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八一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八一中学2015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一小题2分共20分)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葡萄酿酒 C. 石蜡熔化 D. 湿衣晾干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C. 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D.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点: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氮气、稀有气体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
解答: 解: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故A正确;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性质很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B错误;
C、空气中的氮气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C正确;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解答.
 
3. “善待地球,保护环境”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x10?6m的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大.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
  A. 大量植树造林 B. 直接燃烧煤炭
  C. 充分利用太阳能 D. 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从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去分析解答;
B、从直接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去分析解答;
C、从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去分析解答;
D、从骑自行车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排放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树叶上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空气中有害烟尘,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故A正确;
B、直接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故B错误;
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故C正确;
D、骑自行车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故D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
点评: 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
 
4.(2分)(2011•苏州)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此题主要是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许多金属或非金属物质发生反应,但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现象也不相同.
解答: 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冒出浓烈的白烟,白烟是生成氧化镁的白色粉末,所以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2Mg+O2 2MgO,故不选;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粉末,黑色粉末是四氧化铁,3Fe+2O2 Fe3O4,故不选;
C、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气体是二氧化碳,C+O2 CO2,故选;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都放出热量,都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是二氧化硫,S+O2 SO2,故不选;
故选:C.
点评: 此题的难度不大,但在初中化学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现象是重点内容,学生在学习时要熟记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5.(2分)(2014•揭阳)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 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 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考点: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节水和合理开发水意识的培养是初三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是各地中考的热点题型.
解答: 解: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水资源,故A做法正确;
B、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即不能使水软化,故B做法错误;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C做法正确;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D做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2分)(2014•淮安)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药品 B. 
闻药品味道 C. 
点燃酒精灯 D. 
滴加液体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从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的方法去分析解答;
B、从实验室闻药品的气味的方法去分析解答;
C、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去分析解答;
D、从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A正确;
B、实验室的药品有的是有毒的,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故B错误;
C、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故C错误;
D、用胶头滴管向容器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要把滴管伸入容器内,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7.(2分)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液态空气 B. 冰水 C. 海水 D. 过氧化氢溶液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 解:A、液态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冰是水的固体,冰水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
故选:B.
点评: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这是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础.
 
8.(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后会形成离子
  B.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C. 一种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此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 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粒子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考点: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分析解答;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解答;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后会形成离子,正确;
B、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正确;
C、一种粒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此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离子,错误;
D、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粒子质子数相同,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氨分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但不是一类原子,因此不是同一种元素,正确;
故选C.
点评: 掌握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分)(2014•连云港)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柠檬酸(C6H8O7)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B. 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
  C. 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氧化物中只能含有两种元素,而柠檬酸(C6H8O7)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C.在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6=72,氢元素的质量为1×8=8,氧元素的质量为16×7=112,可见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柠檬酸C6H8O7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6):(1×8):(16×7)=9:1:14≠6:8:7,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分子中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可计算物质组成的元素质量比.
 
10.(2分)在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催化剂
  B.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充分观察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C.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碎瓷片??加快蒸馏速度
  D. 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考点: 电解水实验;蒸发与蒸馏操作;空气组成的测定;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来分析;
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求来分析;
C.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液体暴沸;
D.根据收集气体的要求来分析.
解答: 解:A.纯水的导电性较弱,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错误;
B.加入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故错误;
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碎瓷片可以防止水暴沸,不能加快蒸馏速度,故错误;
D.刚开始有气体冒出时,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一定要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判断,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中的注意事项在平时易忽略,借此题可加以巩固.
 
二.非选择题(每一空格1分共40分)
11.(6分)(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氮分子 2N2 ;
②3个亚铁离子 3Fe2+ ;
③氯化钠固体的阴离子 Cl? ;
④氧化铝中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2O3 .
(2)写出符号“2CO32?”中数字的含义:
“前一个2”表示 碳酸根离子的个数为2个 ;
“右上角2?”表示 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①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
③氯化钠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
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2O3;
(2)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2CO32?中的2表示碳酸根离子的个数为2个;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CO32?中的2表示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故答案为:(1)①2N2;②3Fe2+;③Cl?;④ 2O3;(2)碳酸根离子的个数为2个;每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5分)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 7 (填数值),根据规律写出Z= 16 (填数值).
(2)核电荷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Mg2+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核电荷数为 10 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如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一个: 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数依次增加 .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纵行质子数依次递增进行解答;
(2)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进行解答;
(3)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及其规律进行解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 17=2+8+y,则y=7;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纵行质子数依次递增,所以Z为16;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所以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氟;
(2)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所以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为:Mg2+;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核电荷数为10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及其元素周期律可得: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同一列中,从上到下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
(1)7;16;
(2)Mg2+;10;
(3)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数依次增加.
点评: 了解原子的构成特点,掌握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3.(7分)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我校三(5)班实验小组虹桥公园小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浑浊,悬浮有固体小颗粒,散发出淡淡的鱼腥味.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一种常用的絮凝剂,并进行搅拌,加入的絮凝剂可以是 明矾 ,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过滤 (填操作名称),除去水样中固体小颗粒.再向水样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吸附 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此时得到澄清透明无色无味的水,这种水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加入适量的漂 *** 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漂 *** 的有效成份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判断中C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1 .
(3)这样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检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水样注入烧杯,加入肥皂水搅拌,如果有较多的浮渣出现是硬水,如果有较多泡沫是软水 .

考点: 水的净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明矾与活性炭在净化水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以及物质的变化和组成分析较多;
(2)利用化合物的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其中Cl元素化合价;
(3)根据硬水、软水组成上的差异所形成的变化的不同,采取加肥皂水的方法区分两种水.
解答: 解:(1)明矾具有使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凝聚的作用,而使小颗粒形成较大颗粒加快沉降,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静置后进行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再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颜色和异味,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属于物理变化;通过以上净化的水仍含有可溶性杂质,虽然澄清透明但仍为混合物;
(2)Ca(ClO)2中Ca元素化合价为+2,O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3)向自来水中加入肥皂水,若出现泡沫较少而有较多浮渣,则水为硬水;
故答案为:
(1)明矾;过滤;吸附;物理;混合物;
(2)+1;
(3)取少量水样注入烧杯,加入肥皂水搅拌,如果有较多的浮渣出现是硬水,如果有较多泡沫是软水.
点评: 本题为对与水有关知识的综合考查,涉及知识点较多,养成勤于归纳的习惯对于解答类似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14.(4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用漏斗过滤时,注意液面始终要 低于滤纸的边 .
(2)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 石棉网 .
(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 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4)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 细砂盖灭或用湿抹布盖灭 .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加热器皿-酒精灯;蒸发与蒸馏操作;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1)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2)烧瓶的底部面积较大,加热时,为了受热均匀,应垫上石棉网;
(3)根据仪器链接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解答;
(4)根据灭火的三大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条件回答.
解答: 解:
(1)用漏斗过滤时,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流出,造成滤液仍然浑浊.
(2)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不垫上石棉网,会因为受热不均,引起炸裂.
(3)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要先将玻璃管润湿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将玻璃管润湿再将玻璃管对准橡皮塞的孔稍用力转动插入,;
(4)根据灭火的三大原理: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最好的方法是用细砂盖灭或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
(1)低于滤纸的边
(2)石棉网
(3)润湿
(4)细砂盖灭或用湿抹布盖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实验仪器的连接,是较为简单的题型,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稍加留心即可做好.
 
实验题
15.(11分)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试管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2瓶纯净的氧气时,要求能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速率并节约药品,应选用发生装置 B 收集装置 F 进行组合.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H2O2 2H2O+O2↑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D (填编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4)如用E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
(5)如图H,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中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
(6)注射器G可用于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G的活塞,观察到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 ,表示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中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集气瓶底炸裂;注射器G可用于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处,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G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表示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
解答: 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①长颈漏斗;②试管.
(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B; F;2H2O2 2H2O+O2↑;
(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D;2KMnO4 K2MnO4+MnO2+O2↑;
(4)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中预先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集气瓶底炸裂;故答案为: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6)注射器G可用于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处,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A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G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表示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①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③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表示装置A的气密性良好.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6.(4分)(2012•南昌)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见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1.2g /  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② 1.2g CuO   0.5g  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③ 1.2g MnO2  0.5g  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小 (选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氯酸钾,混合均匀后加热,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简述操作和现象 ).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科学探究.
分析: (1)运用催化剂的概念和本题的实验目的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解答.
(2)如果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时间小.
(3)根据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只有氧化铜,而且预期结论是: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分析解答.
【评价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解答: 解:(1)本题的实验目的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所以“待测数据”是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故答案为: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2)如果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时间小.
故答案为:小.
(3)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只有氧化铜,而且正好是加入的氧化铜的量,而且预期结论是: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所以我们可以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氯酸钾,混合均匀后加热,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氧化铜有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氯酸钾,混合均匀后加热,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评价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故答案为: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点评: 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本身的质量不变.抓住催化剂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和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这两个性质探究.
 
17.(3分)(2014•张掖)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所示:
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39:127:48 .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 10 mg.
(3)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 7.5 g.
 

考点: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1)根据碘酸钾的化学式(KIO3)可知,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钾的相对原子质量×钾原子个数)):(碘的相对原子质量×碘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
(2)根据“每袋该食盐的质量×含碘量”计算即可;
(3)根据“碘元素的质量÷加碘食盐的含碘量”计算即可.
解答: 解:(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39:127:(16×3)=39:127:48;
故答案为:39:127:48;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0.5kg×20mg?kg=10mg,
故答案为:10;
(3)0.15mg÷20mg?kg=0.0075kg=7.5g.
故答案为:7.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san/293797.html

相关阅读:溶液的形成课后练习题:人教版初三下册化学
2014-2015九年级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复习专题试题
2015年中考化学四模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年初中化学竞赛试题(驻马店市实验中学)
九年级上册化学2016年2016年寒假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