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要求
1.了解回声和共鸣。 了解混响现象。
2.通过阅读文字以及欣赏图片获得生活和自然中回声和共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通过回声,共鸣有趣的声现象的介绍,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阅读 “动物与声音”,体会现实世界声音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回声。共鸣是难点。
三、过程
1.回声
由美丽的弋阳圭峰四声谷出现的回声现象,引出回声概念。
回声是声波的反射在人耳引起的感觉。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离障碍物距离近时就感觉不到有回声呢?让学生知道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秒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0.1秒,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
由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回声现象,并进行解释。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等建筑中的声现象,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2.混响、混响时间
声波在大厅中传播时,被四壁不断反射,即使在声源停止声辐射后,还会有声音的感觉,但由于声波的能量,不断被四周的墙壁和其它障碍物吸收,所以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只能维持有限的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混响,所维持的这段时间叫混响时间。
3.用音叉演示共鸣现象
如教材中第42页图3-3-5,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弹起。提出下列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右边的音叉振动,通过什么传播给左边的音叉?如果是真空,左边的音叉能振动吗?
如果左边换个不同频率的音叉,还能发生此现象吗?
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学生对声波和共鸣有了感性认识。知道右边的音叉振动产生了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当左边的音叉与右边音叉频率相同时,获得能量最大,以至于振动,发出了声音。接着给共鸣下定义:由一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引起与它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共鸣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列举生活中的共鸣现象。
4.教材中第42页和第43页的图可让学生自己阅读,其内容包含了声的多方面知识,如声音传递信息,声可在水中传播,超声,次声,回声现象等。可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在图中获取信息。
四、作业:
(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再次被接收称为回声.
(二)“家庭实验室”指导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55482.html
相关阅读: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摩擦力
体验科学探究
希望你喜爱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粤教沪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