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复习导学案(二)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审核:九年级语组
常见考点
1、准确找出中的中心论点。
2、理解中的重要语句,并且能够解释、概括其主要意思。
3、整体理解内容,能够提炼、概括的主要意思。
4、理解思路。
5、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安排顺序。
6、辨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7、理解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在中的含义与作用。
易错点
1、辨识概括中心论点。
2、正确辨析常见的论证方法。
3、议论语言的品析。
知识结构:
一.议论基本知识
1.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两种基本方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
二.议论出题样式及答题方法:
1、找出某种论证方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这需要对论证方法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作用时一定要与论点及内容相结合。
2.对论证材料的概括。
拓展训练
(一)善败者不亡
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有众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了失败的血和泪。诸葛亮虽上知天,下晓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却也难免街亭失守。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吴国。如果越王只一味的尝胆以警策自己,而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他能成功吗?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我才知道做好一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是“善败者”,他失败后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开始下一次的试验,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探寻成功的方法,直到成功为止。他历时十年,经过5万次左右的试验,才发明了蓄电池。这显示了多么顽强的毅力!
人生像长长的跑道,每个人都是一个运动员,跌倒后能爬起奋起直追,便有了成功的希望。因而,人都应该善待失败,从失败中振奋,朝着成功的方向继续前进。若不能善待失败,便会一蹶不振,甚至遭到灭顶之灾。楚霸王项羽把失败归于天意,他大喊“天亡我”,所以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善败者不亡”,“不善败者亡”,这道出了人生之路的两种不同轨迹。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多少风云人物在风浪中搏击,把风吹浪打当作磨练意志。可是,也有一些人受到一些挫折或失败就沮丧不前,沉没于改革的狂涛中。我国有一句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告诉我们失败中孕育着成功的因素。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奋斗是成功之父。”如果我们把它和那句谚语综合运用,我们就成为“父母双全”的人,我们将会成为战胜困难的强者,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就会成为“善败者”,那我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一笑
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人生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人诋毁。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阴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能动,但真正像齐白石先生那样微微一笑,的确很不容易。
别人夸奖,自然喜欢,高帽子谁不愿意带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禀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名满天下,步入仕途,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作为人之常情,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端辞行。尹端见学生登门自然十分高兴,就问他:你辞去赴任,都准备了什么?袁枚见老师垂询,就老老实实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端一听就有点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勤政务实呀!袁枚说: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带高帽子,像你老人家这样不喜欢带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啊!尹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觉得他没有白培养袁枚。袁枚不愧是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端,而自以为很聪明的尹端,已经带上了学生带上的高帽子,又怎么能不喜形于色呢?
尹端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是普通人呢,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无论他做什么事,都能了然于心,淡然处事对于形形色色的称赞一笑了之,不会让这些虚幻的东西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做到这一步,人生境界才能达到了一定能够的高度。
再进一步,如果能做到“人骂之,一笑。那更是了不得了,有一段时期,释迦摩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漫骂,对此他没有恶语相向,也没有与这个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
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释迦牟尼才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加思索的回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自己的人自己了。”释迦牟尼又问:那么漫骂又属于谁呢?”那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漫骂释迦牟尼了,只是那一直不明白,释迦牟尼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气度与修养。
面对突如其的诽谤和职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职责无处落脚,将漫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行惭愧,败下阵,而且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面对无聊的诽谤与漫骂,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三)智者无言
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
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
巍峨的峦是缄默的。
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有这么两个人应考厨师。甲一开言便说了个天花乱坠,从传统的中国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点,从每道菜的用料着色到火候调味,似乎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乙则静候一旁一语不发。待问及他时,他只是说:“给我30分钟的时间,我做一桌菜出看看便是。”
不用说,“讷于言”的厨师被录取了。
机智和美妙的语言有时只不过是一种一瞬的智慧和淋漓的表达,但智慧和表达本身并不证明结果。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路上的鲜花。
认识一个人,不要光听他怎么说,而应当看他怎么去做,因为有的语言言不由衷。就像认识一棵树,不需急于去看他春天开的什么花,因为有一种事实叫做华而不实。你可以等到秋天,那时候你去看树上的果实,果实是花的语言,也是树的注释。
芸芸众生,那个与你仅有一面之交便一览无余的人,你会觉得他索然无味,因为他说得太多。而那个一直一声不吭以沉默示人的人,你不仅仅对他印象深刻,而且产生了探寻他的愿望——因为那沉默带给女性的是典雅矜持,带给男性的是深邃练达。你要记住,生活中有些东西藏在心里便是一种真实,一种深刻;说出,反而索然无味,比如一生一世的爱情。
小时候妈妈对我说:你看大街上那两个吵嘴的人,声嘶力竭的人往往理屈词穷。因为真理不再他那一边,他想先声夺人掩饰自己的心虚。而那个沉默者往往一身正气,于是不动声色,因为沉默是强有力的蔑视。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乌鸦和知了无疑是最善叫的,但他们都不是人类的宠物。
火爆发那一声震天的巨响,那力拔兮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奇观不会随时可见,为那一瞬间的壮观,他在地层深处沉寂了千年万年。
有两种方法可以使世界变大:登上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他们与语言无关。由此看,世界不是靠语言描绘所能穷尽的,想必人亦同此理。
智者无言。
(摘自《都市萃》)
学后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34597.html
相关阅读:一双手
飞红滴翠记黄山
雨说
东营区二中九年级(上)语文《陈涉世家》导学案
雨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