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中考化学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8年北京中考化学解析。
2018年北京中考化学学科是选考科目,与生物学科一起同场进行。与2018年相比,考试时间减少,满分分值减少至45分,题型中删减了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与往年相比,2018年试题在保持稳定、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2018年中考改革对教学的影响和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减少阅读文字量,突出试题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保证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化学学科思想和能力的考查。
一、关注基础 考出课堂表现
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聚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重点内容,关注日常课堂教与学的实际表现和收获。试卷题量适中、试题难度适中,为学生创设相对充足的思考空间。试题中近2/3的素材源于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巩固核心知识。
选择题以较易试题为主,考查内容及设问角度都是学生较熟悉的基础性知识。例如,第10、11题与2018年相似,采用“一拖多”的形式,综合考查溶液的相关概念。
生活现象解释题的第13题与2018年也相似,采用可选择的“连线”形式,考查物质组成和用途等。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题考查量和分值所占比例最大,与教学实际情况相一致。考查内容多源于教科书,包括基本操作、物质性质和制备实验、燃烧条件探究等,都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基本内容。
同时,为防止题海训练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定势,试题有意做了适宜变化。例如,生产实际分析题是两道题,而各区命制的模拟卷中通常为一道题。再如,化学计算内容没有作为填空题出现,而是融合在选择题中,既降低了计算难度,又通过考查形式的变化引导教学更关注化学学科概念。
二、聚焦实验 考出创新实践
科学探究及基本实验近20分,占近50%。通过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和科学探究的考查,体现了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注重教科书原型实验的灵活变形和组合,凸显实验情境的创设,体现多角度、创新性认识和理解化学实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以及实践中的科学严谨态度考查。
1。基本实验及其原理题的考查突出层次性
试题的呈现由简单实验到综合实验,19、20、21题则是教材中实验的简单变形后的呈现,让学生感觉到既熟悉又陌生,重点突出了对气体制备实验及其物质性质实验等初中必做实验的考查。22题也是以教材中的实验为依托考查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重在考查实验原理,旨在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方案的评价性分析。23题是酸碱盐性质相关的综合实验,考查学生由单一实验的分析到对实验的综合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另外,实验试题学生答案能够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如24(5),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和分析,阐述自己的答案,但答案角度不同体现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同。
2。科学探究题的考查体现应用性
24题科学探究是在新实验情境中,综合考查学生从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到反思评价各环节的整体探究能力。学生要从已有知识和方法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考查了变量控制思想和对比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同时突出考查实验目的、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理解。
3。凸显证据推理与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的第19题、21题、22题、23题,科学探究24题中给出结论问学生实验目的或原因分析等设问角度,凸显了证据推理能力的考查。24题中多组实验的设计凸显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精练文字 考出信息获取能力
多样化的情境、题型、呈现方式和丰富的素材,突出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信息获取、加工和整理能力是2019年以来体现了“全科阅读工程”的成果。2018年化学试题文字量明显少于往年,但信息给予方式呈现了多样化,而且贯穿始终,Ⅱ卷中每一道题都是图文并茂,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过程。
科普阅读题(第16题)文字量约占全文的11%(约300字),信息呈现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字和坐标或表格的形式,改为了文字和饼状图。文字向学生传递了化学能源的社会价值,凸显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张饼状图体现了非连续阅读的特点。设问内容涉及化学的核心知识和多种能力的考查,设问角度多样、层次性强,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在全面、精准把握文字与图中信息、运用对比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作答,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发挥。学生通过对本短文的阅读,既回答了问题,也对化学能源有了充分的认识,充分感受了生活与化学学科的关联。
四、突出特色 考出化学学科思想
化学学科是从分子、原子角度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学科,除了科学类学科共同的科学实验思想方法外,更突出了宏观、微观和符号“三重表征”的特色。同时,从微粒、元素、变化等角度认识物质世界也是化学的独特视角。化学学科特点有机融合到各类题型中,考查学生在处理各类问题时从化学角度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例如12题以微粒示意图来分析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的生产原理,建立起微粒与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物质组成的联系;14题(2)以干热岩发电为情景将生产中的现象与微粒的性质进行关联,实现了对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考查。
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微粒及变化观念的考查,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石”。17题以工业生产的核心反应和主要转化为背景关注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第18题根据所给信息反应类型书写陌生方程式。全卷共考查化学方程式5个,占总分值量大于10%。
五、基于实际 考出科学价值观
全卷试题中有大量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科学技术的内容,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题相融合;将做题与做事相一致。同时,引导考生对科学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认识到科学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作用。生活现象解释题、生产实际分析题等考查学生从科学原理角度分析生活、生产和自然的现象。
生活现象解释题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三道小题合计5分,但命题角度仍然体现了多样化。第13题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以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为落脚点,简单、平和,几乎所有学生都能上手。第14题以干热岩中热能的利用为背景,体现我国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成就。第15题以生活中常用的增氧剂为素材,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情景有机结合,在设问上,重视考查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准确表达实验结论。在试题解答中,使考生体会化学实验研究对提高增氧剂使用效率的作用,凸显化学实验研究的价值。
//d1.sinaimg.cn/201806/25/1508841.jpg
2018年的中考试题以铁的冶炼和“钡渣”的无害化处理为背景命制《生产实际分析》题,以物质转化流程和设备流程两种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搭建从理论走向对工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认知平台。第17题考查铁的冶炼过程中的相关物质转化,在必考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上略做变化,使试题不僵化,有利于考查学生应用化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18题通过“钡渣”的无害化处理,体现化学在保护环境、变废为宝方面的作用,真实问题的复杂性带来了化学试题的综合性,这就要求考生首先捕捉设备中的物质及变化,弄清流程中的每个设备的作用及关系,并综合运用元素观、守恒观、变化观分析陌生设备中的化学反应,整体把握试题并准确做出解答。
黄冬芳 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李春红 高级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商晓绪 高级教师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赵瑞玲 高级教师 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刘桂军 特级教师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hongkao/1124670.html
相关阅读:新高一物理学习方法:中考后的暑假如何学习高一物理
北京中考数学真题解析:多思考 重视应用
中考数学填空题解题注意事项须知
中考备考策略:优等生的中考复习方法
中考英语情景交际答题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