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庄子》故事两则
授课时间
3
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学习目标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目标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难点: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学习过程设计(学案)
过程设计(教案)
学案: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了解文章来源。
⑴、《〈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
二.基础积累
1、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惠子相( )梁,庄子往( )见之。或( )谓惠子曰:“庄子来,欲( )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雏(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雏发于( )南海,而飞于( )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 )不食,非醴(lǐ)泉( )不饮。于是( )鸱(chī)得腐鼠,?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
(1)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 ),是( )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曰:“请( )其(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并翻译。
(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4)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
(5)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6)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7)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8)“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三.课文理解:
1、阅读《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思考:
(1)庄子讲鹌鸨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4)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3、课外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秋水时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吾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
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
4、本选段主旨为:
四、我存在的疑问: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完成学案。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 导入激趣: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
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
《〈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实词翻译(4分)
惠子相梁( ) 非梧桐不止( )
于是鸱得腐鼠( )非练实不食( )
或谓惠子曰( )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
3、虚词理解(3分)
找出与例句中画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南方有鸟,名为??子知之乎?
A辍耕之垄上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D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句子翻译(4分)
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过之,( ? )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质疑点拨
1、学生表情朗读课文《惠子相梁》,思考: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庄子和惠子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的的??、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庄子用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3)文中“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为什么要用三个“非……不……”可以改为“止梧桐,食练食、饮醴泉”吗?
三、当堂训练:资料助读
(一)、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郢:yǐng,古地名)人垩(垩:è,白石灰)幔(同“漫”,玷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斫:zhuó,砍削)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尝试:照着试一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质:可译为搭挡)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二)、庄子钓于濮(pú )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请他做官,“焉”:到那里),曰:“愿以境内(国内的事务)累(劳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用丝绸裹)笥(sì用竹箱装)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显示尊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tú泥泞 )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四、一课一得:
谈谈你本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预习检测:
1、解释加点的词。
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 ),是( )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曰:“请( )其(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翻译句子。
(1)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3、找学生翻译全文。
二、质疑点拨。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人生态度?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人生态度?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三、当堂训练:
(一)、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秋水时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吾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
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
4、本选段主旨为:
四、一课一得
谈谈你本文学习的收获。
我的成功之处: 从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浓厚兴趣。同时,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轻松解决文言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65738.html
相关阅读:《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设计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学案
隆中对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学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