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电路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一节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执教

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重点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教具演示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1)结构
(2)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5.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说明:由于南方天气较潮湿,所以实验前必须把器材烘干,可能电吹风即时吹即时做才能见到效果,否则摩擦起电将做不了。

观察实验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二节  摩擦起电的原因 原子结构执教
教学
目标1.初步认识原子结构。
2.能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
重点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演示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摩擦起电的定义,验电方法?
2什么是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验电器的原理、作用?
4电荷量、中和的定义?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要想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必须先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
三.新课讲授。
1.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正电)和核外电子(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和,整原子不显电性。
2.结构示意图??核式结构
饱和原理: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弱决定得失电子,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3.基本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 库仑,作为基本电荷。
4.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讨论: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略)
5.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回答问题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三节  电流的形成执教
教学
目标1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3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
重点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难点电流方向的规定。
教具演示验电器两个、蓄电池、开关、干电池、小灯泡等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带什么电?金属箔片带什么电? 提问2:验电器是通过什么方法带上电的?
二.引入新课
演示本节教材上图4一5的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在金属棒中发生了电荷的移动。
三.新课讲授。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演示实验1:有电荷从验电器A流到验电器B(短暂)。
(2)演示实验2:灯亮,说明在电荷通过灯,有电流流过。
2.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必须有电源 ②电路要接通(合上开关)。
3.电源
(1)电源作用:是提供持续电流,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3)介绍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他的正、负极通常用“+” “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
4.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那么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5.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在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电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
5.布置作业:小实验:自制一个水果电池。

观察实验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四节 导体和绝缘体执教
教学
目标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常识性了解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
3.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重点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难点了解导体导电的原因。
教具演示干电池、小灯泡、开关、金属夹两个、导线、玻璃棒、铜片、锌片、塑料、橡胶等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提问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 2:电流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二.演示实验P51图4-9,引入新课。
现象:灯亮,说明硬币、铅笔芯导电。灯不亮,说明橡皮、塑料不导电。
三.新课讲授。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容易”指物体中存在一定量的自由电荷。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不容易”指物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纯水等。
3.良好的导体和绝缘体的用途。
(1)观察:一段导线,看看电线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电线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
(2)指导同学看课本中“绝缘体应用的几个实例”的图。
 (3)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实例。
4.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结合图4-12实验并解释)。
5.解释导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任何物体里都存在正负电荷,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里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6.解释金属导电原因。
金属中存在大量自由电荷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金属导体的自由电子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7.思考与讨论:
①橡胶、塑料等材料是很好的绝缘体,这是因为它们:( )
A.不带电; B. 没有电子;
C. 没有电荷; D. 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手拿一根铜棒与毛皮或丝绸摩擦,则铜棒:( )
A. 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 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8.小结。布置作业。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五节 电路和电路图执教
教学
目标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常识性了解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
3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重点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难点了解导体导电的原因。
教具演示电池两节,电灯、开关、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一块,投影仪,手电筒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观察小灯泡是否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通过观察实验,上学生思考讨论:一个正确完整的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三.新课讲授。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1)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2)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3)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4)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3.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1) 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2) 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3) 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
 解释短路的含义和在电路中的实际情况在的部分短路。
4.学生看书中电路元件的符号。
5.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①示范:画出图4-4的电路图(图4-5)。
②让同学画出用电铃做实验时的电路图。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图4-4实验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六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执教
教学
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找出串联、并联,两种连接的不同。
2使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重点通过实验理解串联、并联电路。
难点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电路的连接方法。
教具演示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如图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际电路中往往比较复杂,现在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二个灯泡、导线若干,请同学们设计一下,使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泡亮暗的电路图。
三新课讲授。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依电路图连线演示,观察分析共同归纳特点:
电路中各个元件按顺次连接;电流没有分支点;开关在任一处的作用一样;一灯坏了,其它灯也不亮。
利用这些特点可用于判断电路是否串联电路。
2关联电路: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教师画出电路图,学生动手连接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共同归纳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一个灯坏了,其它灯还亮。;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利用这些特点可用于判断电路是否并联电路。
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3列举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例子。
 串联:小彩灯。  并联:建筑物轮廓的彩灯。
指导看①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②讨论章末习题第5题。
4.小结(略)
5.布置作业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第七节 实验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执教
教学
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初步掌握实验报告的一般要求和格式。
2掌握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重点熟练地连接串、并联电路。
难点通过实验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具演示
学生两只灯泡、三个开关、导线若干、电池等。
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三新课讲授。
(1)组成串联电路
① 首先让同学将实验桌上的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画出串联电路图。
② 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③ 按课本中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④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可用手向下轻轻按按)。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请老师协助检查。
⑤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回答课本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2)组成并联电路
①认真画好并联电路图。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并进行观察,回答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3.小结(略)
4.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本章习题4,7。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56622.html

相关阅读:2012年中考物理考点电功率复习
质量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作图
多彩的物质世界
《机械效率》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