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孙云晓:破解全民教育恐慌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作家毕淑敏评价他“是当代中国优秀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这位教师和记者出身的教育专家,多年来奔走在中国的教育一线,从2000年开通“孙云晓网站”起,每个月都用一个晚上与网友聊天,已经坚持了12年。

  读书报:您是从什么时候接触网络的?

  孙云晓:第一次触网是2000年3月8日,人民网强国论坛请我做访谈嘉宾。这是我第一次上线聊天,在线9000人,一个半小时内回答了82个问题。那时我就有一种强烈的震撼:网络提供了这样一个和众多网友交流的可能。从那之后,我下决心要在网络上和青少年聊天。

  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桥梁。过去我每月一次聊天,现在改成微访谈。2009年我开通新浪微博 ,粉丝超过250万,在全国公务人员十大微博排名中名列第五。我是把微博看作是一个与好朋友谈心的地方。

  读书报:互联网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孙云晓:互联网时代让各国年轻人的差别越来越小。比如,原先我们以为美国中学生不太看重成绩,可调查发现正相反。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信息化的时代,动摇了成年人的地位和权威。过去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孩子比大人有优势。孩子认为父母是“菜鸟”,这是颠覆性的变化。1997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青少年教育研讨会上探讨明日青少年与媒介的问题时,专家们就达成共识:计算机时代,青少年满怀信心往前走,而成年人疑虑重重。

  读书报:您做了大量青少年网瘾的研究,怎么看待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利与弊?

  孙云晓:两三年前,在网瘾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最核心的问题:网瘾最根本的问题是孩子缺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最主要的缺失是亲子关系紧张。有网瘾的青少年95%和父母关系紧张,其中87%是和父亲关系紧张。这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12岁之前的孩子不能和父母建立亲密的情感,长大后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容易和别人关系紧张。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中,年轻的父母50%-80%把孩子交给老人,这就酝酿着教育危机。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肯定是利大于弊。网络时代让青少年与世界同步,与国际接轨,网络让当代青少年如虎添翼。今天的中国青少年为什么能够视野开阔,就是因为在网络上没有国界的区别,大量的信息是同步的。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远远高于父辈。

  读书报:您有一个观点: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也有巨大的潜能。怎么理解?

  孙云晓:我特别想提出一个问题,即我们不仅仅要看到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巨大危机,也要看到这些疯狂使用网络的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潜能,甚至可以说,沉迷网络可能是天才的扭曲表现。我的这个观点不是虚幻的推论,而是不断被证明的事实。许多曾经被认为是网瘾患者的年轻人,进入工作岗位后不仅胜任责任要求,有些还表现突出。

  网瘾只是个表象,一般性的干预不能从根本上减少网瘾患者的产生。如果把孩子上不上网作为首要的、核心的、甚至是唯一的治疗目标,那就是本末倒置。即使孩子不上网不玩游戏了,也只能说明孩子的问题转移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孩子真正的帮助是促进其心灵的成长,纠正其心理偏差,促进其人格完善。我认为,这样的认识与追求是科学的态度,是一种真正的责任感。

  读书报:在您的新书《有自由才有生长》、《有尊重才有教育》(作家出版社)中,提出一个观点:判断一种教育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最简单也最准确的标准就是看是否尊重孩子。

  孙云晓:现在的中小学生有突出的特点,生存的天地变得狭窄了,时空被挤压得非常狭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十年的全国中小学生跟踪对比调查。第一次调查是在1999年,发现近半数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而在2010年调查中,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十年间这一问题不但没改善,还越来越严重。这说明中小学生负担沉重,睡眠不足,自由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压力越来越大。父母恨不得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不给孩子报班就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需要在童年时代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推出了《有自由才有生长》、《有尊重才有教育》。标签: 儿童教育

  国际上评价孩子是不是现代儿童,标准之一就是看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一个人自由必须自主,如果不自主,不自由,就没有生长的空间。

  读书报:在《孩子,别慌》里,您提出父母是防止孩子“童年恐慌”的主角,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防线。为什么会产生“童年恐慌”?

  孙云晓:孩子的“童年恐慌”有六个特征,如突然沉默不语、哭泣、撒谎、睡不好觉、不愿上学、不敢回家等等。导致孩子恐慌的重要原因,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恐慌心理。孩子的生活中本来就充满了很多成长压力,现代社会又是一个压力日益加剧的社会,社会的各种压力常常通过父母这一环节传递给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恐慌心理表现多样,主要有:盲目攀比;频繁训斥孩子;给孩子报许多课外班。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拥抱和抚摸,温和谈心,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孩子,相信父母的爱,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读书报:很多教育理念,家长不是不懂,但是很难逃脱当下的社会环境,所以明明知道孩子压力大,还是选择了继续加压。

  孙云晓: 6月初,我去青岛做节目。正是期末考试前的时间,一天内有三个中小学生自杀。我当然知道,现在升学压力很大,社会竞争激烈,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有一种倾向:人为地夸大竞争的压力,带有一种没有理性的扭曲。现在连幼儿园都纷纷开课,系统地教语文算术还布置作业。我们单位的司机告诉我,他四岁女儿的作业就是把单数写一排,双数写一排。爸爸掰着指头告诉女儿什么是双数什么是单数,他女儿说:“爸爸你别说了,再说我该做噩梦了。”

  这位爸爸还算有耐心,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是不耐烦的。孩子不懂是对的,儿童对好多事情不懂,是一种自我保护。可是我们就认为他应该早明白,越早明白越有竞争优势。今天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想一个真正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爱?我相信教育的最大动力来自“爱”。不管社会变迁如何复杂,都改变不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要通过媒体告诉人们:到底什么叫成功和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爱孩子?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就要回到常识。儿童的成长一定是有规律的,教育也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一定不能是慌张的。

  读书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4月份公布的《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研究报告》显示,比起美国、日本、韩国的高中生,中国高中生有着最强的国家意识,和最为务实的人生观。这说明什么?

  孙云晓:中国高中生的心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充满自信、顽强进取的,同时也有很多困扰和矛盾。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79.4%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

  但看问题不能简单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琢磨:48.7%的中国高中生表示,假如能自己选择,希望出生在别国。这一结果中国排第二,仅次于韩国。

  读书报: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心理?

  孙云晓:核心问题是教育的困境。中国高中生对国家的发展前途充分肯定,但他们对国内的教育现状不满。与其说他们希望选择别的国家,不如说是希望选择另一种教育。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高中生压力巨大,竞争激烈,教育又缺乏创造力,难以学到有创新意义的知识。

  当然,中国高中生对外部文化确实很向往。数据显示,中国高中生有强烈的国际交往需求和出国留学意愿。88.2%的中国高中生对外国文化生活感兴趣,是四国中最高的。但是,中国学生对外国的了解不够。他们对外国的认识有很多幻想,缺乏实际体验。调查发现,到过国外的中国高中生比例最低(26.5%),到国外最多的是日本高中生(58.1%)。

  读书报:前一段时间,关于“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您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孙云晓:“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是一种专制的、粗暴的教育方式,是缺乏民主平等意识,不尊重孩子权利的表现,这种功利化追求驱使下的教育方式产生的“成功”只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不可取的。当然,孩子是需要严格管教的,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立规矩、明是非。我反对棍棒教育,但惩戒是必需的。

  权威、民主的教育才是最科学的教育方式。一方面父母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权威和威信,另一方面要对孩子理解和尊重,给他自由,好的教育是给孩子自由的教育。对孩子严格要求跟自由并不矛盾,权威不是专制,民主不是溺爱。根据国内外家庭教育研究的发现,孩子成才率最高的家庭是权威民主型的家庭,而不是专制家庭。

标签: 儿童教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zaojiao/702376.html

相关阅读:脑部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 哪个妈妈先抓住谁家的宝宝就更聪明
儿童春季咳嗽并非都是“火”
学洋妈妈育儿哪些事情
爸妈早知道 0-1岁宝宝睡眠时间标准
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宝宝“示爱”