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语文
傅启玲老师
查漏补缺 突出重点
最后一个月,我们备课组商量,主要让学生复习时查漏补缺、突出重点。
通过之前一段时间的复习,很多同学已经发现了有代表性的问题,就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攻关,比如有些同学在现代文阅读方面比较差,建议在老师的指导下,找些文章阅读,加以练习。
从突出重点方面来说,同学们可以想办法找出规律,这样更容易掌握,比如文言文阅读共19篇,都是重点,考纲里面都有,因此,每篇文言文都要掌握好。文学作品的考点不外乎内容、语言、写法、感情的把握,基本上就是这4种题,学生复习时,找到了这些规律,答题时就容易很多。
复习时,对以往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进行思考、归类是很重要的,另外,一道题的考点是什么、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很多学生不会往这些方面想,会想的同学往往较易得分。
有些学生比较忙,在书店买资料时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比如模拟试题,我不建议毫无目的地用广东省以外的模拟试题,我建议同学们尽量练习广东省的模拟试题,或者与此类似的本省内的模拟试题,这样才更有针对性。
作文占的分数比较多,我建议同学们,思考、回顾整个初中阶段自己写作文的得失,比如,写作方面,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要有意识地掌握某一类文体的写法,比如写人的记叙文怎么写,而不是为写而写;对一些优秀的作文,有空还是要看看,但是,不要刻意去记忆某些范文,以便考试时照搬,这种死搬硬套的做法不可取。
另外,把自己整个初中阶段写过的作文,重温一下,这比你去记忆一些材料还要快捷、有效。要看一下以前写过的作文,说不定中考的时候就可以用得上;有些学生平时写完作文,就随便把它扔到一边去了,这样其实很浪费,我们平常写作文,其实就是一种素材的积累。
B
数学
贾玉文老师
考试粗心出错 在于知识掌握不牢
最后20多天,真正的上课时间不多,二模之后的两个星期,主要是做2019年的数学模拟卷,要了解自己做题的时间,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
现在,有不少学生发现做题出错,往往归结于自己粗心,其实,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概念没有弄清楚,比如科学计数法,很多学生弄不清楚a的取值范围,结果致错,因此,如果学生有精力的话,我建议,最好再回顾一下初一到初三的概念、公式。
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不熟悉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整天都在做题,最后搞不清他本来的位置在哪里了。做计算题时出错的情况比较多,其实,很多计算题都是可以检验的,比如凡是解方程的题,都可以在解完后,再把答案代入进去,看看对不对。不存在粗心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考试时紧张,把老师教的方法忘记了。
粗心大意,可以尽量避免,当然也不是绝对避免得了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考试的科目太多,很多学生应付不过来,比如,你让他把课本看一遍的话,他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间,英语要记、语文要记,历史要记、政治要记,哪里还有时间记数学呢?学生往往觉得没有必要。
从考试情况来看,我建议学生,数学的公理、定理,要朗朗上口。要记得非常熟,一看到题目,马上就能想到要用到什么知识。中考的时候,学生们往往都是不够时间的,这就是因为用了太多的时间去思考。
还有一些同学,答题时写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写得太多了,反而浪费了有限的考试时间,比如,有些题目只有1分,可是,万一结论写错了,过程写得再漂亮也没有用。
最后20多天,建议同学们不要做过多的题,把老师讲过的练习、自己做过的题,总结一下,复习一下,就可以了。过多做题,可能会导致自己焦虑、心慌,不利于考试。
C
英语
伍春琳老师
越到后面 越要多听
最后20多天,一个是基本考纲的词组要记熟;另一个是写作文要抓紧,要反复练习。
中考有个词汇表,要记熟;语法专题练过了,就是进行题型专练、模拟专练。最后20多天里,查漏补缺也很重要,错的、不会做的要找出来做,还要通过做题,加强巩固所学的知识。
英语作文其实就是一种表达,英语毕竟是外国语言,没有语文那么深奥。英语与其它科目不同,作文还是要继续练的。我现在就让学生集训作文,基本上是隔天写一篇作文。
要多读多听,语法一定要弄明白。听力越到后面越要天天听,一定要加强练习。
D
政治
余世红老师
回归基础
最后20多天,时间很短,应该回归基础。
政治5本书,还要加上时事政治,内容很多。现在的政治考题很活、很开放,相信很多同学前段时间都经过了热点专题复习,最后这段时间,应该回到基础上,把94个考点掌握好,把新的时事补充进原来的学习内容当中,到了考场上,才能有材料来灵活运用,不至于漫无边际地答题。
另外,3年学习的内容当中,初三的内容占的比例大一些。同学们都知道,时事占10%,初三的知识占40%,剩下的是初一初二的内容,如何安排时间,相信大家也清楚。
E
地理
黄新生老师
要掌握条理性、纲要性
地理50道选择题,最后20多天,抓紧了,应该可以干很多事情。地理不是很难,多花些时间,说不定会提高成绩。
现在地理的考试都是水平性考试、新课程的标准,传递给学生的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而不是地理科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所以,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并结合一些时事,应该差不多了。
今年关于地理的话题比较多,干旱、地震、世博等都与地理相关,作为学生,要“以不变应万变”,掌握好课本知识,能解释的尽量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就干旱来说,主要是夏季风和冬季风、冷空气的强弱问题,还有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等。而地震,就是两个板块的碰撞问题,像汶川、玉树都是两个板块交界的地方。
地理课本的条理性不强,因此,学生会出现记了这方面忘了那方面的情况,因此,学生要复习的时候要掌握条理性、纲要性,可能收获要大些。配套的练习册里有提纲,顺着提纲,去回答一些问题、熟悉相关问题,就差不多了。
此外,课本上的一些要学生思考的活动题,看一看,思路会更加清晰。
F
历史
陈妙妍老师
关注基础 灵活理解
现在的考试,基础知识占的比例很大,历史还是要注重考点要求,重视基础。
从考题来看,历史考试比较灵活,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较少,比如,理解性的、知识迁移性的题目比较多,所以,一要专注考点,二要抓基础,另外,不能死记硬背。就知识迁移来说,它可以是学科内的迁移,也可以是学科外的迁移,考试会落实到考点内的内容,但是不会直接提问,这样就会出现,哪怕学生背熟了知识点也不一定考得好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把知识和理解结合起来答题。
这几年历史考题跟时政热点结合得比较密切,所以,复习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近两年的时政热点,相对来说,这方面考得比较多一些。
要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很多学生遇到问答题不会答的,结果被扣分,因此,注意做一下这方面的训练,学会答题的方式。
另外,表述要清楚。一些同学答题时表述不清楚,本来是这样,结果讲到了相反的方向去;或者不注意专有名词、概念的准确性,错了一个字,可能一分也没有。
G
生物
谢文龙老师
关注课本知识点
今年跟往年一样,都是50道选择题,而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考试时间延长了10分钟,就是50分钟,。
从我的观点来说,与往年的区别不大,一个是重视基础知识,一个是重视基础技能,那些偏题、难题基本上没有,或者量很少。
最后20多天,如果过多关注练习,我觉得时间不够,因此,我建议还是要回归课本。
要重视哪些呢?一些基础的概念、原理,还有一些实验。
对于实验,学生应该这样看待:不光是包括书本上的熟悉的探索实验,还应该包括书本上那些演示的实验,还有资料分析里面的实验,所有跟书本有关的知识点都要看。
虽然只有50道题,知识面还是比较广,不能说这个知识点不重要就不看。
另外,书本上的图表也很重要。题型虽然都是选择题,但图表还是经常被拿出来考核的。
前段时间做了很多练习,现在,不要做太多了,现在应该是归纳总结的阶段,要重点关注那些知识点薄弱的地方。
H
化学
刘国全老师
答题表达要到位
化学的特点是知识比较零碎,比如关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反应规律、反应现象等,很多都需要记忆。如果没有记熟,就要继续牢固掌握。
最后一个阶段,还是要回归课本,因为很多题目都是来源于课本的。还有一些是关于知识点的,考试比较全面,因此考点复习也要保证全面。一般来说,复习资料是按照一个个考点来设计题目,所以,自己要根据个人情况,看哪些考点自己不熟的,多做些练习。
化学有些题目跟社会热点事件联系在一起,比如世博会、低碳经济等,其实,它们的原理都来源于课本,你只要把知识掌握牢固了,那么,这些也不难。
我发现很多学生,做题时不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记得不够牢,比如判断这个反应能不能发生,即使他知道要有沉淀生成,但根本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沉淀。这还是牵涉到记忆的问题了,所以说,知识还是要记得熟,记熟了之后,自然会用得得心应手。
纯粹地记忆有时候效果也不是很好,要通过做题,不断强化,比如做题时,出现方程式了,就跟着再写一遍,这就加强了记忆。单纯去背,反而没有什么效果,还是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来提高。
今年的考试与往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比较稳定。我发现,每年考完后,学生们都会感觉化学比较容易考,但是考出来后的分数并不是很高,这说明很多学生轻视考试,不注意细节,比如表达不够准确被扣分。
我建议学生,平时做题时,看一看人家的参考答案,看看人家是怎么表达的。表达出的内容要有可操作性,表达完之后,让一个不懂化学的人来做,它能够按照你说的一步步做出来,这样才叫表达到位,比如有的同学用太专业的用语,比如“用稀盐酸”,但怎么做,就不知道了。应该说“取一支试管,向里面加入多少毫升稀盐酸”,这样一步步写,才表达到位。
I
物理
易永坚老师
学会总结
我觉得一模之后,同学们应该学会查漏补缺,看自己哪方面比较薄弱,比如力学、电学方面,还是综合能力题,总结后,就加强一下练习,把那些弱的地方提升上去,这是第一。
第二,经过一模,同学们基本上已经把书本知识复习了一遍,但是离中考还有一段时间,还是容易遗忘的,所以,我建议,同学们还是不要松下来,每天坚持做一些相关的练习,保持一种做题的状态。
因为一模之后,很多同学以为把什么都弄懂了,但是,一松下来,一些知识点就会忘记,解题的能力也弱了,毕竟现在考试还是考你的解题能力。作为老师,经过一模之后,我们还是会分专题去辅导学生复习,比如实验、计算题等。
第三,回归书本。这不是简单地回到书本上去,要根据中考特点回归课本,比如中考23道大题,应该会考到的是约60个知识点,那么,复习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隔开,要整体复习,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考时,书本上初二、初三出现过的公式,基本上都会考到,那么,学会看书本的同时,静下心来,把这些公式归纳出来,还有一些体积、面积等基本单位的换算,也把它列一下。
最后,书本上的那些“STS”内容,有时候由于教学时间限制,老师简单提一下就过去了,没有详细讲,但是还是要注意一下,因为很多综合能力题,会与这些相关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hongkao/1305276.html
相关阅读:中考数学填空题解题注意事项须知
北京中考数学真题解析:多思考 重视应用
新高一物理学习方法:中考后的暑假如何学习高一物理
中考英语情景交际答题方法指导
中考备考策略:优等生的中考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