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认为,太过男性化或太过女性化在社会交往中都存在致命的弱点。李教授建议,家长可以从小就适度培养孩子的双性化气质,以完善孩子的性别角色。比如鼓励男孩跟女孩一起“扮家家”,让他在游戏中学着照顾别人、体会别人的感受;开发女孩对枪炮等机械类玩具的兴趣,有助于培养理性思维、独立意识。但一定要适度,这种双性气质的培养一定不要扩展到着装、用品等方面,因为这对儿童来说是太强烈的性别暗示。
性别教育 5岁前是关键时期
李教授在讲座中说,研究发现,5岁前是对儿童进行性别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应通过颜色、着装等方式让儿童初步认识到社会对男女的不同期待。3~4岁时,家长可与儿童共浴,并指导儿童对身体器官的认识、爱护和接纳。但孩子5岁后,父母就不应该随便察看儿童的身体。
“李宇春” 不等于审美标准变化
李教授曾在一个班级内做了个调查,发现喜欢李宇春的女生占了绝大多数。但被问及是否愿意自己像李宇春时,女孩们纷纷摇头。李教授解读为:追捧不等于审美标准的变化。李宇春的出现正好符合未成年人,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标新立异”的需要,家长、社会只需加以适当引导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743008.html
相关阅读:脑部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 哪个妈妈先抓住谁家的宝宝就更聪明
学洋妈妈育儿哪些事情
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
儿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爸妈早知道 0-1岁宝宝睡眠时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