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七大“陷阱”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中考复习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概念混淆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一物体温度降低的多,放出热量就多   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C.温度总是从物体热的部分传递至冷的部分   D.深秋秧苗过夜要灌满水,是因为水的温度高   分析:本题中的“陷阱”是将内能、热量、温度、比热的概念混淆了: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所以热量是过程量,热量不能“含”。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不能说成温度传递。因为水的比热大,秧苗过夜灌水可使夜间水向外放热时温度降低少,保护秧苗。选项A正确。   二、条件多余   例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200牛的小车,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维护它运动所需要力的大小是(  )   A.100牛    B.50牛    C.200牛    D.0牛   分析:“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所以题目中“维护它运动所需要力的大小”应该为0牛,而本题中所提供的“重为200牛的小车”、“以1米/秒的速度”等条件都是多余的。   三、隐含条件   例3.王小虎同学听到上课铃响了,他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时间为10s。那么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那个值(    )   A.3W     B.30W     C.300W     D.3000W   分析:此题隐含了该同学的重力和一层楼房的高的条件,若要对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进行估测,就必须先估测出他的质量约为40kg,进而通过G=mg计算出他所受重力大约为400N,每层楼房的高大约为3m,第三楼高度应该是6m,根据公式P=Wt=Gth=400N×10s×6m=240W,与300W最接近。答案C   初中物理有很多常见隐含条件,比较典型的有: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家庭电路:U=220V;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四、隐含答案   例4.阅读下面的短文   如图19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垒属管(如图20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克有客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叉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   (2)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      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       “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       (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①停止“制冷”②开始“制冷”③热量④温度⑤高于⑥低于)   分析:本题的第一个问题,其实答案已经隐含在题目中了:“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叉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只要考生能认真读题,就可以马上得出答案。   五、陌生情境   例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以钛酸钡为主,渗入多种物质后加工而成,目前家用的陶瓷暖风器、陶瓷电热水壶等就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   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应用十分广泛。

  (1)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使用了PTC陶瓷电热元件,如图为其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图象,由图可知,该PTC材料的居里点温度为______________℃。   (2)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工作时的温度基本固定在165℃左右,若它的温度高于165℃时,电阻______________,功率______________,使其温度_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变化情况);反之,也能自动调节。因此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3)利用PTC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实现对过热蒸汽的温度(大于100℃)的测量,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用电路图和简单的文字扼要叙述测温原理。   分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阅读信息处理题,它的基本形式是:给出一个陌生的物理情景,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类问题的思维量比较大,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要领,就本题而言,学生只要理解文中“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参照图很容易答出(1);第(2)问知道“居里点温度”,根据“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判断出电阻增大,又因为,U不变,R增大,可得P减小,它在相同时间内做功少,温度降低。第(3)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PTC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从而使电路中的电流减小的实际利用,只需使PTC电阻与电流表串联并将PTC电阻置于过热蒸汽中,就能用电流表间接表示出温度值。   六、设置“圈套”   例6.质量为7.9kg的正方体铁块放置在面积为0.5m2的水平面桌面上,它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ρ铁=7.9×103kg/m3)   分析:本题设置了一个圈套:部分考生会把受力面积定为S=0.5m2,而忽略了铁块的面积,所以导致算出错误答案:P=mg/s=(7.9kg×10N/kg)/0.5m2=158Pa。   正确答案:铁块体积为:V铁=m/ρ=7.9kg/7.9×103kg/m3=0.001m3,所以铁块边长l为0.1m,底面积S=l×l=0.1m×0.1m=0.01m2由于桌子的面积大于铁块的底面积,受力面积取其中小的面积,所以接触面积为铁块的底面积。则P=mg/s=(7.9kg×10N/kg)/0.01m2=7900Pa。   七、定势“诱导”   例7.一同学测量一物体长度4次,测得数据为:18.39cm,18.40cm,18.41cm,18.52cm,他测量的结果是______cm。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主要方法,而这个方法有例外或不适用的情况,因而命题人往往在这方面做文章。本题可能出现的错误有:1、18.45cm,在计算前没有将错误数据18.52cm删除;2、18.4cm,去除了错误后计算的结果没有保留与原数据一样的精确度。正确答案:18.40cm。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hongkao/300982.html

相关阅读:中考数学填空题解题注意事项须知
北京中考数学真题解析:多思考 重视应用
中考备考策略:优等生的中考复习方法
新高一物理学习方法:中考后的暑假如何学习高一物理
中考英语情景交际答题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