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面语段,并根据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草木为了感恩春天而(zhàn)放新绿,花朵为了感恩夏天而(jìng)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恩秋天缀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恩冬天而把大地母亲银装素(guǒ)。常怀感恩的心,生活将赐(yǔ)你无穷的快乐。
▲ ▲ ▲ ▲
2.古诗名句默写。(7分)
①蒌蒿满地芦芽短, ▲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②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 (《陈涉世家》)
④ ▲ ,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 。 (《关雎》)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 (李煜《相见欢》)
3.名著。(4分)
①《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拉格多科学院的教授们为了取消语言中所有词汇,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补救办法”改进语言?为什么妇女、俗人和盲们要起反对?(2分)
[答] ▲
②在小人国,皇帝也曾向“我”展示过宫廷里两种选拔和奖赏官员的荒唐游戏,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这两种游戏。(2分)
[答] ▲
4.专题与语实践活动。(10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准备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
【活动一:创意设计】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有创意的名称: ▲ (2分)
【活动二:搜集资料】某同学搜集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前四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的规律,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第一, ▲ ;第二, ▲ (2分)
【活动三:网络写作】为了让更多同学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某同学代表班级写了一段话,准备发在校园网上。
①气象物候知识既实用又有趣。②正常的物候条件,影响着农作物生长的好坏。③几千年,我国劳动人民就依据草木枯荣、候鸟去、云彩变化等现象安排农事。④诗人们也从大自然丰富的语言中得到灵感,他们常常由物候现象联想到繁复的生命过程,生发出诸多感悟,传达出独特的审美体验。⑤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能了解前人积累的经验,增强科学意识。
上面的段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忙修改,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写在横线上。(2分)
(1)有语病的是第 ▲ 句,修改为 ▲
(2)有语病的是第 ▲ 句,修改为 ▲
【活动四:专题探究】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中各自的化内涵。(4分)
塞下秋风景异,雁去衡阳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 ——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葛天民《迎燕》
雁: ▲
燕: ▲
二、理解与感悟(45分)
(一)古诗鉴赏
5.阅读《蒹葭》(节选),完成问题。(5分)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开头两句景物的作用。(3分)
▲
(2)结合全诗说说你对“伊人”这个意象的理解(2分)
▲
(二)阅读下面言语段,完成6—9题。(14分)
【甲】风烟俱净,天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组是(4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猿则百叫无绝
负者歌于途 (《醉翁亭记》) 月景尤为清绝
在昼犹昏 从流飘荡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猛浪若奔
虽乘奔御风(《三峡》)
7.下面哪一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互相轩邈”中的“轩邈”用法不一样的是(2分)
A.此教我先威众耳(《陈涉世家》) B.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 欲穷其林(《桃花记》) D.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 ▲
②此乐留与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 ▲
9.甲、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
(三)阅读《忘记玄奘是可耻的》回答10—13小题(9分)
⑴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检验,又发现译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17年,译经用了19年。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⑵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皆空前绝后,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以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作为对比,近百年,中国学者纷纷谈论和研究西学,但是,不必说在西学造诣上名冠欧美,即使能与那里众多大学者平起平坐的,可有一人?
⑶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者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证实,可见玄奘治学的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七世纪前的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历史会是一片漆黑,人们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其实,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一些亚洲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⑷我由此想到,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化作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10. 本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
11.作者认为玄奘“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请细读第一段,说说哪三处地方能具体表现这一点。(3分)
▲
12.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
13.诚如末段所言,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精神伟人被电视剧等形式“娱乐化”了,对此等现象,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对伟人的亵渎与不敬,不该提倡;但也有人认为,以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介绍伟人未尝不可。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结合说说理由。(2分)
▲
(二)阅读下,完成14—18题。(17分)
故乡滋味 凸凹
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
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
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
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
“住几天吗?”母亲问。
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不曾细唠的家常。”
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
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
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
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
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
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
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
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
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
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
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
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
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
“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
“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还有谁宠呢?”
听了娘的话,我心中竟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媳妇好,爱情的后面是温柔的束缚;儿子好,伦常会把一副叫责任的担子不由分说地让你担下去;朋友好,友谊时时提醒你要保持一种无奈的却是必须的心灵对等……这一切,都美丽而忧伤,美得让人感到有些累。
吃过母亲的早酒,便是走走儿时的路,爬爬儿时的……
路依旧,依旧,我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了。
儿时高高的曾绊得我摔破了膝的石阶,已显得很矮很矮。
儿时深深地看一眼都眩晕的水井,也显得很浅很浅。
路曲折悠长,我却走走去,又走回原处。
折回母亲的 柴门,看到柴门下的母亲,霜雪已浸染了大片发际。
我不禁低沉地吟了一声:“哎,故乡。”
晚上,盘腿坐在母亲的土炕上,在小饭桌上摊了几页纸,想随便写些什么。笔落下去,却写出了这么几行字:
故乡,就像母亲的手掌,虽温暖,却很小很窄。它遮不了风雨,挡不住光阴,给你的只是一些缠绵的回忆……
写到这里,我抬头看一眼熟睡的母亲,想到明天就要走了,泪水不禁热热地流下。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0日)
14.揣摩品味语言。(5分)
⑴“故乡滋味”中“滋味”的含义是什么?(1分)
▲
⑵请结合上下说说中划线句中“酸楚”所包含的情感。(4分)
▲
15.重点叙写“我”回故乡后的哪几件事?(4分)
▲
16.根据意,简要描述“我”眼中的“母亲”和我所见的故乡。(4分)
“母亲”: ▲
故乡: ▲
17.说说你所感受到的作者对故乡的深 情。(2分)
▲
18.题为“故乡滋味”,而内容以写“母亲”为主,作者是如何将“母亲”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2分)
▲
四、(50分)
19.面对天灾人祸,我们必须学会坚强;面对失败困难挫折,我们必须学会乐观,从中奋发雄起;面对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成功荣誉,一路鲜花,我们必须学会保持平和稳健的心态;面对国计民生,我们必须拥有忧国忧民的积极情怀;面对父母师友的情谊以及生命中的自然中的一切馈赠,我们必须学会感恩与珍惜;面对机遇,我们必须学会把握……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面对”为题写一篇。
要求:(1)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绽 竞 裹 予 (每个1分)
2、正是河豚欲上时 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月黑雁飞高 君子好逑似 曾相识燕归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句1分)
3、①以物示意。妇女、俗人和盲们要求有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用嘴说话的权利。(2分,达意即可)
②绳上跳舞、横杆爬跳(2分,达意即可,若语言过烦则酌情扣分)
4、活动一:无统一答案。名称要紧扣“气象物候”,力求新颖。例如:气象物候 你我齐学;气象物候流行风等。(2分)
活动二: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共2分,一点1分)
活动三:(1)有语病的是第②句,去掉“正常的”或改为“物候条件正常与否,影响着农作物生长的好坏。”(2)有语病的是第⑤句,删去“使”即可。(共2分,改对一句得1分)
活动四:“雁”,秋天临,北雁南飞,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 (1点1分,共2分)“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节是春天(或:“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1点1分,共2分)
5、(1)(3分)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点明了季节。(1分)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1分)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情和景是和谐统一的。(1分)(意思表述有理即可)
(2)(2分) “伊人”这一意象朦胧飘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可以理解为意中人、贤才甚至理想。(2分,言之有理即可)
6、D E (每项2分,共4分)
7、D (2分)
8、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谷,就会流连忘返。(2分)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给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2分)
9、寄情水、热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2分);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2分)
10、(2分)一个民族应该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
11、(共3分,一点1分) ①“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或:取经用了17年,译经用了19年。)②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③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遭他婉谢。
12、(2分)运用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摆事实)的方法,(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1分)
13、(2分)(从赞成或不赞成的角度回答皆可。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清晰即可得2分。)【回答示例】不赞成。因为玄奘等精神伟人,作为一个历史时代的思想巨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然而精神伟人一旦被 “娱乐化”之后,往往会因为历史真实的被抹杀,而变得“面目全非”,这不仅是对伟人的亵渎与不敬,也不利于我们个人乃至世界的思想化发展。我们应该循着历史的真实去了解他们,吸收他们的思想精髓,这样才更有利于个人乃至世界思想化的发展。
14、(1)质朴、温暖的感觉。(1分)
(2)①为母亲年老,我受宠的日子越越少而伤感。②为我与母亲相处的时日太短而愧疚。③体会到相对于母爱,“爱情”“伦常”“友谊”却美丽而忧伤。(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5、(4 分)(1)和母亲一起剥玉米吃。(2)和母亲同睡一条土炕。(3)喝母亲为我温的早酒。(4)重走故乡的路。(每点1分)
16、(4分)母亲:变得衰老、矮小,但依然质朴,仍是那样的慈祥、善良。
故乡:仍带着质朴,单路依旧,依旧,仿佛都没有什么变化。
17、(2分)①人到中年,仍有思乡的冲动,而且感情很强烈。②回到故乡,始终感到故乡的温暖。③虽然故乡依旧没有变化,但对故乡仍深深的依恋之情。(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18、(2分)示例:①借写母亲给我的爱,含蓄地表现故乡对我的情。②借我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对故乡的依恋。③故乡就像母亲一样,给我滋养,给我温暖。④故土难离,就像我对母亲的情感一样,即使身处异乡也难于割舍。(能说清楚其 中一点,意思对即可)
19、(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37549.html
相关阅读:2019年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寒假接力棒:九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巴州区万安小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
2013年3月九年级语文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