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期校报,郭敬明及其作品成为焦点。大家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笔者看后有众多感慨积压在心头,不吐不快。
首先想问的是,那些在校报上发表文章支持或反对郭敬明的,你们之间的争论是针对其作品而展开的纯文学的争论,还是盲目地因个人喜好而写下的肺腑之言呢?如果回答是后者,我深感遗憾。
纵观当代文坛,以八十后甚至九十后为主流的文字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凭借一篇《杯中窥人》问鼎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韩寒,到靠赚取版税跻身福布斯榜的郭敬明,再到成熟得令人惊讶的少女作家蒋方舟。他们的出现为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另一方面,他们掀起的狂潮,却使一大批的青少年走进了一个误区,开始迷恋上凄美动人的故事,开始机械地罗列华丽的词藻,从而丢弃了文学的本身,文字的灵魂。校报上的文章俨然分成了“崇四派”和“贬四派”,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好不热闹。从开始的文学意义上的争论,渐渐偏离了中心,转变成对郭敬明人格的争论。大家基于对小四的喜爱或厌烦,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看似义愤填膺打抱不平的文字战争。可是同学们,你们这样做就仗义了吗?你们这样说就痛快了吗?
小四也是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们用放大镜看他的(或优点),这不是以偏概全吗?
说实话,小四的很多文字,我是的。《夏至 未至》带给我的,带给我的启迪,会值得我用一生去铭记。“那些男孩,教会我,那些女孩,教会我爱。”书中描绘的场景很多也曾真实地出现在我的中,一次次刻骨铭心的回忆会让我更加珍惜以后的日子。
那些说小四家财万贯,出手阔绰的同学,难道你们不知道每卖出一本《最小说》,都会有一分钱捐入“最小说慈善基金”吗?
那些说后悔当初看小四充满忧伤情绪无病呻吟的文字的同学,难道曾经他的文字带给你的震撼或是引起了你的共鸣,真的一文不值吗?
反过来说,我看到周围有的同学仅仅因为《最小说》是郭敬明主编,就期期必买。但是我发现有几期的《最小说》里面充斥着千篇一律的校园,而且情节大都相似,无非是谁喜欢上了谁,谁甩了谁,这样的文章,就不值得我们盲目的追捧、传阅了。其实,读真正的文字作品是掺不得半点儿感情多彩的,文章文章,先看其文,后看其人,本末倒置就不好了。
文学的商业化和流行化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社会就这么发展谁都改变不了,我们该客观地去看待,关键是被多种元素包装下的文学作品还有没有其深刻内涵,有没有教育意义,我们要有选择地去适应。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人——鲁迅。
当人们沉溺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无法自拔时,当人们沉湎于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中时,一颗浮躁的心怎能容得下先生那充满的灵魂拷问和锋利的匕首投枪?看着老一辈作家,他们在文章中那么深切地怀念先生,他们不断以《呐喊》告诫我们:今时今生,年轻一代一定要读鲁迅!不读他,我们无法直面繁杂的人生;不读他,我们无法看到深处的鄙陋;不读他,我们无法守住那片高洁的精神家园;不读他,我们无法具体而透彻地了解中国。
读点鲁迅吧,我们可以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和丑陋;读点鲁迅吧,我们才能逐步地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读点鲁迅吧,那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在你彷徨无奈之时指引去向的明灯。
我是真切地,未来的我们,能够以晚辈的身份,带着一颗不沾染世俗习气的心,与他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
无论是八十后,还是九十后,我们以后的路还很长,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才会更多的!
后记:希望大家不要再对小四口诛笔伐了,关于他的争论到此为止好吗?我们不要抓住别人的尾巴不放,而是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那样,小学作文,八十后就会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作品,九十后就会更加茁半地成长,以后的中国文坛就会更加辉煌。而小四呢?再也不会天黑了。
本文来自:作文大全网 http://www.jiyifa.cn/zuowen/6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