取书”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特征?
2. 赵普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奏荐某人为官而不惧触犯太祖?
3.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4.“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等可看出赵普的什么精神?哪些句子体现了赵普读书的效果和学以致用的精神?
5.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迪?你还能举一、两个古代勤奋学习的读书人的事迹吗?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普“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7、“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
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后练习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轰鸣( )谷穗( )沉甸甸( )
篝火( )松涛( )心脏( )
2.选词填空。
(1)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________。(停息、休息、停留)
(2)你可知道,我们________你,--你的人民________你!(想念、思念)
(3)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________(呼喊、呼唤)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________?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________!
(2)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题
4.阅读理解
(一)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1)“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诗中列举了哪些地方?
(2)全诗如何描述周总理“深深的足迹”的?
(二)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呵,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3)文中的破折号有何作用?
(4)诗中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创新题
5.找出文中运用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并阐述一下运用的好处。
6.诗中分别写了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呼唤,请模仿这些诗节自己写一节诗。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hōng suì diān diān tāo zàng
2.(1)停息 (2)想念 想念 (3)呼唤
3.(1)你在哪里呵 你的人民想念你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3)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4)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能力题
4.(1)祖国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中南海。
(2)通过拟人手法,用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的回答说明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
(3)破折号起到了声音延长的作用。
(4)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岗位,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坎上。
创新题
5.反复、拟人句子略
作用:诗中天地万物发出了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形成诗歌章节的排比,全诗富有节奏感、整齐美。
6.略
[苏教版]常州市勤业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评价练习卷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0分)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1.ōu( )歌 2.延dàng( ) 3.深suì( ) 4.tuí( )唐
5.摩suō( ) 6.jiǒng( )相 7.tì( )透 8.lín( )选
二、运用。(6分)
9.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的片断,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加以修改。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办了一次“青春万岁”主题演讲。校长也参加了。会上,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演讲会高潮迭起,掌声不断,我们一直鼓掌。气愤非常热烈得很。特别是文娱委员精彩的演讲,搏得全场一片喝采声。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探究。(6分)
10.观察下图,说说你受到的启示。
人 从 众
利用 利用 利用
森 林 木
答 :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50分)
四、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5分)
①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②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③“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④“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⑤“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⑥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⑦ “哦!您,您就是--”
⑧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⑨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11.联系上下文,说说“一元八角!”中“!”换成“。”,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2分)
12.第②段划线的句子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13.第⑥段抓住人物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等刻画,表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14.第⑥段中“瘦得叫人担心”能否改成“非常的瘦”?为什么?(3分)
15.体会“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一句所蕴含的意思。(3分)
16.根据文中对“他”的描写,结合平时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用两句诗或自己的语言概括“他”的性格特点。(2分)
五、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4分)
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比如让我递给他一支笔,我 递过去,没想到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父亲就跟我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如果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子这类东西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弄破了呢?” 直到今天,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让人家接起来顺手,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里就能看。
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冬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另外,父亲还 我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砰”的一声把门带上,要轻轻地开,轻轻地关。我也从此遵循到现在。
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只是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由。有时候,他还在我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比如为我小时候的集邮册题签,给我们兄妹三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17.根据课文,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①我 (小心地、慢慢的、随手、用力)递过去,没想到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②父亲还 (告诫、警告、告诉、告知)我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砰”的一声把门带上。
18.根据第一段中“父亲也有管我的事”一句,试推测本文之前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呢?(2分)
19.请简要概括第一、第二段文字的大意。(4分)
①
②
20.文中的“父亲”为什么要管“我”的这些事呢?试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21.你对文中“我”的父亲有什么看法?请把你的看法写下来。(4分)
六、阅读《赵普》,回答问题。(21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2.解释加点的词语。(6分)
①少习吏事 ②阖户启箧 ③处决如流
④有岸谷 ⑤龌龊循默 ⑥卒用其人
23.翻译下列句子。(9分)
① 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③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24.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到三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3分)
25.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设想一下太祖悟到了什么?(3分)
第三部分:作文。(30分)
26.这世上有许多人:有你崇拜的偶像,他们清纯、活泼、靓丽;有你敬重的父辈,他们勤劳、淳朴、守责;有你尊崇的名家,他们热诚、创新、立业……你是否觉得你自己也很出色?譬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兴趣广泛,学有专长;洁身自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请以《瞧我这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敬佩自己的文章。
要求:写出你的特点;有恰当的外貌描写;字数450字左右。
第一单元综合评价练习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一、讴歌、延宕、深邃、颓唐、摩挲、窘相、剔透、遴选
二、批改建议:1.第一个句号改逗号;2.删去“许多共青团员”3.“我们一直鼓掌”删除;4.“气愤”改“气氛”;5.“搏”改“博”;6.删除“通过”。
三、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正在不断减少。
第二部分
四、11.换成“。”不能表达出“我”因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吃惊的心情。12.心理矛盾,左右为难。13.瘦,刻画出鲁迅顽强刚毅的性格;14.“我”对鲁迅先生的关切和热爱。15。“乱蹦”,反映了内心的激动,“没有蹦出来”,是由于置身于黑暗环境里的警觉,表现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护。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五、17.随手、告诫;18.父亲对“我”有的事不管;19.父亲要“我”递东西时把捏手的一边给对方,父亲要“我”轻关房门。20.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替他人着想。21.要针对文中的父亲发表看法。
六、参考课本,略。
第三部分: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yi/1327283.html
相关阅读:初一语文暑假园地答案
2014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复习题(人教版有答案)
七上语文《皇帝的新装》复习练习题(新人教版)
(人教版)初一年级下册语文暑期作业
201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