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的最高科学成就体现在运动学和天体力学中。早在进入剑桥之初,他就已经思考运动的原理,当时他的思想主要受到笛卡儿和伽利略的影响。1664年他已经对非弹性碰撞问题进行过定量研究,不久他提出惯性原理,指出力与运动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并比惠更斯早10年提出向心力定律。牛顿早在大鼠疫时期就已经深入研究天体的周期运动与引力的关系问题,但他并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1679年,他在与胡克关于引力与重物轨道问题展开的争吵中逐步意识到平方反比关系的引力作用指向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而且平方反比关系可能是引力的一个普适关系。
1679~1680年的牛顿形成了万有引力观念,并且证明平方反比关系与椭圆轨道存在着必然的联系。1684年,哈雷、胡克和雷恩大约同时猜到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与行星的椭圆轨道之间有必然联系,但他们都无法证明和推导出这一结论。哈雷请教牛顿,牛顿表示他在几年前已经完成了证明。不久,牛顿写出《论轨道上物体的运动》一文,证明天上与地上的物体服从完全同样的运动规律,引力的存在使得行星及其卫星必定沿椭圆轨道运动,展示出一种全新的力学理论框架。哈雷看出这篇论文有划时代的价值,他敦促牛顿把它扩充为专著发表。于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这部科学巨著得以问世。
牛顿的力学、运动学和天体力学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原理》之中。牛顿定义了时间和空间概念,定义了作用和力以及运动等概念,这些概念和定义沿用至今。他以公理形式提出了著名的牛顿运动三定律。当他把第二定律带入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时,得到了椭圆轨道运动受到距离平方反比引力作用的关系。牛顿证明,这一关系适用于太阳与地球、地球与月球以及木星与其卫星,这就是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在这部著作中,牛顿用统一的概念、理论体系详尽地解释了当时所知的几乎全部运动现象,包括物体、流体、落体、摆体等的运动,包括行星、彗星及行星卫星(月球、木星卫星)的运动,还包括海洋潮汐运动。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hongkao/283330.html
相关阅读:中考英语情景交际答题方法指导
新高一物理学习方法:中考后的暑假如何学习高一物理
中考数学填空题解题注意事项须知
中考备考策略:优等生的中考复习方法
北京中考数学真题解析:多思考 重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