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只有先注意到一定事物才可能进一步去集训、记忆和思考等。
注意的特征
1、指向性:比如孩子在做数学题,他的心理活动就指向了题目的数据、要求和答题的思路,而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
2、集中性:比如孩子正在上课,他的心理活动应集中在听讲、记笔记和思考问题上,而不是去想上学路上遇到了谁,等等。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比如在众多的目标或信息中注意并找到自己所需的对象,是“众里寻他”。
2、保持功能:比如长时间观察一个实验;孩子对自己心爱的玩具深情凝望。
3、调节功能:比如孩子将注意力从读书转移到写作业上。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例如,听一个声音时,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盯着眼睛看; 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眼睛常常是“呆视着”,好像在看着远方,周围的对象就被感知得模糊起来而不会分散注意力了。
2、无关运动的停止:当人高度集中注意时,常常表现为静止状态。当老师的讲课特别吸引孩子时,孩子原本握在手中的笔会从手中滑落。
3、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比例也会改变,一般吸得更短促,呼得愈加延长了。在紧张注意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时停止的情况。 如影片内容播放到紧张危险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中会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荧幕。
(四)注意的分类
注意分三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有意注意
也叫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比如孩子上课专心听讲就是有意注意。每个孩子都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有意注意,以保证自己能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学习。
2、无意注意
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大家正在教室上课,忽然有人推门而入,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一个三岁左右的儿童正在玩心爱的小熊猫,忽然一个红红的小皮球滚过来,他会马上抓起小皮球玩起来,把小熊猫丢在一旁。这就是无意注意。
以上两种注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例如,一个孩子正在思考某一问题时,旁边有人在谈论某一趣闻轶事,他被吸引住而停止思考,去听别人的讲述,这是无意注意。当他猛然意识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又聚精会神地思考起原来的问题。这种服从于预定目的,而且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的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是有意注意。学会骑自行车后,作为交通工具天天要骑,慢慢骑自行车成了熟练的技能,不需要注意骑自行车的动作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这时骑自行车就成了有意后注意。
(五)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的范围。比如孩子一抬头看见天空中有四五只鸽子在飞翔。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1)与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如果被知觉的对象形态相似、排列整齐、颜色大小相同、能够成彼此有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大些。反之,则注意的范围就小些。
(2)与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关: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注意的范围要比识字不多的人大得多。越是熟悉的东西,注意的范围就越大。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善于把知觉的对象组成一个整体来感知。
例如,孩子刚入学,阅读时往往是一个字一个字,甚至是一笔一画地感知,注意的范围小,而花的气力却较大。高年级学生是一个词或词组,乃至一个短句地去感知,注意的范围扩大,而花的气力却较小。
(3)与个人的活动任务有关:活动任务不同,注意的广度也不同。
例如,一个人在规定时间内感知一段文字,第一次要求他说出尽可能多的汉字,第二次要求他说出汉字的颜色,第三次要求他辨别汉字的正确与错误。由于每次活动任务的不同,他注意到的汉字数量也不同。
此外,有无明确目的任务的注意,两者的注意广度也会不同。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对象上的时间长短。注意稳定即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与之相反的是注意分散(即分心)。
如:学?在一堂课的时间内,他的注意始终保持在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对象上;医生在进行手术时,要持续几小时高度紧张细致地工作;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注意高度集中,废寝忘食。
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选择性地集中在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而是在活动总任务不变的前提下,把心理活动选择性地集中于事物的几个方面。
例如,学生钻研某一问题时,一会儿思考,一会儿看教科书,一会儿查资料,一会儿又动笔书写。这些都属于在总任务不变的前提下,心理活动选择性地集中于事物的几个方面。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和注意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如果注意对象内容丰富,复杂多变,注意就容易稳定。反之,对那些内容贫乏、单调和静止的对象,就难于维持稳定的注意。
例如,我们看一个单调静止的简单图像(如一张照片)时,注意性远不如看内容丰富多变的复杂图像(如一部电影)那样稳定。
(2)和活动内容及方式有关:在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活动中,必须适当变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才能维持稳定的注意。
例如,让孩子半天只上一门学科,长时间单调的刺激会引起他们大脑皮层的抑制,使注意不稳定。如果安排几门不同的学科,把性质不同的文理学科及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适当地交叉,那么注意就易于保持稳定。
(3)和学习者的状态有关:大凡意志坚强、对事物抱有积极态度、对内容有着浓厚兴趣、对目的任务明确的人,能和各种干扰作斗争,保持注意稳定。反之,如果意志薄弱、对目的任务不明确、缺乏兴趣,或处于身体、心境不佳等状态时,就难以保持注意稳定。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的分配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如:一边听音乐,一边跳着舞;驾驶员在行驶途中,既要注意交通信号,又要关注路况,还要手脚并用驾驶汽车。
注意分配的条件:
(1)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只有这样,人才能把更多的注意指向不太熟悉的活动上,否则注意的分配将是不可能的。
例如,让一个刚会写字的孩子边听边写,他常会只顾听而忘了写。他只有到了写字得心应手的时候,才能一边听一边写。
(2)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
如音乐老师能看着谱自弹自唱,因为这些活动存有内在联系,早已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反应系统,所以她能很好地分配注意。
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这两种活动也很难做到注意的分配。如一手画圆一手画方,画出来的一般是既不圆也不方的。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种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种对象或活动上去。
例如,学生第一节课上的是外语,第二节课要上数学,他必须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外语课转移到数学课上,这就是注意的转移。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比如看过一篇生动有趣的小说之后,要立刻开始解答难度较大的习题,注意的转移就显得困难而缓慢。
(2)与对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有关:比如明天要参加一个重要的竞赛,即使电视很精彩,孩子也会将自己的注意顺利地转移到复习上去。
(3)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比如聪明的孩子反应灵敏,能将注意迅速转移;反之,则来得慢些。
(4)与已有的习惯有关:比如专心的孩子容易把注意及时地从数学作业转移到语文作业上。
注意力优秀的孩子,在注意的品质上体现为广度佳、稳定性好、分配合理、转移迅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huyili/17866.html
相关阅读:五个方法练习你的注意力
如何测试你眼睛注意力是否集中
介绍几个对记忆力保持或提高的注意事项
如何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10倍学习法》中的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