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常见题型
●声的产生原因──物体振动
例1(2007苏州)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的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辨别不同发声体主要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震耳欲聋”是指响度大;因此B、C、D都不正确,应选A。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产生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声的传播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的速度不同
例2(200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声音的传播介质不同声速不同,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选C。
例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气体还与温度有关,故选D。
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声的三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此知识点可以探究形式出现
例4(2008年潍坊市)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声音,是因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
解析:辨别不同发声体主要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故选B
例5(2007大连市升学卷)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解析: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选A。
例6(2008年上海市)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
解析:声音的高低指音调,高低音一般指音调,故选B。
小结:声的三特性定义及相关因素都为中考的考查的热点。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定义;控制噪声污染的途径
例7(2008年桂林市)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析:控噪途径有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措施与途径对应,故选D
小结:噪声的定义、控噪途径、控制噪声的措施与生活紧密相关应是考查的重点
二、中考试题中声学部分试题主要以填空形式出现
●回声测距
例8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地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
解析: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31m/s
发出声波到收到回波所用时间t=4s
则海深h=vt/2=1531m/s*4s/2=3062m
小结:声从发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内,声走了两倍人到障碍物的故s=vt/2
●听声计时
例9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听发令枪声开始计时,记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0.59s,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
解析:听声计时即声音从起点到终点跑完一百米才开始计时,则少计时间为△t=100m/340m/s=0.29s,真实成绩为=0.29s+10.59s=10.88s。
小结:学生的难点是分辨听声记时时间是多计了还是少计了,讲解时可把声音看作一名运动员,是这名运动员跑到终点才开始计时,则为少计。
三、声学部分今后的命题方向
声学知识的考查与时事联系、综合考查,即体现新课程中生活中的物理以及学科内的综合,也由于声学部分所占比例较小不独立成题。
例10(2008年乌鲁木齐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专家搜救队和直升机抢险队在抢救生命和运送物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救、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波传递的特性。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传给搜救人员的,搜救者在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时主要利用了人耳的效应。搜救人员喊话的声音越大,声音的越大,声音就会传的越远。
例11(2008年深圳市)如图是我国去年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回的月面照片,下列与月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较暗部分是海洋或湖泊
B.陨石撞击月面会形成环形山,同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C.月面上的昼夜温差比地面上的昼夜温差大
D.如果你乘坐“嫦娥N号”登上月球,你的质量会是地球上的1/6
例12(2008年广东省)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答案:1.信息;固体(气体);双耳;响度。
2.C。
3.C。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hongkao/321274.html
相关阅读:中考英语情景交际答题方法指导
新高一物理学习方法:中考后的暑假如何学习高一物理
中考备考策略:优等生的中考复习方法
中考数学填空题解题注意事项须知
北京中考数学真题解析:多思考 重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