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羊脂球》读后感[1500]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叫《羊脂球》的书,里面是由很多篇短篇小说组成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羊脂球。
书的作者是莫泊桑,第一次接触莫泊桑,是看《项链》,觉得他的文字非常有深度,通常是以一个耐人寻味的讽刺性结尾收场。《羊脂球》亦是如此。
《羊脂球》的诞生,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这不仅是莫泊桑的处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羊脂球是名妓女,属于社会的最低阶层,是受到唾弃和背负耻辱的人群。她们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类的堕落,社会的黑暗。小说中,女主人公羊脂球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那些所谓“上等人”中间的。这种身份,不但遭到“同车人”的蔑视,包括她自己都为自己的身份卑微羞愧不已。
以致当那些傲慢的老爷、太太们由于匆忙出逃而忘记准备食物,饿得饥肠辘辘之时,善良的羊脂球竟然“低声下气”地请求他们吃自己丰美的食物。在这里,作者很自然地写到了羊脂球善良的天性,她没有激烈的心理斗争,也没有任何讨好心思地描述,她的表现是那么自然。按理说,以那些“上等人”上车时对于她的无礼态度,羊脂球是不该同情和帮助他们的。但是她的善良天性却不忍看到别人的悲惨境遇,反而以德报怨、不计前嫌,竟然企求别人接受她的帮助,好像他们若是吃了她的东西,反倒是对她的一种恩惠,一种奖赏。读到这里,人们被深深触动了。一个妓女,竟然具备这样一颗慈悲之心,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难能可贵的。
可是当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的羊指球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幅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
也许羊脂球的职业并不光彩,可是她为了那些伯爵、夫人等表面上光彩的人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可是那些人在羊脂球“牺牲”后竟冷眼旁观。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无论是前面的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后面她被推去跟敌方军官睡觉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都被牺牲了。贵族始终看紧他们腰包里的金子,就算是自己的恩人,当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都会变成嗜血的恶狼。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人,能拥有权力、金钱、地位,都是血腥堆积出来的。他们就像是吸血虫,如马克思所说“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也正是这种丑恶的灵魂给他们带来了财富。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得像皇帝,这就是贵族的价值观,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行为上的终极关怀。这在后文中显露无疑。
作者用一个不愿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当时一些上层人士作对比;作者以经过关卡前羊脂球把提篮里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经过关卡后他们对她的一屑不顾作鲜明对比。这些是在时处的对照,另外也是对爱国方式的对比。读完《羊脂球》的第一感觉,就是为羊脂球叫不平。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小说通篇没有描述过羊脂球的心理活动,她的喜与乐、哀与愁、快乐与欣慰、委屈与愤怒都是通过她的一举一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作者似乎已经不需要她再表白什么,但是她的一切遭遇和感受,我们已经深深感悟到、体会到。她的遭遇扣人心弦,读来真实自然。为什么羊脂球从来没有在读者面前流露过任何心理历程的变化,但是却使我们每个人都那么真实的体会到主人公的一切思想性格。
莫泊桑的这则故事恰恰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羊脂球的身份虽然卑微,但却有着坚定的爱国信念,以及善良的心。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社会上层人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利可图时的奉承,无利可图后的践踏。两者之间鲜明的对比,更是揭示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腐朽与虚伪。
篇二:《羊脂球》读后感[1500]
对《羊脂球》这一名字并不陌生,莫泊桑更是早有耳闻,知道《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但是对于作品的内容,却是一无所知,只是无端地猜测。待读完全文,才觉得自己想当然的猜测是多么的可笑。
耐着性子但却又是欲罢不能地读完了《羊脂球》短篇小说集,这样的感觉似乎从未有过,觉得奇怪。细想起来,还是有一定缘由的。
想放弃,是因为这部小说集是一部译制读本,许是法语与汉语的差异,或是译制者对于两国语言的驾驭能力问题,使一些地方出现语病,文字经常有艰涩阻滞的时候,给理解吸收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阅读的障碍;还有些地方,翻译的语言刻板、僵直,想当然地认为大大折损了原著的语言魅力,让人无法领略大师的风范,无法揣度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不舍,是由于它的作者——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拜读经典的心理成分还是有的。这就像我们因为是某个人的粉丝而觉得他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或因为慕名而去崇拜某个名人、游览向往的圣地一样,对他们有着难以割舍的了解的欲望。
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亦步亦趋龃龉前行。不过细究起来,这部经历百年沧桑的著作能够流传于世,它的独特魅力与微小的瑕疵比起来,还是可以归咎为瑕不掩瑜,作品的生命力还是攫取人心的强有力的支撑。
这部小说集共收入四十多篇文章。掩卷回味,记忆的屏幕上,留下深刻印象的当属形形色色灵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致来说分为以下几类。
战争中的女人。
其中好几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战争中的妓女,《羊脂球》《二十九床》《菲菲小姐》等,都是通过她们与外国侵略者的不屈斗争,揭示她们的爱国情怀和善良本性的。相反地,众多道貌岸然的贵族、商人、政客等资产阶级人物,只顾私利而没有民族尊严,他们与这些女人在人格上相形见绌;这些女人,反衬出了他们的寡廉鲜耻。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屈辱历史,想起了那一个个中国的脊梁,更想起了那些为数不少的汉奸、卖国贼、皇协军、特务们的可耻行径,他们同样是连作品中的妓女都不如的一群可耻的民族败类。
《萨瓦热大妈》,在得知自己的儿子牺牲在战场上后,用自己过人的智慧、超人的胆略,将五位德国军人活活烧死。《俘虏》中的少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果敢的言行,将六位普鲁士军官与士兵引入地窖,成功活捉。战争使母亲失去了儿子,使妻子失去了丈夫,向往和平,是她们共同的心声。她们的勇敢是一股股熊熊燃烧的复仇的烈焰,将燎原祖国大地,使侵略者丧魂失魄,节节败退……
惯常婚姻生活中的女人。
不同的女人,从不同的文字中,一个个徐徐走来,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生动的面孔:
《帕里斯太太》的勇敢、大胆、漂亮。
《首饰》中妻子的不轨;《项链》中妻子的爱慕虚荣;《宽恕》中女主人的隐忍与大度。
《幸福》中的妻子为了追求心中的爱情,放弃了奢华的生活,与心爱的隐居到远离人烟的偏僻荒凉的角落,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但我更愿说,那是他们幸福的桃花源。
《在一个春天的傍晚》中,为爱感怀落泪的未婚老女人。
《初雪》中,那个温存、软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和关怀的妻子。还依稀听得见她撕心裂肺的经久不息的咳嗽声……
《在树林里》,那位已经五十多岁的老太太与年逾花甲的丈夫,为了弥补年轻时未能体验的浪漫缺憾,在野地里孵小鸽子的可爱……
其他场合、其他职业的人。
护工《魔鬼》的心狠手辣;《保护人》的不自量力,自我膨胀;《我的叔叔于勒》的穷困潦倒。
《小酒桶》中,饭店老板的阴谋诡计。
《真实的故事》中,男人的凶狠,女人的不幸。
《绳子》中,老人百口莫辩的冤屈的孤魂,让我们看到“唾沫星子淹死人”的威力。
《勋章到手了》中,对以妻子美色获得勋章的男人的嘲讽。
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的《瞎子》和不知下落的《女疯子》,为我们诉说着人性的残忍。
《旅途上》,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素昧平生的善良的心。
……
一群拥有的华丽外表的人,却同时拥有着无比丑陋的内心。看似丑陋卑贱的羊脂球,却有着华丽的热血。然而我们人类的世道似乎一直都是华丽的外表在打压着美丽的内心——人就是这样,宁愿买外表鲜艳的桔子也不会哪怕花一分钱去买外表腐败的桔子,即使它真的很好吃。然而到底怎样的桔子才是好桔子,直到如今,似乎人类并不想去承认——就好比羊脂球的悲哀,也只会仅仅被看做是“贫穷挨打,人善被欺”的教材来激励自己。
篇三:《羊脂球》读后感[1500]
在莫泊桑的《羊脂球》中,一群表里不一、虚伪自私的丑陋嘴脸,他们出身上流社会,或为富商,或为伯爵,在国家危难、民族大义面前畏缩卑屈,在社会等级、人情世故上更是迂腐自大,冷漠卑鄙。外表富丽堂皇的这群人拥有着肮脏低俗的内在人格,与作为地位卑贱却大义凛然的妓女的“羊脂球”形成一对恰恰相反的对比。“羊脂球”是受害者,同时也是被歌颂者;而与之相对的那些达官贵人,兴许在最后看起来是“得益者”,然而更加是“被控诉者”。
我主要想谈论的,不是“羊脂球”,而是那一群“被控诉者”。他们的形象,联系到中国的一句话,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又让我想起了明代刘基的一篇《卖桔者言》。两相比较之下,莫泊桑在《羊脂球》中塑造出来这么几个丑陋的人物,就好比是莫泊桑卖的桔子了。
《卖桔者言》中有这么一句:“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这真是说出了人性中一种亘古不变的社会丑态。从《羊脂球》看出人性的丑态,不外乎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自私自利”。或者是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人们才会对认为是美的东西趋之若鹜,人争鬻之。然而,在人类看来,什么东西才是美的?很简单,就是利益。也许我们应该觉得很好笑,因为我们人类似乎很矛盾,或许也可以说是很愚蠢——我们把丑陋的东西当做作美好的东西,并且得到人类社会的普遍认可,于是这种人性的丑态成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无可厚非甚至富丽堂皇的常式。而这样的病态心理,就造成了很多为富不仁的人,也就是虚有其表的桔子。
于是,嫌贫爱富,趋利避害的虚荣嘴脸,成了人类在世界物种的象征性特征——至少在《羊脂球》中我们或许可以斗胆下这样的一个的定义,高中作文。我们就说小说的那几个上流人,他们彼此之间、他们与羊脂球之间、他们与侵略者之间,这三对关系,折射出来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他们彼此之间,可以说是相互之间找到“共同语言”的人,他们都富有,都有地位,所以他们很快便彼此阿谀奉承,点头哈腰,相处得融洽起来。这种融洽,是建立在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之下的。富商仰慕伯爵的地位,他们的夫人也觉得能够与伯爵夫人一起交谈是一件能够提高自己身份档次的事。
而他们与羊脂球的关系是最为微妙也是最具嘲讽的。他们面对妓女出身的羊脂球,摆出一副 高傲的姿态,嘲讽着眼前的“下贱人”。在马车上遇到风雪肚子挨饿的时候,他们还摆着那愚昧可笑的“架子”拒绝羊脂球的食物接济。令我感到有意思的是,小说中有两处“拒绝”的描写,一处是这群人对羊脂球食物的拒绝,一处则是羊脂球对普鲁士军官要求她用她的本行工作来伺候他的拒绝。
这两处“拒绝”的对比十分明显地可以看出自私与无私、真诚与虚伪的差别。这群人最终还是动摇自己所谓的那何其可笑的“高贵原则”而接受了羊脂球的食物,并且对她相对友好起来,而这种虚假的友好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等同于真正的善意,而是在他们卑鄙的内心中为了成为实现一己之私而能利用的工具。在当得知普鲁士的军官不肯放行他们的马车,要以羊脂球的陪睡为交换条件的时候,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地诱导羊脂球答应他们的请求——他们甚至可以“完全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价,与一个他们眼中再卑贱不过的妓女呼朋道友。而羊脂球作为一个妓女,却不肯为侵略者服务,一个在世俗的眼中最下流的人,却表现出最高尚的情操和人格。
然而很可惜的是,这一切是得不到任何同情的,她的正义,她的拒绝只能换来那群人的埋怨和恢复如初的冷眼。最终,羊脂球的善良帮助了这群人,而这群人重新上路以后,马车上的一切都恢复成了出发前的样子,没有人愿意理会那个他们认为被侵略者睡过以后就变得更加下流的女人。他们依旧在谈笑风生,依旧是“人争鬻之”的高贵人物,他们忘记了家国的危难,他们在对侵略者的一番卑躬屈膝之后,到他们认为有利益,可以避免战争,可以永远不用再回法国的地方去继续当他们的桔子,继续享受“世俗市场”的青睐和巴结。而羊脂球却哭了。她在哭什么?我想她不但是在哭那群人的丑陋面目对自己的伤害,更是在哭一个饱受侵略的民族的悲哀。
本文来自:作文大全网 http://www.jiyifa.cn/zuowen/7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